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11-07赵中华刘爱霞马丽珠
赵中华 刘爱霞 马丽珠
摘 要: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目的是实现课程建设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基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本文主要对基础工程课程建设进行研究,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产教协同优势,深入建设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实施“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特色。
关键词:产教融合;基础工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039-03
教育部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本办学模式。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课程的模式就要与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相适应[1],注重专业与实际岗位胜任能力相结合[2]。全国各高校不断探索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寻找与时代的契合度[3]。高校围绕产教融合进行了课程建设研究,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针对性不强、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程实际开展情况与应用型课程要求之具有一定差距等问题,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对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实现学生“职涯、学涯”融合式发展。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是辽宁省转型试点院校,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岩土工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础工程课程获批校级精品课程和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逐步建设了具产教融合功能的课程,实施“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基础工程课程产教融合的建设特色,在本科工程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方面有所创新。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措施
(一)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建设目标
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充分了解企业及工程一线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主要通过走访企业、网络调研等方式,经过课程团队及专家论证,共同制订基础工程课程定位及具体课程建设目标。按照课程建设目标形成基础工程课程OBE教学大纲,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目标要求。
本研究主要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基础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强化基础工程的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工程建设领域设计、施工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主要任务是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在工作中解决基础工程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面向基础工程生产一线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
1. 实施“两个突出”教学内容建设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两个突出”教学内容建设,即突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培养。根据基础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基础工程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学生就业的基础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岗位的需要,结合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厘清基础工程教学脉络,强化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础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基础工程课程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建设“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建设“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设计,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准确把握课程定位,以基础工程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重点讲授、强化核心内容和模块化教学,做好工程地质、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间衔接。重点讲授目前工程中应用最为常见的深浅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技术,教学中强化基础课程核心内容包括浅基础、桩基础、地基处理技术等设计与施工等,关注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保证基础工程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连贯性。结合典型基础实际工程进行真题真做,注重引导学生基本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基础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共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条件
1. 校企共建基础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校企结合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是实现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保障。基础工程课程建设重视教学条件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整合基础工程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利用校内外基础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开展以典型工程实践为主线的理实融合基础工程教学活动。基础工程教学我校已经深入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志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现场实践和设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土木工程实训中心教学平台,结合桩基础实体比例模型建设,进行基础工程实训,提高基础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2. 校企共编应用型基础工程教材
校企共同编写基础工程应用型教材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校企共编应用型教材能反映基础工程前沿和最新发展水平,体现前沿性和实用性,符合OBE教学大纲要求。校企共同编写基础工程应用型教材,教材建设与时俱进,引入工程案例,结合最新工程实践和规范要求,编写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任务书及指导书,编写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OBE理论教学大纲,完成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编写,完成习题库建设,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利用自制与本课程相关的中国大学MOOC网络课件,将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内外教学,满足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
1. 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教學
基础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工学结合”思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进行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使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一线实际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基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基础工程教学模式改革,如开展施工现场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联系,对于工程实践中发生的工程事故和优秀的工程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职业观,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基础工程产教融合教学。
2. 教学手段改革——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基础工程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产教融合教学效果。对于基础工程教学内容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软弱下卧层验算、桩基础沉降验算、地基处理计算等,采用传统板书方式进行演示详细的计算过程,加深理解;采用提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动画等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形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入工程实例,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展教学视频建设,与企业建立联系,进行施工现场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等施工方法过程录制,用教学视频表达,生动、直观、易于理解;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如超星平台任务点设置、讨论等环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实施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超星平台里设置测试、作业、完善试题库建设等,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学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增加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借助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学,引入工程一线教师为学生授课开展讲座交流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评价方法改革——重过程性评价的双重考核
课程评价具备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的双重功效[4],体现基础工程课程考核的过程性评价。基础工程理论课是考试课,主要考核知识、能力及素质,项目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基础工程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成绩考核加上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工程理论考试成绩(闭卷)占70%,平时考核成绩(百分制)占3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测试、笔记和课后作业等方面。除了理论课程之外,还有一周的集中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按照平时考核占20%、设计成果占80%(包括图纸、计算书、答辩)组成,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最终成绩按照五级等级制。通过课程评价所反馈的信息持续改进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实现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5]。基础工程课程在教师教学态度与效果、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授课思路与方法、教学互动与答疑、实践环节与应用等方面获得好评,对课程进行校内外评价,校内学生通过网上评教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评价,近年来评分在90分以上。校外通过校外企业专家调研评价,校企企业专家认为课程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基础工程教学效果良好。
(五)加强教学团队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建设产教融合基础工程课程的关键条件。基础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了教学团队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选派教师到企业深入实地学习一线工程实践经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等,培养基础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讲授基础工程教学体系相关理论课程,又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工程实践经验。聘用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和开展学术讲座,引进工程一线最新知识,展现前沿和最先进的施工方法,为案例教学积累资料,突出实践能力和产教协同的业绩贡献。
二、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特色与作用
(一)产教融合特色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形成了产教融合特色,强化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基础工程问题能力。课程建设结合岗位要求,突出了理实教学结合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建设中开展了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的基础工程教学活动,实现了基础工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辐射引领作用
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完善了超星平台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加强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的制作,提升了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加快了应用型教材建设,编写适用于本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工程应用型教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基础工程教学符合企业岗位一线需求,具有辐射引领的作用。
三、结语
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研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优势,建设集产教融合功能的课程,实施“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基础工程课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本研究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特色,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为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本校及其他院校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曾宪桃,任振华.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9(16):144-146.
[2] 刘斌.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营机制探索[J]. 人才资源开发,2019(09):36-37.
[3] 顾琳琳,王振,章杨松. 建设契合时代精神的“基础工程”教学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21(06):153-156.
[4] 李彦龙,杜书廷.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3):128-135.
[5] 巩建闽.高校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兼论OBE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荐稿人:王占飞,沈阳建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