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地理实践力的高三地理讲评课
——以“台风的危险半圆”为例

2021-11-10福建郑益班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半圆风向象限

福建 郑益班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为“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高考改革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体现在高考试题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和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考查关键能力,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实现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高考试题和各省市质检试题都有关于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试题,精心设计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讲评课,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前提。本文以一道考查地理实践力的高三试题为例,展示在讲评课中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法,并从中归纳出地理实践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讲评课课堂实例

1.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试题展示

【典例】台风的左右两侧风力并不完全一样。西北太平洋台风前进方向右侧的半圆区有较大的风力,对海上船舶影响较大,称为危险半圆。图1示意某次台风移动路径。据此完成1,2题。

图1

1.造成台风危险半圆与可航半圆风力差异的是

(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副高位置

2.正在海上作业的某轮船发现当地风力加强且风向变化较大,该轮船最有可能位于台风移动路径的

( )

A.正前方 B.左前方

C.正后方 D.右后方

【解析】

1.同一区域内的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所以风也越大。台风是热带气旋(低压系统),高压与低压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水平气压梯度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台风的东侧,导致台风东北侧气压差大,风力也大,为危险半圆,所以D正确;选项ABC都无法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

2.台风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时,由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气高压相邻,导致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力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若风向不变,风力加强,说明船舶处在台风路径的正前方;若风力加强,说明台风在靠近船舶;风向变化较大,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风向在变化,则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左前方,B正确。

本组试题在模拟考试中呈现,学生在模拟高考的笔试状态下完成该组试题,因此学生能理解试题情境和立意,并渴望通过试题分析,理解试题考查的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讲评课中,让学生根据参考解析答案,通过讨论找出失分原因并理解试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地理实践力培养角度着手,深入讲评该组试题。

2.讲评课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法展示

(1)课堂画图培养学生地图运用能力

区域认知始于地图的识别,能否灵活运用地图是地理实践力高低的重要体现。第1题中的区域图是中国东南部沿海和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学生需要调用头脑中的世界地图,确定相对位置;其次,学生将本题中的区域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叠加,找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与图中台风的相对位置。明确危险半圆处于台风的低压中心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比可航半圆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强。第2题,考查学生通过画图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变化的能力。因此,设计学生画图活动来培养区域认知和等压线图判读能力,如图2。学生独立画图,方法是连接A点与台风中心,画出指向台风中心的虚线箭头,然后画出向右偏转约45°的风向,得出台风1、2、3位置对应A点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偏西风和西南风。学生明确在台风过境过程中不同部位风向的变化,即可理解第2题中“当地风力加强”说明台风天气系统在靠近,“风向变化较大”说明该轮船最有可能位于台风移动路径的左前方,因为正前方风向基本没有变化。

图2 台风过境过程的风向判读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

学生的生活体验可帮助理解台风的相关知识,福建处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学生对于台风生活体验充足。因此,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探究问题,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设图2中台风在“1”位置时,学生家里(坐北朝南的房子)哪个方向的窗户(偏北侧)可能会受风力影响而有碎窗的风险,应该怎样防护。学生讨论后,找出相应的对策,如用透明胶布将玻璃贴成“米”状来加固,以防玻璃破碎而伤害到人。通过本活动,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台风相关知识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每次台风来临之前,排查家里的安全隐患和制定避灾的应急预案,并将防御台风的措施传授给家人形成防范共识,体现对终身有益的地理学习。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具备高水平层级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可帮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或复杂问题。因此,教师创设复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情境的问题过程中,逐渐达到深度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如图3,请学生根据图中的4个象限,判断哪个象限是最危险区,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第Ⅰ象限为最危险区,其位于台风路径的右前方,处于危险半圆的前半部,台风在靠近,风力逐渐加强,且台风在行进过程中可能向右转向,容易将处于右半圆的船只卷入台风中心;第Ⅱ、Ⅳ象限为次危险区,第Ⅲ象限为较安全区。因此,当船只不幸陷入台风暴风范围内时,应尽快回避危险象限,尽快从较安全的第Ⅲ象限逃离。在学生理解台风系统不同区域的风力、风向和危险程度之后,展示真实案例——郭川环球航行全程《奥德赛之旅》纪录片的穿越超强台风片段,让学生感受克服困境的意志品质和勇气。在学生掌握图2风向判读的基础上,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设计问题:在北半球海洋航行的船只,当遇到台风时气象设备不幸失灵,怎样快速判断船只位于台风的哪个部位。学生讨论后归纳,可借助风向的变化来判断,当风向作顺时针方向变化时,船只位于台风的危险半圆;当风向作逆时针方向变化时,船只位于台风的可航半圆。

图3 台风过境过程的危险象限

二、讲评课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注意问题

1.注重地图应用和图形转化能力培养

高考试题中有大量基于生活实践情境的试题,这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的能力。格式塔心理学家威特海默重视对图形要素的组合,在地理图示应用中体现在视觉感知、空间、时间上的组合,因此鼓励学生多用图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

首先,选用基于生活情境的高考试题,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认知建构与学科素养。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本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旅游活动,考查不同时刻太阳方位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座位避免阳光的长时间照射;该试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能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法如图4,得出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 km/h,需要3个小时车程,从遵义到毕节,需要2个多小时车程;所以如果8时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遵义,太阳在偏东方向;从遵义到毕节,对应时间从上午11时到下午13时左右,太阳方位从东南方向变为南方再到西南方向,因此选择右侧靠窗的座位,可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

图4 解题图示

其次,选用基于生产情境的高考试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人地协调观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价值观。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36题第(2)题,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作图方法,比较梯田与顺坡垄在利用光照方面的差异,如图5。学生通过题干的52°N和葡萄喜光,得出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如图5的①和②),也增大上午与下午顺坡垄上的光照角度(如图5的③)。

图5 梯田与顺坡垄光照图示

2.注重地理过程和科学思维培养

陈诗吉、姚培泰的论文《高中地理学术情境试题的命制与学生素养培养》(《中国考试》,2018年第5期)提及,学术情境是一种兼具真实性、学科性、开放性与不良结构的问题情境,据此设计能够展现地理研究中科学思考过程的问题链,不仅能够达成学生素养测评与水平划分(尤其对高阶水平层级有敏感区分)的目标,还可引导师生关注地理思维与地理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即以“地理的眼光”与“地理的过程”观察与思考世界。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37题,引导学生探究玄武岩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首先,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的演化过程,理解其主要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塬受侵蚀时间最短,还保留部分塬面平坦的特征;峁接受侵蚀时间最长,已经没有塬面特征,且保留下来的黄土地貌面积最小。其次,学生迁移塬、梁、峁的演化过程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尖顶山和平顶山演化过程图示(如图6)。其中虚线表示受侵蚀的状况,原来的玄武岩台地,随着地壳的抬升,逐渐被侵蚀形成尖顶山和平顶山,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阶段地壳抬升对应的海拔高度。

图6 平顶山、尖顶山演化过程图示

猜你喜欢

半圆风向象限
怎样画长方形里的最大半圆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会变形的神奇半圆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风向
逆风歌
半圆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
有关半圆的几个结论及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