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组织的应对策略
2021-11-10章春霞
章春霞
[摘 要]小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对实践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对实践活动展开科学组织,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推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有创新拓展意识,对实践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为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创造条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69-02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实践活动内容,在活动形式上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普遍欠缺自制力,教师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强化活动组织工作。如创设活动情境、启动对话环节、设计探索实验、延伸学科训练等策略,都可以为实践活动组织带来更多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深入探究,从不同角度展开活动组织,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推进,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一、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要在诸多方面做好准备。首先,选定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关联,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调动,这样能够获得不错的操作效果。其次,活动形式的设计。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参与兴趣,如果教师在操作形式上有突破设计,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最后,活动气氛的营造与调节。教师要在实践活动材料、场地等方面做好设计,为学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对一些直观性、灵动性的活动情境较敏感,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及时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行实践活动。如教学《玩泥巴》这课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泥塑用的泥巴,要求学生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泥塑。学生被这个场景所吸引,纷纷行动起来,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展开泥塑手工制作活动。为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启示,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成品泥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泥塑,并展开模仿制作。学生对泥巴制作有特殊兴趣,很快进入具体的操作环节,操作气氛逐渐浓重起来。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提示,给学生以技术指导,使泥塑操作顺利展开。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学生参与兴趣很高,都能够积极归结探索情况,对操作的得失做客观评价。
上述教学,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之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特别是自由组合成合作团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操作信心。学生对手工制作本身很感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以成品展示作为引导方向,对学生的操作情况做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将泥塑看成游戏,也当成了实验,其实践热情被成功激发,自然产生探究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表现进行重点评价,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鼓舞。
二、启动对话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属于集体活动,教师要注意及时启动对话机制,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合作互动环节,在广泛的交流中达成活动共识,提升实践活动的品质。不管什么活动,都需要参与者能够有协作、关照意识,这样才能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因此,教师要在互动环节团队组织、活动执行等方面做出引导,激发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呈现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做好必要的教学分析和研判,以便給学生提供适合的活动机会。如教学《动物本领大》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历,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并对其超强的本领做重点推介。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比较敏感,很快就有了回应。有学生介绍大象的能力,认为大象是陆地体重最大的动物,由于力量超群,所以老虎和狮子都不敢招惹大象,这说明大象的本领是极大的。也有的学生介绍说小蚂蚁的本领大,虽然小蚂蚁体重很轻,却能够搬动大于身体几倍的东西,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小蚂蚁的本领是很强大的。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设计了课外调查任务:“请大家深入到生活之中展开实地观察,对某一种动物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其本领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在学生行动前,对调查报告格式做出具体要求。
上述教学,教师先发动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动物本领大的相关信息,然后给学生设计生活调查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活动环节。通过实地观察以及材料搜集整合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调查报告。学生对动物比较熟悉,但对调查报告归结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教师针对性做出部署,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动物不是很多,教师没有对这个方面做出提示,而是对调查报告设计做出要求,就是针对学生的操作困惑展开调度的。
三、设计探索实验,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诸多内容,即使不走出校门,也能够创造探索机会,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操作实验之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手工制作,也可以是实地观察,还可以是社会调查。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对应设计,特别要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经历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比较强的参与热情,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现实做出对应设计,能够顺利启动实验程序,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
学生在家里普遍不做家务,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可给学生设计亲子活动任务,将学生实践活动推向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力邀家长参与,能给活动增添不少精彩。如教学《学做家务活》时,教师给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任务:“做家务是最普通的劳动,但其技术含量并不低,请大学深入到家务劳动之中,对做家务的技巧展开深入研究,归结成实践经验,参与班级互动讨论。如果有需要,可以邀请家长帮助,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生听说要对家务劳动进行研究,将其看成是一项实验,都比较兴奋。教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相关的学习情况进行说明,对活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让家长协助孩子,培养孩子自觉劳动的习惯,促使学生在劳动中深入思考,形成活动经验。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家庭劳动任务,与学生的生活认知形成高度对接。虽然学生家务活做得并不多,但从经验积累的角度展开探索,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特别是家长的介入,不仅提升了活动的品质,而且增加了技术含量。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活动,确保活动顺利推进,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经验。家长占据认知高地,自然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亲子活动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觉醒,对家长的辛苦劳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思想成长。
四、延伸学科训练,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操作现实,对相关的制约因素做综合分析,以便找到正确的设计取点,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生活实验、手工制作、家居劳动、社会考察、实地参观、发明创造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出理性设计,以顺利启动课外训练引擎,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并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建立学科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打破常规思维,对学生的学力基础进行正确评估、合理调度,促使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基础,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背景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设计和指导。如教学《寻访身边的“达人”》这课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任务:“在生活中,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技术能手,这些人就是行业的状元。即使是生活中最平凡的领域,也能够找到这些人的身影。请大家深入到家庭、社区、街道,或者借助媒体搜集各行各业的达人,对其过人之处进行调查,可以借助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客观展示,对达人做重点推介。”学生在电视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达人的表演,对达人的概念并不陌生,教师推出任务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渠道展开对应搜集信息,很快就能找到一些线索,并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解。即使不能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也可以用生动的文字进行记录。经过一番操作后,学生的社会调查顺利结束,找到一大批达人线索,为集体展示创造条件。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具体讲述调查经历,学生都能够自然进入讲述展示环节。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做出明确的规划,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展开调查操作,确保社会调查顺利展开。从学生的调查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对社会达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促进思想的转变。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达人,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这无疑是一次有效的品德教育。学生自然进入实践环节,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展开,这与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准性分不开。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能够让学生顺利找到目标,并在不断体验中形成认知基础。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因为太过兴奋,往往会造成场面上的混乱,教师对此要有前瞻意识,适时做出教学预判,提早展开教学组织,防患于未然,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实践活动有诸多环节,学生参与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特别要掌握活动程序,按部就班地展開活动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实践活动的组织,对组织纪律性、活动环节轮换、活动过渡、活动评价、活动调整等方面精心设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