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分析

2021-11-08王学丽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尿素氮肾衰竭尿量

王学丽

(临沭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700)

依据肾衰竭发病特征,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其中急性肾衰竭与肾脏血运障碍、肾脏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而慢性肾衰竭则与长期肾脏病变有关。结合相关研究分析,急性肾衰竭临床发病率更高,发病后患者多伴有电解质紊乱、肾脏代谢紊乱等症状,具有不可逆性。临床治疗肾衰竭多采取血液透析方式干预,利用弥散、对流等方案代替机体肾脏工作,人工交换毒性物质,进而促进局部血运[1]。本文为探究间歇性血液透析、持续性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围绕76 例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时间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选取肾功能衰竭患者76 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1 例男、17 例女,年龄33-76 岁,均值(53.69±4.83)岁;对照组,22 例男、16 例女,年龄34-77 岁,均值(53.71±4.87)岁。本文选入患者均符合肾衰竭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样本中剔除并发内科疾病、免疫性疾病或伴心力衰竭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76 例患者年龄、肾功能衰竭程度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前,均进行常规检查,血透前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建议高热量、低钠饮食,同时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积极防治诱发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灶。

观察组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步骤如下:创建静脉血管通路,采取前置换方式进行连续性血透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展,设置置换成分,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分别为2.50mmol/L、140.0mmol/L、0.5mmol/L、103.0mmol/L,置换液控制在1500-2000ml/h,随后给予适当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持续透析2 周。

对照组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步骤如下:创建静脉血管通路,设置血液透析成分及置换液,具体数值同观察组。但注意控制血流量为180-220ml/min,控制透析液量为1000-1500ml,控制单次透析时间不超过3h。持续透析2 周。

1.3 观察指标

血液透析前后,检测患者体内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变化,血尿素氮检测如下:取静脉血3ml 作为样本,将血清分离,随后与二乙酰-肟置入酸性环境内共沸,发生缩合后对比标准液,观察颜色变化;血肌酐检测如下:取静脉血3ml 作为样本,将血清分离,与碱性味酸反应,随后置入生化分析仪内检测血肌酐水平[2]。

1.4 统计学研究

肾功能衰竭患者数据利用SPSS 33.0 计算,血液透析期间计数(%)、计量(±s)等指标差异选取χ2、t检验。P<0.05,各指标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治疗后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分析

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血尿素氮(19.24±4.39)mmol/L 与血肌酐(348.27±54.29)μmol/L 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血液透析治疗前,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对比,P>0.05。如表1。

表1 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差异分析表(%)

2.2 对比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作次数差异

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发作次数减少,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作情况,P<0.05。如表2。

表2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作次数差异分析表(次)

3 讨论

肾功能衰竭与多种诱因有关,分析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小管病变、肾循环异常等因素有关,肾脏代谢紊乱,导致毒性物质、代谢废物等无法正常排出,且肾脏病变后,患者体内毒素、代谢废物及水分大量累积,可诱发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处于少尿期时,尿量减少,日均尿量低于400ml,部分病情严重者尿量低于100ml,可持续1-3 周,此外,少尿期时,患者可并发高钾血症、酸碱失衡或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患者处于多尿期时,尿量增加,日均尿量可达3-5L,可持续2 周,大部分患者随着尿量逐渐增加,肾功能逐渐恢复,但对于部分肾衰竭症状为缓解者,可出现高钠血症、低钾血症或脱水等并发症,甚至诱发心血管病变或消化道出血[3]。因此,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及时诊治,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肾功能衰竭,常用方案为间歇性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透析。其中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病情,但由于间歇性治疗消除患者体内水分与小分子毒素时用时过短,置换液流量流速过快,因此诊治期间,并发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风险较高,严重者可出现器官血液灌流,限制了血液透析疗效[4-6]。而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强,溶质清除率较高,能够降低诊治期间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风险,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治疗效果更佳[7-9]。临床评判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时,多以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指标判断,其中血尿素氮为血浆内含氮化合物,肾功能正常时可利用肾小球滤过作用排出;血肌酐为小分子物质,可随尿液完全排出,因此当肾功能代谢紊乱时,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10]。结合本次研究分析,观察组经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血尿素氮(19.24±4.39)mmol/L 与血肌酐(348.27±54.29)μmol/L 水平显著降低,且心律失常(3.85±1.11)次、高血压(4.26±1.21)次等并发症发作次数减少,提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可知,连续性血液透析具有以下优点: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心律失常、低血压风险,进而降低透析对肾细胞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可维持患者体内药物、水分供给,维持患者体内水、氮平衡,进而简化治疗程序,保障透析治疗安全、快速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置换液剂量大,透析速度维为3-5L/h,置换液温度为36.5℃,大量置换液进入患者机体内,可降低高热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意外风险事件;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还可促进机体排除炎性因子,降低炎症损害。

综上所述,利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可有效调节机体内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作次数,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肾衰竭尿量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膳食营养护理与要点分析
肾衰竭血透能活多久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素氮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