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10赵彦琴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战略意义新文科实施路径

赵彦琴

摘要:新文科是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话题,也是“四新”战略的构成之一。文章首先简要地阐释了新文科的内涵与特征;其次从时代变革、国家战略和高校教育改革三个层面论证了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最后从专业体系和师资队伍两个方面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开展新文科实践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内涵与特征;战略意义;实施路径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文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由此,“新文科”概念正式提出。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其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建设的思路初步显现。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至此,“新文科”建设引起全国中文学科的广泛关注。

一、新文科的内涵与特征

1.新文科的内涵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既体现为现有文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也体现为对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认识和实现途径的新突破。

2.新文科的特征

新文科既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新文科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交叉融合。在新文科建设中,突破现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限制,促进文科与理科、工科等各专业之间更大跨度的学科专业交叉与深度融合,更加强调思维、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传统文科的升级改造,健全和完善系统的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体系。

(2)创新发展。新文科首先要树立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培养理念,通过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的重塑,改变以往文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素质等现象,实现创新性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其次,在新文科教育中要导入“学生中心、成效导向、持续改进”等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过程和结果上推进新文科教育的全方位改革。

二、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

1.顺应时代变革大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不仅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给传统的法律、道德、伦理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大趋势,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和把握新的科技,如何正确解决人类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重大问题,如何思索时代变革对人类未来的走向的挑战,是不断变革的时代给新文科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崭新课题。可以说,新文科建设的需求迫在眉睫,它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的实践。

2.科教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需要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新文科建设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新文科建设就是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尝试。

同时,新文科具有文化属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求。新文科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发现、表达、传播、挖掘、保存和创新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建设主力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3.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服务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就是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技术和新产业,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需求相一致。新文科建设就是要打破文理科、文科各专业之间的界限,改变现有传统文科的教学模式,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主题课程,重新构建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提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多元和包容的特色,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新文科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文科建设为高等教育其他学科的长远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契机,建设新文科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时代之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型文科专业。

新文科建设要求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重新优化调整新的专业及课程体系,培育新型交叉学科,大力发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结合的新型文科专业。突破学科壁垒,既打通人文学科内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壁垒,又要打通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壁垒,通过文理交叉融合、渗透拓展来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文科专业绝不仅仅是传统文科专业之间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以社会问题需求为导向下的专业结构重构。

2.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

新文科建设的发展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组织现有教师了解学习当前国际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前沿等方面相关知识,提升课程与时代变革的融合度,提高学生兴趣和课程实用性;其次,拓展跨学科教师资源,既要面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引进具备高级行业人才,也要鼓励高校教师走出高校,积极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或兼职;第三,提倡课程组的授课方式,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探讨,延伸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领域,从而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总之,新文科建设是我国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全新构想,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文科的产生不仅是对传统文科教育的优化完善,而且符合内外需求。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对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做出了粗浅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奉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化多样化新特点探源[N].人民日报,2019-03-22.

[2]浩歌.增强文科教育的改革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9(8):1.

[3]王铭玉.高校“新文科”建设: 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21(04).

猜你喜欢

战略意义新文科实施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定襄沿革考略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