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1-11-10杨洁
杨洁
[摘 要]美术学科教学应遵循其基本规律,为培养学生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有创新探索的意识,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展开教学设计,从情境创设、思维启动、活动设计、生活实践等方面做出积极思考与组织。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予以对应调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29-02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和能力,成为一个从外表到心灵都懂得美的人。因此,教师要借助更多的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如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执行个性引导方案、设计开放训练活动、延伸生活实践维度等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关注力、想象力、探索力和创造力,赢得学科教学的主动权。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探索意识,教师适时做出教学调整,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关注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还要对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筛选,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媒体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等具有直观属性,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不妨进行针对性选择,让学生在情境中启动思维,培养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在不断思维碰撞中触及知识的核心。同时,美术学科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直观情境,符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启动力。
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有较高的审美意识,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美術知识,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产生美术学习情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联想:“生活中到处都有色彩,看到这些色彩,你会产生什么感受?”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本内容,能从暖色和冷色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红色、黄色、橙色能够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而蓝色、绿色、紫色会让人感到寒冷、宁静、悠远。然后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观察这些图片,从人们的穿着来看,为什么夏天大家多穿冷色的衣服,而冬天则喜欢穿暖色的衣服?”学生再次对问题展开热议,思考不断深入。为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教师设计美术学习任务:“同桌两人合作,选择生活中的一个实物,运用冷色、暖色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并做比对分析,看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行动起来,讨论选择什么样的物体展开美术处理,做好分工后投入到分析与创作之中。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教学顺利推进。经过努力后,学生的作品很快完成了,接着进入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介绍,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生活调查进行对应调动,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启迪。从学生的表现能够看出,教师对接生活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美术认知经验,形成新的教学促进动力。同时,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体现课程改革意识,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受到思维习惯的束缚和影响,注重讲授知识,不能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诉求,导致学生难以获得主动思考的机会,自然抑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做法,利用新的模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见解,针对性地予以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客观存在个体差异,生活认知和学习经验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考,能够产生丰富的激发动力。例如,教学《蔬菜的剖面》一课时,教师拿出一个苹果,用水果刀切开,让学生进行剖面观察:“这个苹果是横着切开的,其切面是什么形状?你能够有更多新的发现吗?”学生仔细观察后,纷纷给出不同的观察解读。有的学生说:“从切面形状来看,外边沿近似成圆,而中间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这是苹果种子带来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纹理的存在,呈现多角形的模样。”也有的学生说:“如果不知道这是一个苹果,只看这个切面的话,未必能够知道这是一个苹果。我会感觉这是一个射箭用的靶子,因为中间有靶心的形状。”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切面很有特点,刚开始时色彩是纯净的,且颜色单一,时间一长,颜色开始变化,呈现咖啡色,这是氧化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发现。
上述教学,教师拿出苹果进行现场剖析处理,给学生提供了直接观察的机会。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到位的,能够从形状、色彩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体现了更多的美术元素。同时,苹果是常见的生活物品,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另外,美术与生活的广泛对接和融合,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动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开放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力
美术学习活动的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出客观评估,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筛选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积极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如美术作品展览评价、生活写生、实物观察、手工制作等都属于美术学科活动范畴,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探索,对学生的个性创作给予积极评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同时,学生有创新追求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权利,彰显活动的开放性,顺利启动学生的美术探索思维。
生活中的美术元素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多生活化的美术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放眼四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形的物体,这些物体会呈现出一些显性或者隐形的线条。如果用线条来表示这些物体的话,我们就可以画出其大体的轮廓,且从线条的组成上展开分析,还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术效果。如用暖色勾勒出来的直线图案,给人的感觉是温暖与平和。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物体,从美术角度进行分析与判断,看有哪些典型的案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展开热议。有的学生找到一些绿色植物,认为这颜色是冷色的,且植物的外形多是流线型的,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有的学生则找到外面房屋上的瓦片,认为这些瓦片的颜色是灰色的,且排列呈直线型,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发现,并对学生的美术感觉做出科学解释,让学生能够从美术视角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深入。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实物展开观察和探究,并从色彩与线条结合方向进行美术分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使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生活中有丰富的美术元素,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对应设计,形成重要的教学激发力,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其调度效果是显著的,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是多元的、深刻的。
四、延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设计美术学科训练时,教师要有对接意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美术学科训练做对应设计。如生活观察、实地写生、网络搜集、信息共享、公益宣传、参观美展、社会调查等能够与美术学科训练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和生活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发展学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可与家长取得联系,给学生设计一些亲子训练任务,要求家长给予必要的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网络交流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接轨生活展开美术教学,这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在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力基础,以便形成最佳的设计方案。例如,教学《最受尊敬的人》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进一步给予引导:“如果要从美术的视角来表现这些人物,需要凸显其什么样的外部特点呢?”于是,学生又从人物的穿着打扮上进行重点介绍。为让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教师给学生设计课外训练任务:“深入生活展开对应观察,搜集生活中一些感人的瞬间,确定要表现的具体人物形象,做最为细致的观察,然后用美术手段来展示这个人物,最后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行动起来。成果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展开对应评价,课堂学习互动气氛浓郁。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为学生美术思维启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对生活中的人物有一定的认知积累,教师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展开实际观察,抓住最为典型的瞬间,以美术手段进行展示和表现,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动机。学生观察后能够从外形特点以及人物气质等方面做出设计和考量,形成丰富的学习动力。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平台,教师从生活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入生活展开对应观察,对现实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美术表达,这样可与美术学科教学形成高度对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整合教学素材,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有整合创新的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并适时予以帮助和引导,确保学科教学顺利推进,使学生获得更多探索的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