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2021-11-07谢绪凯
谢绪凯
摘 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确定的未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已略显落后。采取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阅读价值,体会阅读意义;在充分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提出疑问,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素养;策略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
一、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思辨”一词来源于《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辨性语文教学指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施以理性辨析的力量。让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思辨性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思辨性阅读,究其实质是基于感性认识的理性阅读。而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课上经常浅显解读文章、剥夺学生阅读课上的话语权等现象。思辨性阅读,却使学生思维更具体、更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思维方法更丰富,思维能力更强,进而养成独立自主理性思辨的习惯,推动知识的点面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笔者认为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依托文学经典文本,科学应用思辨性阅读模式。
思辨性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语文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表达,体会文章的内在意义。而当前高中阅读文本很多都是文学经典,其是经过历史沉淀、艺术熏陶、大众认可的作品,在学生阅读中文学影响非常深远的,文学经典能够实现对学生文化熏陶、思维启发等教育价值,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这些教学资源是需要一线教师依据文本层次来进行开发和挖掘的,从而进行思考辨析。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以下原则,充分的发挥思辨性思维模式。首先,基于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内容进行文章的阅读,综合各项信息内容收集文章资料;其次,要综合学生收集整理的各项材料进行情景设置,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假设的方式进行分析梳理。另外,思辨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主观的详细。如,如果自己是林黛玉面对众人的不同表现,会有什么想法?等等,这种思维模式会让学生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最后,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基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这样才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了解学生心理,强化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与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时代背景、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的不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一些文言文,而通过思辨性的方式进行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创新中形成全新的方式与想法,可以深入的探究文章的内涵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人是理性动物,也是需要理由的动物。理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以为是”,且喜欢“推己及人”,比如“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多了听多了,它就会从一个普通判断摇身一变,成为不证自明的“理由”;一旦遇到合宜的人物或场合,它就会冒出来参与我们的推论与判断。对于少不更事学生更是如此。我在教《促织》时问学生,主人公成名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决定的呢?有些学生破口而出“性格决定命运”,将成名的悲剧命运归结于其性格。合理吗?想一想,这真是一个既荒唐又危险的“理由”。成名本分迂讷,别人当差,也许借此敲诈勒索,而他胆小拘谨,落得家破人亡。如果据此认为他的悲剧命运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岂不是鼓动人们要见利忘义,不顾廉耻?显然,“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判断并不适用于成名。宫廷荒淫,官僚媚上献宠,为受赏升迁,借机搜刮民脂民膏,结果老百姓倾家荡产。成名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而非性格悲剧,是丑恶而荒唐的社会让这个老实本分的人倒了大霉,又走了大运,令人莫名其妙,变幻莫测。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迂讷”的人也有权利追求正常而有尊严的生活;因“迂讷”而遭受了悲剧的命运,肯定是这个社会有问题,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原来,“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判断本身就有缺陷,理由错了,结论自然也会跟着错。
第三,巧设问题,助力思辨性阅读。
在教学过程,教师常常以考试为目的,在一定程度就把阅读教学变成了阅读上的训练,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丧失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巧设问题式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这些障碍,阅读教学中加上问题的设置也是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训练中问题的提问也是关系到教學进程是否能顺利进行,要提出合理的问题,离不开教师能否将全文的中心给把握住,那么教师还要将文章的重难点给抓住了,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要就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提问要有方向感,突出文本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思辨阅读。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范增最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结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思考作为西楚首席谋士的范增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并组织学生比较刘邦和项羽两方军政,从宏观历史角度理性剖析,促进学生学习对比思辨思维方式。
第二点就是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从容易到困难,从外向内的层层深入,不断的诱发学生思考。
第三点就是问题要有区分度,除了要将教学的难易程度区分开,还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划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提问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部分,只有问题的提出,才能使学生不断的阅读直到找到答案,从而可以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以及逻辑。
【本文系常德市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DJKY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