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CD40L、sICAM-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2021-11-08张晗张东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病程炎症

张晗 张东青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洛阳 4710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虽能改善患者病情,但支架置入后可能损伤动脉壁、引起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刺激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产生,并经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体,促使平滑肌细胞分裂、增生等,引起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引起血管再狭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2]。可溶性CD40L(sCD40L)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属于免疫炎症介质,两者水平增高可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促进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3~4]。本研究主要分析sCD40L与sICAM-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PCI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0例,男5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61.23±2.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0±0.74)年。术后随访1年,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9例、无血管狭窄87例。血管再狭窄组男6例,女3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2.14±2.2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32±0.71)年。无血管再狭窄组男50例,女3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61.09±2.0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4±0.6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管再狭窄判断标准 定量分析支架内、支架近端与远端的3个节段,CAG显示支架置入节段管腔直径狭窄50%及以上即可评定为血管再狭窄。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接受PCI术治疗;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经CAG检查确诊,且动脉狭窄50%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甲状腺疾病、肾病综合征等影响脂代谢水平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患;凝血功能异常;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4 观察指标 采集入组患者5 ml空腹肘正中静脉血,常温下以2 500 r/min转速进行离心操作,时间为10 min,获取上清液。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sCD40L,仪器为美国Rayto 2100酶标仪;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

1.5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血清指标差异。(2)分析血清指标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与无血管再狭窄组相比,血管再狭窄组sCD40L、sICAM-1、L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sICAM-1(ng/ml)sCD40L(ng/ml) LDL-C(mmol/L) TC(mmol/L) HDL-C(mmol/L) TG(mmol/L)无血管再狭窄组血管再狭窄组87 9 tP 911.28±184.39 1 280.21±201.26 5.668 0.000 2.93±0.68 8.11±0.77 21.499 0.000 2.56±0.62 3.26±0.80 3.137 0.002 5.10±0.85 5.19±0.80 0.304 0.762 1.14±0.23 1.15±0.29 0.121 0.904 2.24±0.27 2.20±0.26 0.424 0.672

2.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相关性分析 血清sICAM-1、sCD40L、LDL-C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年龄、吸烟、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肥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具有反复性、突发性、长期性等特点,难以治愈,一旦被确诊,患者将长期处于慢性疾病状态,且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6]。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可快速扩张、疏通冠脉病变部位,恢复与其相关的血运,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功能恢复[7]。但PCI术后易发生血管再狭窄,降低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这也是治疗冠心病亟待解决的难题。

研究显示,PCI术后再狭窄处含有大量血小板和白细胞,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炎症反应[8]。CD40L属于炎症介质,经炎症反应激活后,以sCD40L形式存在于体内,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的发生,其中炎症反应可刺激细胞因子产生和T细胞迁移,加强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9]。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属于跨膜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结构与免疫球蛋白相似,可与白细胞表面的CD11/CD18复合物特异性结合,介导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黏附[10]。sICAM-1是ICAM-1的细胞外成分,具有可溶性,其水平与ICAM-1水平变化相一致,故sICAM-1水平高低可准确反映ICAM-1水平。在冠状动脉硬化发生、进展过程中LDL-C的氧化修饰与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LDL-C水平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斑块易损伤密切相关,常被应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再狭窄组血清sICAM-1、sCD40L、LDL-C水平较无血管再狭窄组高,两组TC、HDL-C、TG水 平 比 较 无 明 显 差 异,且 血 清sICAM-1、sCD40L、LDL-C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呈正相关,提示血清sICAM-1、sCD40L、LDL-C水平可能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密切相关。sCD40L可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和组织细胞生长、分化,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整个过程,其水平高低与斑块不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各类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会破坏斑块稳定性,促使其出血、破裂,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出现血管再狭窄。炎症早期,ICAM-1被细胞激活并逐渐合成,其水平可在炎症进展期达到峰值,可造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紧密黏附,并向内皮细胞下渗透,大量分泌、释放细胞活性物质,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泡沫细胞形成,而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引起血管再狭窄。

综上所述,冠心病血管再狭窄患者血清sICAM-1、sCD40L、LDL-C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可能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PCI术后治疗的重要靶点。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病程炎症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