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主义的概念发展及逻辑互动机制研究
2021-11-08金晨远
■何 炜 金晨远
专业主义研究发轫于职业社会学,如今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其概念发展经历了职业化和组织化两个时期。其中职业化时期强调专业主义对个体从事职业的作用,凸显了专业主义独立于组织和市场的特征;而组织化时期则突破了组织和市场的壁垒,关注了专业主义内部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互动,并在不同组织目标紧迫性和管理能力影响下,逻辑间的互动呈动态性特征。在管理实践中,专业主义对社会环境构建、公司发展、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均具备积极意义,为更好发挥专业主义作用,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专业主义在专业服务公司中的地位,关注非传统领域的专业主义形成。
一、引言
专业主义①(Professionalism)被定义为:“个体公开发誓,支持自身从事的职业,关注自己的行为,坚持自己的服务准则。”[1](P1)其研究发轫于职业社会学,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私营化组织的管理方式逐渐被专业机构广泛接受,使专业人士受到绩效考核、问责制等管理技术和手段的控制,并让他们参与到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承担起更多组织责任。可见,专业人士作为专业主义的主要载体,随着专业人士与组织、市场逐渐产生联系,专业主义无法避免地融入组织和市场中。上述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对组织管理背景下专业主义价值的思考,现有研究表明专业主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和客户三个方面:专业主义被视为企业的一种智力资本[2],有助于企业将现有的资源、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契合市场需求[3],亦可促进企业创新[4];员工方面,专业主义能促使员工对组织和工作更积极和负责,具体表现为高组织承诺、高工作满意度[5]和高工作投入[6];客户方面,具备专业主义的个体能够吸引较多的投资[7],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8],在如今专业工作项目化的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专业主义概念出发,组织管理背景下专业主义的研究忽略了专业主义复杂多变的内涵。具体而言,专业主义受到专业人士所处环境及接触个体特征的影响[9],体现了专业主义内涵的动态性特征,但组织管理背景下的研究多将专业主义视为个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比如专业知识、技能、外观等。为此从专业主义概念的发展切入,探讨个体层面下组织化专业主义中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互动机制,以实现对专业主义概念较为全面的把握,向研究者呈现专业主义内涵不断变化的特征,深化组织管理领域学者对专业主义的理解,发掘专业主义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二、专业主义概念的发展
专业主义研究源于职业社会学,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研究在组织管理背景下得到发展,并衍生出多种对专业主义的解释。然而,组织管理背景下的专业主义研究起步较晚,文献的体量和质量均存在不足,并且学者对专业主义概念的认知存在局限。为此,笔者从研究视角、学科领域、概念特征、具体标准和内涵等方面论述专业主义概念的发展,期望能够较为全面且动态地让研究者理解专业主义概念及研究重心的转变,以此解决专业主义研究中概念界定上的症结,并发掘专业主义在组织和个体层面的价值,拓展专业主义的研究意义。
(一)职业化专业主义阶段
职业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聚焦于宏观的职业视角,发掘了专业主义对强化职业垄断和职业权威及促进职业转变的积极作用,凸显了专业主义服务于职业的属性。因此,职业社会学领域研究的专业主义可以被称为职业化专业主义。[10]
职业化专业主义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隔绝性和先验性,这两个特征与专业人士从事的职业和开展工作的形式联系紧密。专业人士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其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并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公众,在该种工作模式下,专业人士与公众构建了良好的信任关系。[11]为防止信任关系破裂,专业人士需要持身中正,避免市场冲击对公众利益的不良影响;同时,需要赋予专业人士充分的工作自主权,以避免诸如官僚化等因素干扰专业工作的顺利进行。鉴于此,隔绝性体现在专业领域需要与市场进行隔绝,以避免市场机制对专业主义的侵蚀,确保专业人士在受到保护的专业领域通过不断运用专业知识来树立自身权威;先验性则强调职业化专业主义的认知要先于个人经验和社会实践,在现实社会中自主权往往很难在专业工作中得到充分保证,因此先验性从本质上揭示了职业化专业主义与现实社会专业工作的脱钩。
在职业化专业主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学者的研究,本研究发掘出职业化专业主义具体标准存在的共性,即自主权和公众服务导向。[12]自主权是专业工作的基础,其赋予了专业人士能够依靠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完成工作任务的权力;公众服务导向体现了专业工作的价值准则,专业人士始终需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进而树立专业人士互帮互助的友好形象。因此,职业化专业主义的具体标准有助于提升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并在专业人士和大众之间构建相同的价值观。结合专业主义的特征和具体标准,借鉴Cheney和Ashcraft的研究,将职业化专业主义的内涵定义为:一个可以被职业群体在知识、能力和判断方面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标准,该内涵基于社会这一宏观层面,反映了职业社会学对专业主义的解释。[13]
