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2021-11-07陈小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优化多媒体

陈小平

摘要: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巧妙地用好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极大地满足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优化;策略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手段,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言语无法表述的内容具体化。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巧妙地用好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极大地满足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

一、运用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多媒体课件集音、像、色于一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上课伊始,发挥多媒体的这一优势,能为教学创设适宜的情境。例如,在教唱带着江南韵味的《外婆桥》这首歌曲时,笔者设计了“江南水乡”的风景视频,配上竹笛独奏曲《姑苏行》,能够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梦里水乡,再加上老师适时的介绍,清新雅致、灵动秀气的江南韵味很快便感染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奠定了“韵”的基调以及良好的情感基础。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很快便进入歌曲的演唱状态,并能轻易把握歌曲的情绪。

二、运用视听媒体,精讲要领,强化学生感知

视听媒体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的优点,传递信息生动、形象。因此,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讲解的做法,采用节奏比较法,突破节奏难点。例如,在教唱《牧童之歌》这首歌曲的连续附点节奏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件出示由原节奏变化而来的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并让学生自己拍一拍。当学生顺利完成此条节奏的训练后,再出示× ×  ×·× |× ×  ×·× | × ×  ×·× | × ×  ×·× | 这一歌曲中的原节奏,然后由老師示范第二种节奏的拍法。两相比较,学生能很清楚地辨析两种节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附点节奏的练习,很轻松就突破了节奏的难点。

为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除了用比较法,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例如,在教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分别设计了大象、老虎、小兔三种动物形象按不同速度行走的动画效果,并配上卡拉OK式的节奏运行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很快便掌握了这三种音符的时值关系,并使学生对这三种音符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三、运用直观媒体,分析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和深入理解教材,使其迅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轮唱歌曲时,很难理解“轮唱”的概念。因此,笔者借助课件设计了一前一后两个相同旋律的声部,并用相同的颜色表现相同的乐句,让学生在静听的同时,更能用眼睛直观地感受到轮唱的“奥秘”。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为此类歌曲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模式。

再如,欣赏王昌元的古筝曲《战台风》,若单纯地让学生听,他们只会对主题有印象,而且不可能把全曲认真听完,更别提欣赏了。但是,如果利用课件把乐曲的行进同乐曲所表现的台风前紧张气氛、台风时惊心动魄、台风后重建家园的场景巧妙形象地结合起来,影与音相辅相成,使学生身临其境,他们的心绪自然会随着乐曲的发展而波澜起伏,并对全曲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想象,体验创编乐趣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大纲给我们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个“双基”目标的确立在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往往束缚了很多人的思维,落实到很多小学音乐课上时,也就造成很多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并由此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想象和主体性的生成,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也就难以发现甚至点亮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无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让学生不仅听音乐,更是借助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通过听觉、视觉甚至触觉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直至创造、表现音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意识和能力,更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个性潜能和智慧才能。例如,《报春》是一首三拍子的节奏欢快跳跃的歌曲,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短促、活泼的声音演唱,并且要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顺着歌词的发展方向,自己编创简单的歌词和动作。在教唱这首歌曲时,笔者用多媒体技术将关于春天的视频加入教学课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让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景象瞬间拽住学生的眼睛和心灵,把他们带入清新自然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布谷鸟轻快的叫声穿梭于田野、草地、树林的画面,一幅万物苏醒、朝气蓬勃的春天立刻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同学们很快被吸引,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旋律、画面表现出春天来到的舒畅心情。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布谷鸟还飞过了哪里;接着人机交互,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象的“春天一角”,通过看、听、唱、动等多元化途径自主学习,形象地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歌曲所反映的春天的愉悦心情,为后面的歌词创编奠定基础。

五、利用网络资源,入情入境,丰富学生情感

进入自媒体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及音乐作品下载下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下载有关音乐方面的资料时,会被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吸引,从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例如,在《春节序曲》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北方地区的人们张灯结彩、欢庆春节的喜悦,笔者指导学生在课前上网查找与我国北方地区过年习俗和艺术表现形式等相关的知识链接;同时,笔者也将课前在网络上找到的关于春节期间北方地区的人们用秧歌、旱船、跑驴等我国北方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欢度春节的热闹、喜庆场面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特有的民间艺术氛围,课后再次让学生针对北方的艺术形式,查找相关的知识。网络资源纷繁复杂,在要求学生进入网络查找资料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明确查寻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教学视频。例如,学生在了解了秧歌舞的相关知识后,需要通过学习舞蹈动作来体验秧歌舞,从而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简易教学视频,用最为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优雅的艺术氛围中。

实践表明,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融合在一起,在声像并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让音乐课趣味盎然、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袁科.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六大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8(24).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优化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