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2021-11-08毛小明胡伟辉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耦合省份动力

■毛小明 胡伟辉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协调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基于2006—2019年中部地区六省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及Tobit模型,探究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发现: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平稳波动的态势;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方面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协调度类型分布呈现“中心高四周低,两翼高南北低”的特点,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各有差异。为此,中部地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注重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多种动力因素作用,形成耦合协调发展的合力。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部地区迎来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实现加速崛起的新时期。自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十多年来,中部经济蓄势发力,整体经济向好发展,继东部、东北、西部经济发力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中部经济的加速增长也伴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中部部分省份为了经济发展,盲目承接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产业,导致“两高”企业不断迁入,以牺牲地方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产业协调发展不足、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当前,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过程中带来的大气结构性污染、流域生态保护不到位等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园区治理污染水平不达标现象仍较常见,偷排、直排等现象仍有发生;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过程中存在产业协调不充分、产业承接地传统生产方式与新时代背景下对工业企业环境友好要求相冲突、产业承接地不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不重视生态环境规制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过程中还存在动力因素不足,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不能有效转化为产业承接新动能等突出问题。因此,揭示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探求背后的动力因素成为加速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中部地区各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中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

当前学术界对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动力机制、产业转移趋势、承接产业选择等方面,研究的区域涉及八大区域、各省份、“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圈和城市群等。有关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湖泊、经济区等实体范围内,研究方法上有侧重于地理数据使用方面,也有侧重于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目前针对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已有文献大多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以及时空特征[2],也有学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3],大多建立在具体的示范区或者城市带[4]以及城市群[5]层面。而针对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主要有:韩燕等使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6],周亮等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对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7],王芳等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因素[8]。丛晓男等提出,需着力夯实生态本底,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构建跨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9]。

综上所述,在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测度(评价)方面学术界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而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对其背后的动力因素研究也不多,在我国进入新时代时期提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聚焦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以及探究其背后的动力因素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本文基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时间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中部地区2006—2019年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背后的动力因素,以期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二、相互作用机理

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从系统层面看,产业承接能力系统与生态环境质量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影响机制,而是存在相互耦合的关系:一方面,产业承接能力系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系统的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客观实际载体,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承接能力能够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精准转移、适当承接”对接当地产业链条,既保证经济发展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但产业承接能力也有可能抑制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承接过程中的“乱转移、乱承接”现象,地方政府可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引进大量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系统也能促进产业承接能力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新增长动能,使得地区产业承接需要更高水平的适配,倒逼当地产业承接能力提升,但生态环境质量也可能抑制产业承接能力,生态环境恶化可能导致当地环境敏感型企业外迁,进而降低市场规模,最终导致承接能力下降。

从系统内部看,产业承接能力系统主要由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构成,首先要有能力将外部产业吸引进来,其次要能拥有一定基础使其生存下去,最后需要发展潜力刺激承接能力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系统由“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压力可能恶化环境质量并反映出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等状态,为此进行相关政策和产业措施的响应执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压力进行缓解,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因果逻辑关系。

此外,在整个耦合协调机制作用过程中,不能忽视了政府、市场、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产业承接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又需要“有效市场”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功能,形成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最后落脚点放在“实干企业”上,共同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设计

1.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衡量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本文在统一性、科学性、层次性等原则指导下,参考孙威[10]等的相关成果,从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构建产业承接能力评价体系,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指标权重设计。熵值法通过对原始信息的客观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性。为消除指标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首先采用极差法对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标准化矩阵。

其中,正向、逆向指标处理如下:

确定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第i项指标的信息熵,得出各指标权重wi:

在熵值法基础上,得出产业承接能力系统与生态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后被引入其他领域。耦合度函数[11]为:

式(7)中,Cn表示耦合度;U为各系统综合指数。考虑到取值范围[12],本文采用两系统耦合度,公式为:

式(8)中,C取值为[0,1],U1为产业承接能力综合指数,U2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C值越大则表明两系统结合的越好。本文将耦合度划分为四个阶段(见表2):

表2 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度阶段划分

耦合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状态,但可能出现伪协调的误导。因此,本文进一步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13]:

式(9)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笔者认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同等重要,取α=β=0.5。参考唐晓华等人的研究[14],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种程度和10个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三)相对发展模型

为识别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这一复合系统内部制约因素,引入相对发展模型:

式(10)中,R为相对发展度。当0<R≤0.9,产业承接能力滞后于生态环境质量;当0.9<R≤1.1时,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同步发展;当R>1.1时,生态环境质量滞后于产业承接能力。

(四)Tobit回归分析

由于中部六省耦合协调度值在0~1之间,属于受限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会出现参数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的问题[15]。为避免偏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式(11)中,Y代表因变量;Y*代表截断因变量;X为自变量;β为回归参数向量;μ为误差项,μ~N(0,σ2)。

