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对策研究
——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为例
2021-11-09朱玉芹成求勇
朱玉芹,成求勇,吴 烨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2.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0 引 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建成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云南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脱贫攻坚任务重,乡村振兴难度大。
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为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就云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1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致贫原因分析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 47.35 km,是云南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该县山地面积约占92.2%,总人口29.1万人,有汉、傣、佤等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3%;县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委员会、1个华侨管理区、80个村民委员会和12个社区,其中7个是边境村[1]。孟定镇为副县级镇,清水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耿马县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铁力木和蒸酶茶之乡,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种致贫因素造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生态环境脆弱
贫困发生与生态环境脆弱相互作用,生态环境脆弱对传统农业影响较大。耿马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区面积约占92.2%”(1)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扶贫办提供,2019年12月.,大部分地区人均耕地少、缺水,自然条件差,粮食作物亩产量低,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当地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
1.2 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
耿马县境内有24个民族,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的拉祜族、佤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巨大的扶持和帮助,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成就显著。2019年底,耿马县全县脱贫,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发展较快的中部、东部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仍旧缓慢。
1.3 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
地区落后有多种原因,市场化程度偏低是导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步递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增长和市场化程度的正相关性。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尤其在偏远山区,如大兴乡、芒洪乡、四排山乡等,物流无法到达,和外界的交流沟通欠缺,导致农产品不能及时从农村输出,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增长。
1.4 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
人才匮乏是导致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相对较低。人力资源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普及率包括中小学入学率、师生比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人力资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科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依靠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转变,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耿马县人均受教育年限10.6年”(2)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扶贫办提供,2019年12月.,受教育年限偏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加剧了贫困问题的再生成。
2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政府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耿马自2019年底全县脱贫以来,在县党委及其政府领导下,上下聚焦重点难点,实行靶心突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
耿马县结合贫困村实际和贫困户需求,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利益结合点,发展优势比较明显的主导产业,实施“合作帮带”模式,抱团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先后成立甘蔗、茶叶、核桃、蔬菜、烤烟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共享技术,自力更生,将输血项目变成造血项目。“全县有合作社241个,贫困村有74个合作社,46个贫困村经济收入平均达到2万元”(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扶贫办提供,2019年12月.。
2.2 夯实基础设施,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耿马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云南省和临沧市以综合交通为主的“五网”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以村为单位,集聚交通、水利、供电、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如表1所示。
表1 2019年耿马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4)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扶贫办提供,2019年12月.
2.3 提升乡村面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协同推进,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村为单位全覆盖开展“垃圾整治、污水整治、庭院整治、厕所革命、移风易俗、公益设施管护”6项行动,着力解决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提升乡村面貌;同时,注重以乡村文化、社会新风和提升素质为主体的建设,将扶贫同扶志、扶业、扶技、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推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观念转变。乡村面貌改善,乡村文化和村民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就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内生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凝神聚气。
2.4 推进项目库建设,夯实脱贫根基
脱贫摘帽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第二颗“扣子”,注重后脱贫时代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贫困村、贫困户,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等为重点,按照县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的要求,围绕“缺什么就补什么”“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资源条件能干什么就谋划什么”,精准规划,动态管理,形成滚动储备、接续转化的良性循环,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耿马县项目库建设规划(5)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扶贫办提供,2019年12月.
2.5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
耿马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主动认领中央、省、市督查巡查、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外业攻坚、内业提升”抓整改迎省检专项行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迎检大决战”行动,定期对脱贫风险点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方式,实施层层负责制和行业负责制,将所有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直到完全符合中央、省、市督查巡查要求,
2.6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2019年底,耿马县全县贫困摘帽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政府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四不摘”,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看、经得起算、经得起查、经得起考;制定《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脱贫人口巩固提升计划》,以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为工作目标,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坚持跟踪问效,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后,“81支驻村工作队、202名帮扶干部继续留守扶贫前线”,对所有脱贫户的脱贫稳定性进行监测,对没有达到稳定脱贫标准或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及时进行有效帮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完善“一户一策”机制运行管理,已脱贫的贫困人口在扶贫攻坚期间,继续享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持政策,确保巩固提升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稳步推进脱贫村、脱贫户的过渡建设,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时至今日,没有一个贫困人口返贫。
3 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耿马县经过多年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要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还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深化脱贫攻坚与振兴乡村的有效衔接。
3.1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4]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必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其次,杜绝腐败问题,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保证扶贫资金都用在贫困人口身上;再次,抓好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3.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现状,耿马县在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实现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耿马县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其次,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农业科技,逐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产业链,把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变成货币上的“金山银山”,实现绿色脱贫。
3.3 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主要包括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问题。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与“志智双扶”配合出击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加快文化教育扶贫进程,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斩断因教育落后而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其次,推动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村信息网,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农业相关知识讲座等;再次,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脱贫攻坚既要解决物质贫困,更要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重视职业教育,“授之以渔”,竭力解决能力贫困和精神贫困,全面振兴乡村。
3.4 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振兴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普遍小、散、弱,抗风险能力差,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带贫益贫机制不健全,效果不明显。耿马县既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又有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等,通过引进经济主体,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本土品牌,能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带动乡村共享经济和乡镇企业。如芒抗社区发挥地域优势,2018年栽种了 2 000 多亩的“金丝凤梨”,口感极好,香甜、软糯,经济效益明显,促进了产业振兴,预计5年内将栽种面积扩大至 8 000 亩。
3.5 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耿马县历史悠久,形成以傣族文化和佤族文化为主体,其他世居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民族文化,体现在语言、民居、服饰、民俗、节日、饮食、音乐、舞蹈、生态等多方面。如傣族和佤族分别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节日,傣族人民喜欢跳孔雀舞,泼水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佤族人民喜欢跳甩发舞,新米节是佤族最隆重的节日。耿马县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文化发展,把民族文化挖掘、发展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兴文化。
3.6 加强沿边开发开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昆明、临沧通往缅甸仰光和缅甸皎漂港最便捷的陆路通道。2013年9月,临沧市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把耿马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耿马县要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围绕云南省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沿边开发开放。首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缅甸等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民族、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开发,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发展,推进“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其次,大力支持国家主导的双边或多边的政治、经贸、投资等合作,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推动临沧、乃至云南向区域一体化方向发展;最后,争取政策倾斜,实施国家战略基础设施提速,积极配合“泛亚高铁”等交通规划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边疆地区同国内其他地区和跨境地区的空间联系,实现“出得去、进得来”,实现合作共赢。
4 结 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其中,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体制改革缓慢和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党的领导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应厘清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继续精准施策,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