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夹闭术长期随访复发率初步分析
2021-11-08黄琦丹黄志伟李学东闫宪磊施安安张玉霞张玉秀刘雅玫李学东
黄琦丹,黄志伟,李学东,闫宪磊,冯 毅,施安安,张玉霞,张玉秀,刘雅玫,李学东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
颅内宽颈动脉瘤主要包括有复杂动脉瘤与巨大动脉瘤两类[1],目前此病是临床中血管内治疗及手术夹闭治疗的难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医师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在该病症的治疗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此类手术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的近期疗效已达到临床外科医师认可,但是对于其远期疗效的随访却研究甚少[2],为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80 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分组后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长期随访复发率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80 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夹闭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0 例与栓塞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50例。纳入标准:符合颅内宽颈动脉瘤诊断标准,即瘤体/瘤颈<2mm 或者是瘤颈>4mm[3];同意研究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颅内病变,例如动静脉瘘、静脉畸形等[4];外伤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或者是细菌性动脉瘤[5];随访失踪。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栓塞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即在患者动脉瘤瘤囊内放置微导管,使支架释放后输送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填塞。支架到位后不释放,在患者动脉瘤瘤囊内放置微导管,以弹簧圈编篮,半释放支架后对大部分瘤颈进行覆盖,而后对动脉瘤继续进行填塞,满意后,完全性释放支架。夹闭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将颈动脉池、外侧裂池、交叉池打开,以在对脑脊液进行释放的同时,使载瘤动脉及瘤颈可以显露出来,对瘤颈进行分离,使用适宜的动脉瘤夹对动脉瘤瘤颈进行夹闭。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降低颅内压、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及微循环改善等相关治疗。
1.2.2 数据收集
①患者临床资料:对栓塞组及夹闭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动脉瘤位置及大小、Hunt-Hess 分级等资料进行收集。②影像学资料:本次研究中有1 名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分析自DSA 影像数据库内重新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mRs 栓塞分级标准将动脉瘤初次栓塞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分别表示致密栓塞、近全栓塞以及部分栓塞,而后以Bouthillier 分来方法将颈内动脉分为颈段、眼段、破裂孔段、床突上段、岩骨段、海绵窦段、交通段。前循环包括大脑前动脉段、前交通段动脉段、大脑中动脉段。后循环包括椎动脉段以及基底动脉段,以对动脉瘤位置进行明确。③相关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肺栓塞、癫痫、脑积水。④临床预后:以mRS 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良好及不良情况进行评价,前者为此评分指标≤2 分,后者则为此评分指标>2 分。⑤随访:分别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实施3 个月及6 个月后进行复发率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6 软件,计数资料用χ2计算,计量资料用t计算。以非参数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以Fisher 确切概率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比较。以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 判定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复发情况
50 例栓塞组患者随访3-6 个月后共发生8 例复发,复发率为16%;30 例夹闭组患者随访3-6 个月后共发生10 例复发,复发率为16%,复发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动脉瘤大小、栓塞程度、Hunt-Hess 分级、mRS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吸烟、动脉瘤位置、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复发情况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10mm、瘤体残留、Hunt-HessⅢ-Ⅳ级、mRS 评分>2 分及并发症发生为造成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率高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50 例栓塞组患者随访3-6 个月后共发生8 例复发,复发率为16%;30 例夹闭组患者随访3-6 个月后共发生10 例复发,复发率为16%,复发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相较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下患者复发机率相对较低,产生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支架有栅栏作用,可避免弹簧圈突出至在瘤动脉内,预防发生缺血性不良并发症,可对载瘤动脉进行重建,通过对动脉瘤颈的分割利于更加致密填塞动脉瘤,以此获得良好预后治疗效果[7]。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10mm、瘤体残留、Hunt-HessⅢ-Ⅳ级、mRS 评分>2分及并发症发生为造成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率高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创伤性较大,对患者血管壁造成的损伤明显大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导致发生并发症机率较高。Hunt-Hess 分级及mRS 评分越高,患身体状态越差,对手术耐受性水平越低,术后的预后风险越高,这两者指标与患者的预后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且分级超过Ⅲ级及>2 分后患者发生植物生存及死亡的机率将明显提高[7]。动脉瘤直径越大,手术难度越高,导致夹闭程度越低,造成瘤体残留的机率越高,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处理大型动脉瘤时可对动脉瘤颈口血流涡流运动进行减弱,这将为瘤颈处覆盖瘤颈口血管内皮生长细胞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获得良好的栓塞效果,达到致密栓塞标准,减少瘤体残留现象,进而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长期随访下复发率高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而动脉瘤大小>10mm、瘤体残留、Hunt-HessⅢ-Ⅳ级、mRS 评分>2 分及并发症发生夹闭术后复发率高于栓塞术的主要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