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备课

2021-11-07游孙瑛陈华忠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均衡发展

游孙瑛 陈华忠

摘要:集体备课可以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集备思路,营造研讨氛围,探讨课堂教学,共享研讨成果,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共享资源;减轻负担;均衡发展

2021年伊始,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聚集全市各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开展集备活动,共同解读教材,预设课时教学方案,借助“互联网+”促进集备成果共享,引领各校开展集备活动,预设教学方案、共享教学预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实现“信息服务教育”的目的。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集体备课必须周密安排、精心准备、深入探讨,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备前有安排

每周开展一次集备活动,做到“四定”:(1)定时间:规定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各学科、各年段中心组要集中到教师进修学校开展集备活动与教学研讨活动;(2)定地点:各学科、各年段中心组确定集备地点,以便教师准时到达指定地点;(3)定内容:每次中心组开展集备活动,预先应拟定集备内容(通常是下周教学内容);(4)定主讲人:确定每次集备活动的中心发言人。

(二)备前有思考

要求每位教师要充分准备,强调个人预先要解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还应带着一些困惑或问题来参与集体备课。

(三)备中有交流

中心发言人要陈述对教材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练习的设计以及教法与学法的选择等,并向中心组里的教师进行说明与解读。其他教师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修改意见。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来共同探讨、切磋和完善,最后形成下周各学科、各年段集备课的母案。

(四)备后有整改

主备教师要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与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整理出最佳的教学预案与配套的课件,供全市同年段、同学科教师下载与使用。

二、集体备课的方式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借助课件演示、解读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然后,备课组教师针对这些进行研讨,商讨研究教学预案,研讨教法与学法,设置教学练习等,最终形成共识的母案。

(一)精心准备,参与集备

要求每位中心组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强调个人预先解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读书,首先要钻研教材。如何钻研呢?教师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感悟就来了。教师还应带着一些困惑或问题来参与集体备课。同时,提前一周把集备的内容布置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要提前进行认真备课,并制作相关配套的课件与教具。主备教师要分享五项资源:教材解读、预设教案、教具、课件以及单元练习题设计。

(二)借助课件,直观展示

以往的集备模式是“纸上谈兵”式的,通常由主备教师拿着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解,即说一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具准备等,然后让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对于教龄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来说,往往会出现困惑,不知如何实施教学方案、如何驾驭课堂,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他们需要的是怎样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需要的是直观的教学展示。因此,我们采取“直观展示”的方式,展示课堂教学的流程,既落实教材分析和课时教学重难点讲解,又能让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直观地感受课堂教学的流程与驾驭课堂的过程,并将教学流程移植到自己的课堂。这样能够保证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不会跑偏、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三)交流互动,思维碰撞

集体备课的关键是“集智”,就是集团队的智慧。这个过程需要大家展示个人的想法,向备课组的同仁进行说明与解读。大家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共同探讨、切磋和完善,达成共识。没有思维的碰撞,很难产生共鸣。开展集备活动,采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倾听同伴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最后形成下周各学科、各年段集备的母案,供一线教师学习与借鉴。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聚集集体的智慧,研讨课堂教学,共享研讨成果,大幅度提高区域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一)带动辐射,营造氛围

营造共同教研的氛围,引领教师参与研究,从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引领各学校开展同年段、同学科的集备活动,发挥“带动辐射,示范引领”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组优秀教师的作用,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与教学能力,让其手把手地指导各校教师开展集备活动,带动全市各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学教改工作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开展集备活动,形成教师群体中不同思想观点、教学方法的冲突与碰撞,从而有效提高教師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共享预案,减轻负担

主备教师要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与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整理出最佳的教学预案与配套的课件,供全市同年段、同学科教师下载与使用。这样既减轻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主备教师整理好的教学预案与配套的课件,应在每周日之前以Word形式上传到教师进修学校各年段、各学科的网站上或QQ群里,供全市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学习与借鉴。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编写教案负担,又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也为中老年教师教学提供了可用的课件。

四、共享集备教案的管理

信息化时代为采取集体备课提供了技术条件。那么,教师的教案如何管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未雨绸缪

每周日之前,教研员要监督主备人是否及时将预设教案与课件修改好,并做为母案上传到教师进修学校网站上或各年段、各学科的QQ群,由全市同年段、同学科教师下载与共享。要求各校学科教师针对母案发表个人见解,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二)实时跟进

要求各校对教师教学进行检查时,着重审查教案是否有进行修改与补充的地方。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下载的母案上面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补充,整合成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修改地方加粗成下面加横,突出修改过程),进行二度开发,预设更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及时反馈

要求各校行政领导加强随堂听课,了解教师采用集备教案课堂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对于采用集备教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案例,应加以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福清新课改研究的经验。

(四)不断鞭策

要求各校开展以同年段、同学科为单位的评比活动。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对每个年段、每个学科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评比。一方面,从教学方案的质与量上进行评比;另一方面,从评备课组是否根据本组教师在“评论栏”中所提的建议与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来进行评比。通过以上方式评选出各学科的优秀备课组,并将评选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琴芳.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及新教育[J].未来与发展,1983(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均衡发展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