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本土材料,丰富幼儿玩色活动

2021-11-10

好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蚕豆绘画幼儿

文 范 艳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我园位于农村,本土资源种类繁多,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玩色活动又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各种本土材料可以让幼儿在学学玩玩中萌发美术灵感。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当今幼儿绘画教育中,存在以画得“好不好”“像不像”等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现象,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创作能力,不利于幼儿发展。为此,借助本土材料的有效利用,丰富幼儿的玩色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观察、审美、创造等能力。

一、观——深入现场,发现问题

“老师,这个要画什么?”“老师,这个怎么画?”……萱萱、涵涵等几名幼儿拿着笋壳问。“你看啊,先蘸点颜料在纸上,然后用笋壳刮过来。”我边示范,边讲解,行云流水似的线条让幼儿感到很神奇。

画什么呢?大家犯难了。“不要想具体的什么,随笔绘画都可以。”我说。可是,他们还是有点不敢下手。一会儿,糖糖用笋壳画出了一个圆形,然后用其他颜料画上眼睛、鼻子、发饰等;而贝贝在一边用黄色在原地反复刮了很多次,变成一个团。“我要刮一个南瓜。”她一边刮一边笑眯眯地说。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创作绘画中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幼儿绘画时总会想着一个具体的内容,不然无从下手;二是绘画中不够大胆表现,导致画面零散。

二、说——问题分析,智慧共生

在经过笋壳刮画的尝试后,我与幼儿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听听幼儿在表现中遇到的困惑。有的幼儿说:“我觉得一定要画一个具体的内容,不然不知道怎么下笔。”也有的幼儿说:“我们以前绘画用的是毛笔啊,换这个笋壳不知道怎么办了。”……

走进田园,感知特性。幼儿对本土材料特性不熟悉,需要多接触,多了解。采摘好蚕豆、豌豆后,大家开始对蚕豆、豌豆进行分装。“你们是怎么区分的呀?”我好奇地问。“豌豆的壳是滑滑的,蚕豆的壳上有毛。”程程、贝贝等幼儿争着告诉我。“有毛?”我疑惑地问。“是呀,你摸摸。”程程递给我一个蚕豆荚和一个豌豆荚。我仔细一摸,确实是不一样啊,豌豆荚光滑的,蚕豆荚上捏上去刺刺的。“老师,蚕豆壳里面有一层软软的毛茸茸的东西。”陶陶剥出蚕豆后,又有了新发现。

幼儿在整理田园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到材料所特有的个性,为后续的创意玩色做了有效的铺垫。

共同研讨,计划在前。“我们怎样让木片变得更漂亮呢?”“涂上各种颜色。”“你觉得怎么涂呢?”“可以一圈一圈地涂。”“可以一条一条地涂。”“还可以在上面点一些小点子。”……“蚕豆壳能用来玩色吗?”“可以啊,蚕豆壳可以印画。”“豌豆可以滚画。”“你们觉得我们怎么用麦秆和麦穗来玩色呢?”“我觉得可以用麦秆来吹画。”“麦穗可以用来印画。”……幼儿们在共同探讨中,梳理出多种创意玩色方法。“那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玩色游戏的计划。”于是,幼儿每人将想法用笔画下来,变成“我们的预设”,展示在活动之前,让想法看得见,游戏更有目的性了。

走进书本,走进大师。美术作品的创作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幼儿经验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多利用空余时间,幼儿多接触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幼儿就能将碎片的体会汇聚成河,必要时得到顺畅的喷涌。《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因此,我利用幼儿园订阅的《少儿美术教育》《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杂志,与幼儿共同欣赏的创意制作,从中获得更多的创作方式;与幼儿欣赏大画家米罗的作品,感受米罗用点线面创作的各种想象画。在欣赏的过程中,幼儿自主表达,说出自己的感悟,将外在的视觉画面转化为内在的感知体验。多元的欣赏活动拓展了幼儿的眼界与思维,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

三、玩——放手探索,创意作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在美术教育里释放幼儿的天性,促进幼儿自主建构审美表现力。小农场里的蚕豆成熟了,幼儿开始采摘、品尝、造型等,相关玩色游戏由此开展。

家长助教,促玩色游戏展外延。在小吴妈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动手用蚕豆壳来蘸色、涂色,大胆地印画……瞧,幼儿用蚕豆壳印出大气的房子、五彩的汽车、好吃的香蕉、开放的花朵、成片的树林……大家看着作品,感受到作画过程的快乐与自信。

思考调整,推玩色游戏多元化。兴趣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学习新技能的基本保证。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营造充分表达、放手作画的氛围。幼儿通过前期小农场里一系列的蚕豆活动,对蚕豆壳有了一定的认识。基于蚕豆壳的特殊形状,我们开展了“有趣的蚕豆壳”美术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印画不同形式的图案,添画出新的形象,以此锻炼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但是,有些幼儿的操作让我有点意想不到:对抽象画缺乏感知,色彩的多样化尝试不多,勾画想象不足,画面色彩填充过度,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进行了反思,从幼儿的绘画经历来说,他们遇到最多的是具象的内容绘画。如在涂鸦长廊游戏中,每次制定计划总会从画什么来着手,否则似乎无从下手,而幼儿平时欣赏的一些画面也都是具体形象的,因此离开了具象的内容,幼儿显得有些胆小。为此,我们进行了更多形式的尝试体验。

“我们来一次没有主题的印画,比如绕圈圈,斜线印,光芒式印……”我启发着幼儿的思维。“好,我来印螺旋线。”熠熠说。她在一个蚕豆壳背面涂上蓝色、红色、绿色,从纸张的中间开始一圈圈绕出来,一个大大的螺旋线出来了。我鼓励道:“真的挺漂亮!你能不能重新搭配颜色,红色和绿色放在一起有点抢眼哦!”于是,她选择了绿色和黄色,又进行了一次印画。而婷婷用沿着中间的一个点,向四周印画出一道道不同颜色的直线,就像一个太阳一样。艺馨则从纸张的一个角出发,向对面印画斜线……“我觉得这样的画面也很美。”大家评论着这样的画面,“看来我们以后绘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呀!”

一个简单的蚕豆壳,从初步的设想到尝试,再到不断地多元创意,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一次次改变着玩转蚕豆壳的方法,体验到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拓展了思路。

四、品——心灵阅读,同步感悟

这里的倾听不仅是耐心细致地听取,还是全身心接纳和理解儿童的一种技术。真正的倾听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听,对儿童叙述过程中的每个声音所隐含的价值保持敏感,以此来洞察儿童作品的意义,理解他们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老师,你看,这里有一个月亮,月亮里有一只狗。”我仔细一看,一个蓝色形成的不规则的圈里,一只升起前爪、尾巴翘起的小狗正在玩球。“这是一个小人。”“月亮边上,一个戴着帽子的小人好像飞上来了。”“还有一棵树。”“老师,这里是一只张开嘴巴的鳄鱼嘴巴。”……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话语,给每个幼儿倾诉的机会,给予幼儿肯定,适时提出合理的建议,让画面更加丰富。

《指南》中指出:“不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本土材料易于收集,形状多样,创作方法多元,幼儿在熟悉材料、制定计划、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美的感知,提高了想象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蚕豆绘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蚕豆花开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蚕豆花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蚕豆大嘴巴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