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思考

2021-11-10李海琴

好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资源

文 李海琴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需要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和提高质量为目的,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总结反思,从而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对课程现状的分析

2017 年5 月,我园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第四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在省、市级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研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以项目为抓手,努力践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精神,真切感受到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给园所内涵发展带来的种种改变。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实践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照本宣科的拿来主义

开园初,教师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对“课程”的理解还停留在《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上,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不敢有丝毫僭越,缺乏立足园本、立足本园儿童的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

(二)小试牛刀的萌芽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指南》的过程中,开始学会观察幼儿,从“看到”幼儿到“看懂”幼儿;开始关注幼儿的行为并思考、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价值。于是,一些始于幼儿兴趣点、“哇”时刻的零散微课程和项目活动开始萌芽,如基于自然资源生发的《蚕宝宝来了》《逃家小兔》《西葫芦的故事》;从缘起、目标、脉络、审议、具体实施及评价反思,开始有了自主探索学习的课程萌芽。

(三)寻求适宜的美好遇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的《卓越课程》,这套课程带给教师更多选择、更多思考的课程体验。如小班从上学期的《幼儿园里真好玩》《我会自己做》《秋天来了》《天冷我不怕》,到下学期的《我的一家》《春天来了》《玩具大家玩》《玩水去》等课程,从社会适应到学会分享,从感受四季到自我归属感,有效整合五大领域目标,成为教师课程实践的有效抓手。这样的课程样态让教师“寻求更加适宜的课程”观念逐渐明晰。教师组织开展“班本课程有效构建”研讨,从幼儿生活经历入手,生成了《菇》《“幼”见茶》《梳辫子》《我的情绪》《“纸”想遇见你》等班本课程,逐步建构课程实践样态。

立足园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以“一盘棋”的思维,对园本课程进行全局规划和分层推进,整体架构适宜的园本课程框架,成为我园现阶段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对课程价值的思考

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幼儿通过亲历成功与失败,获得丰富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进行课程化改造,以专业的眼光分析、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与行为,从而展现师幼、幼幼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课程理想常态。

幼儿园要构建适宜的园本课程体系,就必须立足于有效的园本教研,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依托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借助园内外各种环境资源,开展课程审议,引导教师用课程的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园本课程体系,让课程更加适宜,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三、对课程建设的规划

(一)落实园本教研,变“模式教研”为“进阶指导”

教师是建设园本课程、深度推进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通过《指南》的学习实践,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有所提升。接下来,我们要借助多维度的园本教研,通过进阶式阅读、观察实践、分享交流、专业指导为一体的学习空间,聚焦教师的学习反思能力、科学观察能力、课程审议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如半日活动蹲班跟岗的沉浸式教研、经典书籍领读的提升式教研、计划方案园本化实施的沙龙式教研、主题课程故事研讨、观察故事交流等专题研究的互动研讨式教研,等等。通过进阶式的园本教研,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调整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拓宽专业视野。

(二)梳理课程资源,变“看到资源”为“利用资源”

园本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建设,我们努力探索“课程资源、幼儿活动、获得经验”这一课程实施路径,从而不断提升课程建设的适宜性。

收集园内外课程资源。多形式、多渠道搜集、整理、挖掘周边课程资源,建构园所课程资源图。

制作课程资源清单。教师在了解幼儿现有经验水平的基础上,链接《指南》发展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宽进”课程资源清单,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准备;在对接幼儿活动时考虑资源价值、幼儿兴趣经验等,做到“窄出”,努力实现“教师梳理的资源”到“幼儿的学习资源”的转变。

积累课程实践活动经验。从活动开展、幼儿经验获得的需求出发,多种途径调用相关课程资源,将资源纳入园所蓝本课程,丰富主题活动内容;由资源衍生多种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活动等)。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对资源进行适宜的开发与利用。

(三)多元课程审议,变“形式主义”为“有效推进”

课程审议是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做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课程审议对教师实施园本课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课程审议,共同探讨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方法,有效推进课程实施,提升教师建构课程的能力。实践中,我们基于有效观察,以“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思路进行主题课程逐层审议。坚持以主题汇报形式立体呈现班级的微型课改经验,如中班“探访瑞鑫社区”主题活动的实施;注重对幼儿现实生活进行审议,如本学期大班公共角色区游戏创设,历经两次调整,先基于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渴望,衍生了模拟课堂、小学食堂、办公室、文具店为主的游戏区;后又基于主题推进,围绕“我的毕业季”,和幼儿共同讨论,创设了毕业装扮(服饰、道具)——晚会小舞台(剧目选定、动作编排)——毕业大秀(拍摄毕业照、抖音直播)等互为一体的互动游戏区。此外,教师以问题式思维引导课程研究进程,基于户外运动区场地受限、幼儿锻炼效果不佳、材料选择无序、教师指导跟进无力等问题,展开聚焦式专题讨论和审议,由“户外运动共同体”引领教师,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现场体验研讨、专家进园指导、观察记录分享等多路径聚力,提升问题式教研的实效,对户外场地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器材增配、人员指导等,坚持以持续性观察助推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以运动活动的递进式推进构建园本运动课程。

(四)关注一日活动,变“一成不变”为“举一反三”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种样态。我们关注幼儿一日生活,变“作息时间为纲”为“幼儿发展为本”,以《指南》目标为引领,梳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从课程的角度科学组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如开学初期小班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从自主入园、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情绪控制等几个重点环节入手,用课程的思路聚焦实际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中班组织自主进餐活动,从“工具的正确使用”入手,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在家园合作的课程实践中学会抓握饭勺、菜勺,学习使用筷子进餐;大班离园“拿被子”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践,寻找适宜、安全的拿被子的方法,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此外,我们成立项目共建团,成立共同体,聚焦教师观察到的幼儿生活、运动的共性问题,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专项研究。在生活活动方面,聚焦“午睡、散步、自主进餐”的专题教研,如《嘘!午安!》《散步那些事儿》《向“筷”乐出发》等;组织运动活动中,关注“跳、爬、跑”等动作发展的专题分享,如《跳跳乐》《跑“享”童趣》《爬爬总动员》等。教师们结合《指南》,聚焦共性问题,通过策略分析,有效支持幼儿学习发展。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把握课程建设前进的方向,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不断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更新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和材料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园本课程的逐步提升。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资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资源回收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