职业化专业主义塑造了专业人士的行事准则和价值观,成了连接专业人士与公众信任的纽带,展现了职业化专业主义的积极面,这是专业人士将职业化专业主义奉为圭臬的表层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离不开职业化专业主义对职业垄断和职业权威的强化作用。职业化专业主义通过建立专业人士与公众间的信任关系,使专业人士被赋予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这一特权便成了专业人士攫取利益的“敲门砖”。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表演”遵从性来反复强化自身的专业权威地位从而维护自身利益,该策略在会计行业被专业人士反复运用,凸显了专业主义的阴暗面,引发了专业主义危机。为应对专业主义危机,回归职业化专业主义的具体标准、呼吁重建专业工作中的自主权与公众服务导向可能是化解危机的一种途径。但专业人士与组织间的密切联系如今已逐渐打破专业领域与组织市场间的壁垒,冲击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工作标准。因此,为应对组织化浪潮所带来的全新专业工作实践,有必要发展新的专业主义概念,以突破专业领域与组织、市场间相互隔绝的瓶颈。
(二)组织化专业主义阶段
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专业机构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这对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了专业机构组织化,逐渐使职业经理人代替专业人士,成为专业机构的管理者;另一方面,更多专业人士进入组织工作给组织带来了全新的专业实践,影响了专业主义的权威性和价值观等。在这一背景下,组织化专业主义概念应运而生,区别于职业化专业主义,组织化专业主义将同时具备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其中专业主义逻辑重视决策的合理性,并通过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服务[14],而管理主义逻辑则优先考虑组织高层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注重效率和盈利能力[15]。根据专业主义持有者角色的不同,逻辑间的关系经历了由侵蚀向联系的演变。
在专业机构组织化初期,由于专业人士原本不具备管理职能,一些专业机构会选择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职业经理人来自企业,并不具备专业机构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因此为确保管理效率和质量,职业经理人会通过降低专业主义标准的方式来弥补自身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弱势,进而削弱专业人士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威。[16]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为尽可能掩饰自身行为的不道德性,专业主义逐渐被职业经理人所操控,以便于组织目标的实现。[17]鉴于此,组织化初期的组织化专业主义特征可以概括为服务于组织目标,该特征使得专业人士的自主权和公众服务导向受到限制,导致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蚀。依此特征,专业主义的具体标准涵盖了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要素:服务于目标实现的层级化、在目标实施前的目标设定和财务控制及工作标准化、目标实施中的治理与管理、目标实施后的问责制和绩效审查。[10]在特征和具体标准的基础上,笔者为凸显组织目标在专业主义中的重要性,借鉴Evetts的研究,将专业主义视为一种为实现对组织控制权所追求的话语,使专业主义成为与管理主义类似的一种控制和组织工作的特殊方式。[14]
随着专业机构组织化进程的深入,专业人士与组织的联系愈发密切,一些专业人士逐渐习得管理技能,成为组织中的管理者。区别于职业经理人,具备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士来自传统的专业机构,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们已经受到专业主义的熏陶,重视工作中的自主权和公众服务导向。因此在其步入管理岗位后,会尽力在保证专业主义不受损害的同时,完成组织的工作要求。该阶段的组织化专业主义强调将组织目标和行为纳入专业工作中,以寻求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的联系,体现出同时持有专业主义逻辑和管理主义逻辑并灵活运用的二元性能力。在此特征的基础上,专业工作与组织工作的协调、专业人员与同事、利益相关者和其他领域专业人士的联系等可以被视为该阶段混合型专业主义的具体标准。结合组织化专业主义的特征和具体标准,笔者借鉴Noordegraaf的研究,认为具备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士的专业主义内涵为:组织内的专业人士能够共同工作,建立程序和标准,实现跨学科工作,并不断学习,凸显专业工作与组织工作间的共存关系。[15]
职业化专业主义体现了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的隔绝,而组织化专业主义则是实现了第一层边界的突破,即突破专业领域与市场间的界限,将专业工作融入组织运作中。Noordegraaf提出的关联型专业主义概念则是在组织化专业主义的框架下发展的新形式,它实现了第二层边界的突破,即关联型专业主义跨越了单一组织的边界,展现出推进专业主义与组织外部联系的特征,使专业主义逐渐成为关联组织内与组织外的枢纽。[18]围绕该特征,关联型专业主义的具体标准反映了专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织和依赖,并揭示了专业领域内部愈发多元化的现象。考虑到上述特征和具体标准,Noordegraaf认为,关联型专业主义的内涵是与组织外的利益相关者构成联系,并共同制定专业服务流程。[18]该内涵特别关注了专业主义与组织外部的联系,并更加聚焦于构建联系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但目前关联型专业主义概念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界产生了关于该概念的适用性及概念的提出是否抛弃了职业化专业主义的争论。[19]
组织化专业主义突破了专业领域与组织、市场间的壁垒,反映了中观层面管理学对专业主义的解释。同时,专业主义内部的逻辑关系经历了由侵蚀向联系的演变,其逻辑间的侵蚀体现了组织化专业主义服务于组织目标的特征,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但最终都将回归至职业化专业主义中关于专业主义阴暗面的思考。因此,笔者认为逻辑间相互联系的组织化专业主义形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原因有:一是不同逻辑间由竞争向整合的关系变化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趋势[20];二是在实践方面逻辑间相互联系的组织化专业主义形式更加有利于专业人士应对全新专业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三、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互动机制
