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己定与次氯酸钠根管冲洗对牙髓炎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11-08王文雅郑升标
王文雅 郑升标
(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汕尾516600)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大部分由龋齿发展而来[1]。引发牙髓炎原因较多,包括龋病、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化学刺激等,此外不良刷牙习惯、牙齿磨损过度等也可诱发牙髓炎。根管治疗为临床治疗牙髓炎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清除感染源、扩大消毒范围、充填封闭等实现治疗目的[2]。传统根管治疗常需换药,近年来多次根管技术逐渐被一次性根管治疗所取代,并取得较好效果。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根管治疗成功率逐年上升,但偶尔也会出现失败。有研究表示,根管充填后细菌残留为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为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应用根管冲洗剂对细菌进行冲洗十分必要[3]。氯己定、次氯酸钠均为临床常用的根管冲洗液,可溶解组织,发挥抗菌作用,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二次感染风险[3]。本研究将氯己定与次氯酸钠用于牙髓炎根管冲洗,旨在分析其对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7岁,平均(44.59±2.17)岁;既往有洁牙史2例,抽烟史11例,根管治疗史5例。B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1~66岁,平均(44.52±2.09)岁;既往有洁牙史3例,抽烟史10例,根管治疗史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牙体牙髓病学》[4]中牙髓炎诊断标准;符合根管治疗指征;牙根发育良好且完整;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1个月应用过抗生素、镇痛药治疗者;既往存在牙周疾病病史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者;对研究用药过敏或有根管治疗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术前拍摄X线片明确根管形态、数量、根尖周情况,完成叩诊、探诊、牙髓活力检查等基本工作。两组均行根管治疗,应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应用橡皮障隔湿患牙,之后行开髓操作,近髓时改用慢速球钻将髓室顶揭除,避免外源性污染。将根管彻底清洁后对其长度进行测量,并行根管预备,将20号无菌纸置于距根管工作长度1 cm处,放置30 s,剪下湿润部分置入装有无菌缓冲液的EP试管内,置入-20℃冰箱内保存。应用P5超声波牙科治疗仪,A组采用2%氯己定溶液5 ml反复冲洗,B组应用1%次氯酸钠5 ml反复冲洗。对每根根管予以冲洗,于侧开口处插入注射器,维持2 min匀速冲洗,冲洗前后均应用标准纸尖插入根管内部,置于根尖孔处,使纸尖充分与根管壁接触,停留1 min后充分吸取根管内部液体。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提取两组根管渗出液,将25号吸潮纸尖置入根管内,放置30 s后快速取出置入CP管内,重复取3次,将样品置入-70℃冰箱内储存。将有试纸条的离心管内加500μl的PBS(pH 7.2),反复冲洗吹打,以10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测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分,0分表示无痛,分数越低表明疼痛越轻。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测评,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冲洗前两组根管渗出液中CRP、IL-6、IL-1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冲洗后A组根管渗出液中CRP、IL-6、IL-1明显较B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组别 n CRP(mg/L)冲洗前 冲洗后IL-1(ng/ml)冲洗前 冲洗后A组B组IL-6(ng/L)冲洗前 冲洗后35 35 tP 3.51±0.27 3.59±0.32 1.130 0.262 1.07±0.12 1.98±0.24 0.224 0.823 8.79±1.05 8.86±1.12 0.270 0.789 2.13±0.42 3.48±0.63 10.548 0.000 2.14±0.34 2.17±0.41 0.333 0.740 2.14±0.34 2.17±0.41 0.333 0.740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冲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冲洗后A组VAS评分明显较B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冲洗前 冲洗后A组B组35 35 tP 6.12±0.87 6.21±0.95 0.413 0.681 2.01±0.52 3.79±0.82 10.845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冲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冲洗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B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冲洗前 冲洗后1个月A组B组35 35 tP 62.35±2.78 62.48±2.89 0.192 0.849 90.12±4.17 81.65±3.05 1.752 0.000
3 讨论
牙髓炎为临床常见病,细菌感染为其主要致病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根管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根管治疗牙髓炎需彻底将根管系统内残余组织、碎片等清除,还需将细菌及其复合产物有效消灭。但根管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除主根管外其他区域均不规则,给根管治疗增加一定难度。根管预备过程中,部分根管壁难以被器械触及,使细菌及其产物清除不彻底,而根管充填后残留细菌为导致根管失败及尖周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根管冲洗液在减少根管内不规则区域细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促进根周组织愈合有重要作用。
次氯酸钠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冲洗液,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次氯酸与蛋白质发生氧化对糖代谢进行干扰,促使糖代谢失调,从而使细菌凋亡,达到抗菌目的[5]。氯较活泼,刺激性、细胞毒性较强,高浓度次氯酸钠具有较强杀菌活力,但毒副作用也较大,容易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损伤,增加附加伤害,而低浓度次氯酸钠虽然毒副作用较轻,但杀菌作用较轻且容易挥发,无法对更深层的细菌起到清除作用,难以达到理想杀菌效果。氯己定为一种抗菌谱较广的根管冲洗剂,具有较好抑菌性及低毒性,作用机制为迅速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对细胞膜造成破坏,促使胞浆成分渗漏,对细菌脱氢酶活性进行抑制,促使菌体胞浆成分凝聚[6]。氯己定终末分枝基团可增强其黏附力,对牙齿表面无机物、有机物有较高亲和力,可长时间停留于牙体组织上发挥较强抑菌作用,可降低菌斑数量,减少牙龈出血,有一定安全性,毒副作用较少,容易被患者接受[7]。
CRP、IL-6、IL-1均为临床常见的炎症介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冲洗后A组CRP、IL-6、IL-1水平均较B组低,提示与次氯酸钠相比,氯己定在根管冲洗中作用更好,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可能为氯己定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作用参与炎症的控制[8]。冲洗后A组VAS评分较B组低,提示氯己定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可能为氯己定通过根管冲洗可减少根管内细菌含量及内毒素释放,降低根管二次感染发生风险,还可缓解疼痛程度[9]。A组冲洗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B组高,提示氯己定根管冲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氯己定用于牙髓炎根管冲洗中有助于控制根管渗出液中炎症介质水平,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根管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次氯酸钠冲洗,可作为首选根管冲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