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的临床评价
2021-11-08阿不都克依木加帕尔
阿不都克依木·加帕尔
(伊犁州友谊医院普外二科,新疆 伊犁 835000)
胃癌是频发性恶性肿瘤,在疾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优化和居民体检意识的提升,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显著提升[1]。近端胃癌的病型有贲门胃底癌和胃体上段癌,具有分化度较低和侵袭性较强等特点,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多通过手术疗法治疗该病,目的是彻底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以抑制疾病复发[2]。LATG 是该病患者的常用术式,病灶根治率较高,可延长生存期,但该术式会影响消化道结构,降低消化道的营养吸收功能,手术疗效一般。基于此,本研究选入80 例近端胃癌患者,用于分析LATG 和PG 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80 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法分组,A 组41 例,男患:女患为23:18;年龄为28 岁至78 岁,均值(52.12±1.74)岁;体质指数为19kg/m2至29kg/m2,均值(22.05±0.98)kg/m2;肿瘤直径为1.4mm 至3.9cm,均值(3.02±0.48)cm。B 组39 例,男患:女患为25:14;年龄为29 岁至75 岁,均值(52.28±1.50)岁;体质指数为18kg/m2 至28kg/m2,均值(22.12±0.83)kg/m2;肿瘤直径为1.2mm 至3.8cm,均值(3.10±0.37)cm。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协助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和位置,评价手术可行性。A 组实行PG 治疗,嘱患者保持平卧位,行全麻处理后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气腹针经脐下穿刺,创建气腹,在脐孔下缘插入套件,在左侧腋前线的肋缘处送入腹腔镜,牵引器械于左/右锁骨中线的平脐位置送入其中。经腹腔镜引导确定迷走神经走向和实际位置,期间应保护迷走神经。清扫淋巴结后游离食管下段超5cm。腹腔镜引导,在贲门横断食管位置置入直线切割吻合器,应尽量保留腹段的食管,将切缘组织及时送检,保证其阴性。切口位置在剑突下约5cm 处,经切口将胃体脱出,切缘阴性后经直线切割闭合器将远端管状胃纳入腹腔内。二次创建气腹,对食管的下段右后壁/胃前壁行吻合处理,出血停止后推胃管至吻合口以下,经可吸收线予以间断缝合处理,关腹。B 组实行LATG 治疗,告知患者保持截石位,全麻处理后气腹创建方法、开孔以及清扫淋巴结方法同A 组。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经结肠中部顺沿脾脏方向离断大网膜,将胃网膜的左动脉和静脉切断后调节体位,以暴露胃脾韧带,将胃短动脉切断后翻转大网膜。将胃胰韧带牵引后暴露腹腔动脉干、胃左动脉和静脉,将其夹住后切断,使胰腺拔除至右下方,而后对胰腺和肾前筋膜行分离处理。腹腔镜引导,清扫淋巴结,期间应保护病灶周边的胃网膜血管弓。将胃短动脉切断后将其分离至贲门的左侧部位,将胃前后的迷走神经干切断后暴露食管。与胃根部将胃右动脉切断后暴露出胃小弯的下段。处理胃网膜的右侧动静脉,经直线切割器对十二指肠行切断操作,重建消化道后吻合切口,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耗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围术期指标。利用视觉模拟量表测评疼痛度,分值为0 至10 分,疼痛度与分数正相关。观察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腹腔出血和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率。随访6 个月与1年,统计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 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 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则P值不足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A 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优于B 组,对比有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8.25±0.98)分,B 组为(8.20±0.89)分(t=0.239,P=0.812);术后1d,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60±0.58)分,B 组为(4.58±0.62)分(t=7.304,P=0.000);术后3d,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53±0.26)分,B 组为(2.59±0.29)分(t=17.231,P=0.000);术后9d,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45±0.26)分,B 组为(2.16±0.30)(t=11.328,P=0.000)。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s ]
分组A 组B 组例数41 39 tP--手术耗时(min)350.24±5.36 355.14±5.24 4.132 0.000术后首次排气时间(d)3.86±0.48 4.98±0.57 9.524 0.000住院时间(d)9.78±0.74 15.28±0.80 31.942 0.000术中出血量(ml)126.75±2.79 250.36±2.98 191.610 0.000切口长度(cm)4.15±0.69 15.24±0.97 59.153 0.000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
A 组患者出现1 例粘连性肠梗阻,1 例食管反流,并发症率为4.88%(2/41);B 组患者出现1 例吻合口瘘,2 例粘连性肠梗阻,1 例合口出血,1 例反流性食管炎,1 例腹腔出血,2例食管反流,并发症率为20.51%(8/39)(χ2=4.467,P=0.035)。
2.4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随访6 个月,A 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7.56%(40/41),B 组为82.05%(32/39)(x2=5.342,P=0.021);随访1年,A 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5.12%(39/41),B 组为76.92%(30/39)(χ2=5.582,P=0.018)。
3 讨论
恶性肿瘤具有相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以根据机体状态、肿瘤侵犯范围和肿瘤病理结果等信息进行科学性和计划性治疗,以尽量根治疾病,抑制肿瘤生长,优化生活质量[3-4]。胃癌是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型,主要疗法为手术切除。现阶段,腹腔镜手术是其基础术式,可以在腹腔镜引导下观察病理组织的大小和实际位置,评价肿瘤和周边组织间关系,进而提升淋巴结清扫效果[5]。手术切除主要为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治疗,二者各有优劣。LATG 可以将整个胃部切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疾病根治率较高[6]。但该术式会影响胃部生理功能,创伤性较大,术后的康复周期较长,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PG 是对近端胃进行切除,即切除病灶,保证切缘阴性。该术式可以缩小病灶切除范围,保留胃部功能[7]。近端胃癌的病灶较小,采取PG 治疗可以防止因全胃切除导致严重并发症。PG 手术在切除病灶和清扫淋巴结时可以保留迷走神经,使管状胃食管吻合于迷走神经的肝支,可以使迷走神经肝支有效调控幽门,保护胃部解剖功能,可抑制胃食管反流[8]。
结果中A 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优于B 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低于B 组,并发症率低于B 组,随访6 个月与1年,生存率高于B 组(P<0.05)。说明PG 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治疗与康复周期,尽量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使患者尽快排气。此外,PG 可以抑制术后痛感,抑制并发症,保证远期生存率。原因是该术式的切除范围较小,切口小,诱发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可减少医源性疼痛表现。且PG 手术可保证病灶切缘阴性,降低病灶转移率,因此远期生存率更高。
综上,PG 手术对于近端胃癌的治疗效果优于LATG,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效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