专业主义与个人行为、目标和特征存在联系[21],但学者们对专业主义的解释却局限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中观的组织层面,缺乏从微观个体层面理解专业主义。同时,逻辑间相互联系的组织化专业主义形式得到了学界认可,但对逻辑间的互动机制却缺乏相应的探讨。为此,笔者将从微观个体层面,结合混合身份的概念,探讨组织化专业主义中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互动机制。基于混合身份概念,笔者认为处于组织中的专业人士应当具备双重身份,即专业人士身份和在与组织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身份。这两种身份分别代表了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身份之间通过建立临时或协商的身份认同模式实现身份共存,进而促进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联系。同时临时或协商的身份认同模式本身便具备时效性,一旦混合身份丧失其重要性,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便会产生变化,进而使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特征,使得探讨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互动机制成为可能。
在对组织化专业主义逻辑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时,“侵蚀”关系反映了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害,体现了专业主义与组织目标的紧密联系,组织目标的属性能够影响逻辑间的关系。基于不确定性—认同理论,当个体面对不确定性时,个体会通过将自我归类于某个群体中以降低不确定性。因此,当组织目标紧迫性较低时,专业人士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较弱,专业人士能够展现专业人士身份,进而提升专业主义逻辑的效果;循此逻辑,当组织目标紧迫性较高时,专业人士则会排斥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专业身份,并运用管理者身份实现组织目标,以降低不确定性。可见,组织目标的紧迫性影响了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的关系。
专业人士的管理能力同样能够影响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的关系,体现在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缓解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蚀,包括正确处理专业事物的能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建立正确的优先事项。[22]故区别于组织目标紧迫性被动式地驱动逻辑间的关系变化,管理能力水平能够主动改变逻辑间的关系,较高的管理能力水平有助于逻辑间关系实现二元性。因此如图1所示,笔者将探讨在不同组织目标紧迫性和管理能力下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基于易经中阴阳和谐的思维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和管理主义逻辑互动的二元性进行分析。
图1 不同组织目标紧迫性和管理能力下逻辑间的互动机制
(一)低组织目标紧迫性
组织目标的存在给专业人士带来了绩效压力,使得其必须更加专注组织工作,进而忽视其作为专业人士最为基础的专业主义逻辑,因此相对于专业人士身份,组织成员身份占据优势地位。但当组织目标紧迫性较低时,专业人士拥有较为充裕的工作时长,能够合理分配工作量,并使组织目标能够被组织成员理解、接受,且具备一定的价值。[23]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组织目标给专业人士带来的不确定性,此时专业人士身份得以强化,缓解了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蚀。但整体而言,因为组织目标始终存在,故管理主义逻辑将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缓解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蚀。一方面,良好的管理能力能提高组织目标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不确定性的持续时长,进而有利于专业人士身份的展现;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往往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在面对组织目标压力时,专业人士有能力规范个人心理和行为上的缺陷,比如焦虑、恐慌、不道德的行为,凸显专业主义逻辑的价值。故如图1所示,当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时,专业主义逻辑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二)高组织目标紧迫性
组织目标紧迫性的提升对工作时长、工作速度和工作任务的安排均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致组织目标不被组织成员所接纳。[23]因此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专业人士通过强化组织成员身份,以高压的管理方式推动工作进展,比如严苛的绩效考核方式、繁重的任务安排等;同时,在该过程中专业人士自身也会出现不当行为,比如对下属施行辱虐管理、敷衍了事、推卸责任等。上述行为均会减弱组织目标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严重损害专业主义逻辑。组织目标的实现迫在眉睫,对专业人士的管理决策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要求却在无形中增加了专业人士的压力和焦虑,进而提升了不确定性。故如图1所示,尽管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缓解管理主义逻辑对专业主义逻辑的侵蚀,但相对于低组织目标紧迫性,这种缓解效果并不明显。
(三)逻辑互动的二元性
在组织目标紧迫性和管理能力的影响下,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由于组织目标始终存在,故在该过程中管理主义逻辑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无法在实现组织化专业主义要求的同时维持灵活运用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的二元性能力。似乎只有在不考虑组织目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逻辑间的二元性,这在现实的组织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易经中阴阳协调学说却证明了这种形式存在的可能。
