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应用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1-07段艳军
段艳军
(济源市肿瘤医院 妇产科,河南 济源 459004)
子宫肌瘤是临床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良性肿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选取微创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措施。但针对多发性的子宫肌瘤,采取哪种微创手术措施,既能保留盆底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又能减少子宫肌瘤的漏挖率,一直是临床妇科医师研究的主要课题。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发病率高达约28%,并且多半以多发性为主,该种肌瘤可生长于患者子宫的任何位置,但进行开腹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不断推广运用,该种措施在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当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开腹治疗与微创治疗,并对选取微创治疗的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全面加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水平,促进患者的预后和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20 年2 月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6 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 例。实验组年龄28~53 岁,平均(41.23±2.37)岁;肿瘤数量3~11 个,平均(5.12±1.23)个;有盆腔手术史18 例。对照组年龄29~55 岁,平均(41.26±2.39)岁;肿瘤数量3~10 个,平均(5.11±1.21)个;有盆腔手术史。纳入标准:①经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②具备进行微创手术条件;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②凝血功能障碍;③无法配合本次研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排除其手术禁忌及麻醉禁忌,然后通过超声检查,对其肌瘤的周围组织结构、肌瘤数量、肌瘤大小、肌瘤位置等进行明确,随后制定其手术方案。手术于患者月经干净后择期开展,选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给予患者进行实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监测。
1.2.1 对照组 行开腹手术治疗:于患者在耻骨联合上二横指直的位置作一横切口,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切口方向及切口的长度,随后进行子宫肌瘤剔除。
1.2.2 实验组 运用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建立人工气腹,选取其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脐部上缘行约1 厘米的横切口,随后采用套管针予以穿刺,将腹腔镜设备放置于子宫肌瘤情况进行检测;采用超声刀对其假包膜进行切开后给予瘤体分离,随后进行电凝止血,镜下缝合处理;若患者肿瘤数目较多,且存在距离较远的情况,可给予进行逐个剔除与缝合。
1.3 评价指标与标准
1.3.1 评价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2 评价标准 对患者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及其他指标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n=48,)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n=48,)
2.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n=48,)
表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n=48,)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分别发生2 例和8例,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 vs.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
3 讨论
不同类型的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临床将其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据不完全统计,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35 周岁患者高达约22%,但由于该类型患者无症状、肌瘤较小、症状不够明显等,极易被忽视,因此相关报道统计的数据也略微较低[1]。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微创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已经逐渐替代以往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措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优点主要在于手术时间较短,对于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并且手术价格适宜且无须特殊设备,非常适合于基层群众应用[2]。
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阴道肌瘤剔除术、阴道超声引导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等[3]。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盆腔干扰少、腹部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但该种术式在手术期间无法触摸与探查患者肌壁间较小的肌瘤及深部肌瘤,极易出现漏挖情况,术后肌瘤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该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肌瘤数目及部位无明确限制的患者,如子宫≤12~16 周,肌瘤直径≤20 cm,肌瘤数量≤3~5个[4]。有相关研究该种疾病术前引导B 超定量与定位,但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因为肌瘤术前定位后,在手术过程当中部分肌瘤挖出后,其子宫的形成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肌瘤与患者宫体间的关系出现变化,导致剩余部分肌瘤存在寻找困难情况,从而形成漏挖状态;另外针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该种措施很难将所有肌瘤精准定位,并且部分前臂肌瘤较大的患者极易导致其术前部分后壁肌瘤漏诊[5]。为了能够全面的对上述缺点进行改善,选取腹腔镜手术术中阴道超声检测,其能够全面观察肿瘤的个数与位置,全面控制肌瘤的漏挖时间,并且术后患者1 年肌瘤检出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下降,并且该种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高较少[6]。但腹腔镜手术剥除肌瘤较大或者位置较深的肌瘤,可能出现缝合时间长、操作困难等情况,极易导致患者手术发生术后出血或者局部血肿,因此需要选择医疗技术较高的医师,从而缩短其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7]。
经阴道肌瘤剔除术主要优点在于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手术时间较短,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其无法针对存在盆腔手术史、阴道扩张性差、子宫活动差等患者,另外还无法直接对其卵巢情况及盆腔情况进行同时观察[8]。有相关研究学者提出,该种手术方式由于能够直视,因此手术中的止血能够较为彻底解决,对于肌瘤数目及部位使用,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并且能够对深部的小肌瘤进行明确定位,从而降低肌瘤漏挖事件。而阴道超声引导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则需要求医师具有一定的超声基础,能够通过超声定位肌瘤位置和方向与宫体间的关系,并且还需全面监护其整体手术过程及实际操作、及时开展沟通,从而选取最为适合的切口,以便给予患者造成最小子宫损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手术后1 个月复查,需特别注意瘢痕与肌瘤的鉴别,避免出现误诊情况。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其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与梁月珍等[9]、刘洁等[10]报道一致,其均表明微创手术治疗相较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排气,相比开腹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微创手术治疗措施,相比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其临床整体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全面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事件,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微创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案,合理选取微创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子宫肌瘤的漏挖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