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2021-11-07杨文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双减

杨文峰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群体构建专门的综合素质体系,从客观、全面的角度检验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有效性,以导向性评价指导广大教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基于此,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以综合素质体系构建为目标、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中心展开研究,以期有力推动小学生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生;评价体系;新课改;多元智能

众所周知,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也是一个具有主体差异性的个体,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从单一的方面评价学生,针对学生所构建的综合素质体系也应是多方面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多元的认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引进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将学生双减后的课余时间评价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当中,转变家长的育儿观与评价观,只有将评价方向从学习成绩拓展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最新的教育改革中也提到,我们应依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倾向、根据学生的实情发展不同的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应依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多角度的评价主体、多方面的评价内容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在双减政策下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人的发展是多元的,包括语言、逻辑、空间等种素质,但由于每个人的重点发展方向不同,所以每种素质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方式、展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正是由于综合素质在个体中的不同组合,才造就了我们各具特色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素质强项,也有自己的素质弱項,就好像有的人语言能力强、运动能力差一样。而教育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学生的素质强项、发展学生的素质弱项,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从宏观高度分析,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也是双减政策下的必然行径,作为改进后的素质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体系是合乎情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制度逐渐完善,人们对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整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尽管其名义上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系,但其内在已经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延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了。

(一)评价与内容标准

依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双减政策对小学生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分为六项,分别是道德发展、智慧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审美情趣发展、劳动技能发展、学业发展,基本含括了素质教育中提到的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小学学校应进行优化、细化,整合并归纳出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所需的内容,列举出其对应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应达到的指标,为评价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道德发展举例,在此方面,我们需要评价学生的集体观念、道德修养、合作互助等七项内容,并在每一项内容后表明评价的标准,比如,在评价小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细化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是否存在帮助他人、尊老爱幼、尊师敬长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是否规范、懂文明、有礼貌等两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从优到劣的原则,以A、B、C、D、E的等级为学生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果。

(二)评价主体

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的绝对主体,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学生是多方面协同发展的人,我们无法保证教师看到的学生就是全面、客观的学生,因此,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我们应拓展为多角度的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帮评等多种形式,辅导家长在实践中端正针对孩子实施的评价观,尽可能丰富评价主体,确保减负后学生综合素质仍然呈现积极乐观的趋势。由于每个评价主体眼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多角度的评价主体我们可以认识到学生的更多方面,对学生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三)评价方式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降低学生对评价体系的理解难度,学校应采用百分制的评价方式,每一个评价标准后所包含的选项分别对应具体的分数,在评价完毕后对其分数进行相加计算,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在成绩认定方面,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应是多方面有机结合的,因此,在计算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时,我们应将多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相结合。同时,学校应提前明确学生各项评价内容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的权重系数,依照先算小、再算大原则进行计算,求出学生综合素质的直观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量化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得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

为了完善整个评价机制,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流程。第一,相关教育部门应建立相关的题库,将多学校骨干教师组织起来,依据学生年级段,根据多元智能,设计测试命题,并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检验;第二,应注重学校自评,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同学互评、后由家长帮评、终由学科教师与班主任评价,综合多方面评价结果形成完整的工作报告,并上报给相关教育部门审阅存档,将其作为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的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有利于学生树立合理的理想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京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骨干团队建设心理态度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37):251-253.

[2]杨莉亚.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4-15.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