(五)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选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7—202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7—2019年)以及中部六省历年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8年以后按照增速折算,外商直接投资按照历年平均汇率换算,人均受教育年限参照柏培文[16]的做法计算。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模拟处理。

四、实证分析

(一)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水平分析

由图1结果可知,2006—2019年中部地区各省份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平稳波动的态势,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表现上,各省份综合发展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其中,2010年以前各省份综合水平波动较大,2010年以后综合水平发展基本保持着固定名次。2006—2019年,河南产业承接能力一直保持在中部地区领先地位,这主要与河南人口众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工业增加值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形成独特的产业承接吸引力有关;安徽自2006年以来发力迅猛,此后一直保持在第二的位置,主要原因是安徽多年来一直在加大工业企业R&D投入,又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形成了稳定的产业承接支撑及发展能力;江西综合发展水平在2006—2012年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之后开始提速,特别是2015年后发展加快;山西综合水平发展具有很强的波动性,且几乎每隔3年就有一次波动,在2014年以后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发展差距逐渐被拉开,其中产业承接吸引力的相关指标均在中部地区处于垫底位置,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水平常年保持在2%,在中部六省中不具备优势。

图1 产业承接能力综合水平

由图2的结果可知,2006—2019年中部各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部分省份前期差距不大,后期差距逐渐拉大。2012年和2013年是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发展水平的分水岭,各省份排名发生较大变化。原因可能是2012年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各省份执行力度上存在差异。2015年,随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各省份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截至2019年,中部地区各省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其中湖南在经历2006—2011年连续6年的下降后,此后8年一直上升,增幅达到62.70%。此外,山西、安徽、河南综合发展水平波动性都比较大,且近5年来呈现相似的发展趋势。

图2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

(二)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1.耦合协调度时间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得出2006—2019年中部地区各省份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时间变化趋势图,如图3所示。总体上,中部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处于0.488~0.817之间,跨越5个协调等级(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2006—2008年,河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与中部其他省份拉开一定差距,2008年后,中部地区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两级分化,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以河南、安徽、湖北组成的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属于协调发展;另一种是由湖南、江西、山西组成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且部分处于濒临失调。以五年规划为时间节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只有河南和湖北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其他省份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山西耦合协调度发展出现下降趋势,一度处于濒临失调,江西和湖南耦合协调度出现小幅度下降,但总体上处于初级协调;“十三五”以来(2016—2019年),安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河南、湖北、湖南均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江西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山西处于勉强协调发展。

图3 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

2.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的空间演变特征,本文选取2006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四个时点,依据中部地区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及相应耦合协调度等级,借助ArcGIS 10.2软件绘制出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图(见图4)。

图4 近年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类型空间分布

总体上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可分为5种: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在分布上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两翼高南北低”的特点。中心地区的河南在2006年和2010年处于中级协调,比周边的省份协调等级都要高,到2019年达到良好协调,同样位于中心的湖北在2015年以后逐渐发力由初级协调上升为中级协调;两翼中的安徽由2006年的勉强协调到2010年的初级协调,再到2015年的中级协调,到2019年的良好协调,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可能原因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承接了上海和苏浙产业转移,加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形成了东翼的高质量发展。而山西,2006—2019年耦合协调度基本维持在勉强协调阶段不变,2015年甚至出现濒临失调阶段,这可能与其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仍具有一定“锁定效应”,因煤而兴进行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等问题有关;湖南和江西虽然多年来保持在初级和中级协调阶段,但总体上与中心地区的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刮除病斑,尤其果树腐烂病被称为树体癌症,极难防治,因些对于果树腐烂病,干腐病,春季要先刮除病斑,刮得要彻底,干净,刀茬要光滑,并将刮下的病组织深埋或烧毁。然后把病斑处涂上药。

3.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类型。表4展示了相对发展度和相对发展类型,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总体上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水平的耦合阶段,但协调度方面仍是初级协调。中部地区总体为同步发展型,但是应当注意样本期内中部地区两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数值较低,因此这种同步发展是低水平的。具体而言,山西、江西和湖北受限于产业承接能力,为产业承接能力滞后型,其中山西和江西的产业承接能力未达到平均水平;河南因资源分配和生态空间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生态环境质量滞后型。河南的平均产业承接能力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但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却仅仅接近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安徽和湖南为两系统同步发展型,且安徽两系统综合水平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属于较高质量的同步发展,而湖南两系统数值均未能超过中部地区平均值,因此属于较低质量的同步发展。

表4 2006—2019年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发展类型

(三)动力因素分析

如本文作用机理部分所述,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是一种复合的耦合协调,其作用过程中既需要发挥有效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又需要有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还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借鉴田时中和邓宗兵的相关研究[17][18],本文选取耦合协调度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外向动力四个角度选取共6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基于2006—2019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具体变量设定见表5。

表5 模型动力因素设定

耦合协调发展Tobit回归模型如下:

式(12)中,D为耦合协调度,i为地区,t为时间;Cons为常数项;Pgdp为经济发展水平;Ind为工业化水平;Pat为技术创新水平;Gov为政府能力;Market为市场化指数;Open为对外开放程度;ε为随机扰动项。运用Stata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Tobit回归结果

内源动力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系数为-0.0000021,t值为-3.7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负相关。可能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部地区资源消耗增加,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度下降;工业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系数为0.3235605,t值为4.2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工业化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较为雄厚的工业化基础能够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一定的保障,直接促进产业承接能力提升,间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耦合协调度;技术创新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系数为0.0000022,t值为5.9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技术创新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之间也呈正相关,技术进步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条件,有利于提高要素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政府动力方面。政府能力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政府能力与耦合协调度呈负相关,表明中部地区的政府对于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宏观调控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优化区域内产业转移布局和产业承接结构,制定相关宏观政策,促进产业承接能力提升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市场动力方面。市场化程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系数为0.0432380,t值为4.94,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市场化程度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随着中部地区的逐步开放,投资环境日益完善,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深化,市场动力得以迅速发展。在产业承接过程中,相关的污染治理可以实现市场化的专业第三方治理,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效应。

外向动力方面。对外开放程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系数为-0.0553784,t值为-2.1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耦合协调度呈负相关。现有研究显示,对外开放投资可能使得“污染天堂”现象的出现,恶化区域环境质量,还有可能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本文运用遗漏变量检验以及替代性检验两种方法对Tobit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遗漏变量检验。环境保护投入(Inv)也有可能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可能是本文的遗漏变量。以污染治理投资占比作为环境保护投入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中进行重新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在加入环境保护投入变量以后,结果与表6的Tobit回归结果一致。

表7 加入遗漏变量的Tobit回归结果

替代性检验。表6中的技术创新水平(Pat)是以地区专利授权数衡量的,有些学者认为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RD)也能代表技术创新水平,因此本文将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作为替代变量进行重新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回归结果也与表6结果一致。

表8 使用替代变量的Tobit回归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2006—2019年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动力因素,结论如下:

第一,从综合水平上看,中部地区各省份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平稳波动的态势,各省份综合发展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

第二,从耦合协调角度看,总体上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方面仍是初级协调阶段。样本期内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处于0.488~0.817之间,跨越5个协调等级;空间协调度类型分布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两翼高南北低”的特点。中部地区总体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山西、江西和湖北为产业承接能力滞后型,河南为生态环境质量滞后型,安徽和湖南为两系统同步发展型,其中,安徽属于较高质量的同步发展,而湖南属于较低质量的同步发展。

第三,从动力因素来看,内源动力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业化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政府动力方面,中部地区政府对于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足问题;市场动力方面,市场化动力与耦合协调度呈显著正相关;外向动力方面,对外开放程度与耦合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

(二)政策建议

第一,中部地区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与高质量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中部地区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意提升综合质效。对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较高的省份,应当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市场、人力资源等优势,重点瞄准八大“制造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持续深化与周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对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较弱的省份,重点需要放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上,加大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积极承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破除资源禀赋局限,努力做到自主选择和接受承接产业的类型。对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较高的省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降低污染物排放,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对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较弱的省份,要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守住底线,从源头上对招商项目加强管控,严防新增工业污染项目。

第二,中部地区要依据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现状及相对发展类型,注重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聚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紧盯战略新兴产业倍增,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产业,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数控率提升,进一步减少产品刚性污染。注重大中小企业在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创新的动能。处于耦合协调较高阶段的省份,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产业承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倒逼作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资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处于耦合协调较低阶段的省份,既要从绿色发展打开突破口,重点放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和碳排放等方面,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电耗,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促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更广泛使用。对于产业承接能力滞后的省份,在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的同时,加快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滞后的省份,应当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控生态红线,落实生态修复工程。为实现我国中部整体崛起战略目标,还亟须构建中部六省联动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城市都市圈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互补分工模式,加强产业协作,以产业链区域分工与协作为原则,深化重点产业合作,推动成立跨区域产业联盟,加强产业深度对接与合作,避免重复投资,坚决遏制中部各省互相“挖墙脚”。

第三,中部地区要有效发挥多种动力因素作用,形成耦合协调发展的合力。在内源动力方面,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生态环境质量,不能片面追求产业园区规模扩张,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质量,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部地区要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发挥科技研发“最先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作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政府动力方面,要发挥“有为政府”的协同治理作用,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引导企业和以市场化行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推行碳交易、绿色银行等。在市场动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要素市场,为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如:可以适当引入园区环境第三方治理机构,完善第三方治理市场秩序,推进园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等。在外向动力方面,要根据本地区产业实际承载能力、产业链配置状况、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有秩序、有依据、有保障的招商引资,实现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内源动力和外向动力的耦合协调。

猜你喜欢

耦合省份动力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航天器相对姿轨耦合控制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22个省
阳光动力
动力船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