按照易经阴阳协调的思维逻辑,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两个相互依存、矛盾互补以及协同演化的元素,通过阴与阳永恒不断地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即相生相克、互相转化、此消彼长),推动事物与系统的持续变化和发展。其中,阴通常表示内守的事物,专业主义中的专业主义逻辑恰好与内守事物的特点相符合,因为专业主义逻辑强调了职业化专业主义的独立自主性,并认为专业主义逻辑是独立于组织和市场之外的逻辑;而阳则代表了上升的事物,以管理主义、商业化和组织化为核心的管理主义逻辑代表了专业主义在商业时代下的变革,这一点则与阳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因此,依照阴阳和谐的认知框架,专业主义逻辑与管理主义逻辑会遵照“包容与和谐”的原则,尽力形成符合专业道德并实现组织利润的阴阳平衡状态。因此,本研究认为存在一种最优化的组织目标紧迫性和管理能力之间的平衡点,能够实现逻辑间的二元性。
四、管理实践启示
专业主义不仅是社会和组织层面的概念,同时也发展出了个体层面的含义。故本研究围绕专业主义的社会、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以组织管理为背景,探讨专业主义在管理实践中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管专业主义有利于规范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但专业主义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在受到诸如恶性竞争、官僚主义、业绩压力等影响时,会展现出阴暗面。为避免以上现象的产生,首先,政府或管辖该专业领域的机构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引导、规范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人士的行为;其次,高校和专业机构作为专业人士的培训基地,除专业知识的教授外,也应该注重对专业人士个人品质的养成,从源头遏制不良因素的产生;最后,公众和媒体需发挥监督作用,以增加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人士采取不当行为所承担的风险。通过构建“政府—高校—专业机构—公众—媒体”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良好外部环境的形成。
(二)强化专业主义在专业服务公司中的地位
区别于以生产线和机器设备为运营基础的制造业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凭借高度密集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素质服务于客户,凸显其个体所持有知识的重要性。专业人士作为专业服务公司的核心员工群体,通过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但由于组织目标的存在,使得专业人士的专业主义受到威胁和质疑,进而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并损害企业的利益。从21世纪初揭露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到近期发生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可见由专业服务公司商业丑闻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依旧存在,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专业主义地位的下降。因此,有必要提升专业主义在专业服务公司中的地位,无论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都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主义意识,这不仅要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标杆。专业服务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不断强化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专业主义意识。在专业知识方面,区别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标准化培训方式,专业服务公司的培训应该更加聚焦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及培训对象的特征,使管理者和一线员工能够掌握与工作契合度较高的专业知识;在个人品质方面,可以通过现实存在的专业主义危机案例来强化管理者和员工的专业主义意识,或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强化管理者和员工对专业领域的认同,以增强个体对专业工作的责任心。
(三)关注非传统领域的专业主义形成
专业主义的研究对象局限于会计审计、医生护士、律师、教师等传统职业,但如今专业主义正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涌现,致力于本职工作的人就可以被称为专业人士,正如Wilensky所预测的那样,专业主义将包括所有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的人[24]。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非传统领域的专业主义。比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上至疫情管理者,下至社区的疫情监督人员,他们不仅要具备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个体能够奉献自我,不计报酬。因此对疫情防控人员培养专业主义意识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提升疫情管理的效率,还能够避免玩忽职守、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但相对于传统专业领域,非传统领域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专业化,比如证书认证、执业规范、专业机构管理等,因此政府和高校应该努力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制定规范制度,推动非传统领域的专业化进程。
注释:
①在一些网络百科中,Professionalism一词的汉译不仅包括专业主义,还涵盖专业素质、精湛的技艺、职业化之意,为确保概念界定的严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第一,Professionalism一词是专有名词,且其中文释义仅有专业主义,这一点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得到了说明。第二,从构词法而言,含“ism”词缀的单词多有“主义”之意,故Professionalism一词汉译为专业主义也符合逻辑。第三,尽管国内专业主义研究体量较小,但在中国知网搜索CSSCI以上期刊中的相关研究也可发现,学者们普遍将Professionalism汉译为专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