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

2021-11-07徐四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脑缺血年龄资料

徐四军

(驻马店市中医院 外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现阶段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常用手段之一,诸多文献指出,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将微导管放置在患者动脉瘤内,后使用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并充满,以清除动脉瘤内血流,继而达到降低再次破裂出血的目的[1-2]。已有研究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效果与手术治疗相近,应用价值较高[3]。但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因病情严重,且疾病发展迅速,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脑缺血,是增加患者病死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4]。因此,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指导早期干预尤为关键。目前,研究主要以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及防治对策为主[5],而尚无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关报告。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相关因素,若能分析并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可能对后续该类患者脑缺血发生的预防干预有积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59 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资料,作为发生组;并收集同期于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后未发生脑缺血的59 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资料,作为未发生组。纳入标准:①颅内破裂动脉瘤经脑血管造影确诊;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③病例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性疾病;⑤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患者;⑥既往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⑦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男、女)、合并症{合并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高脂血症(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 mmol/L,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 mmol/L)}、酗酒史(一次喝5 瓶或5 瓶以上啤酒和/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0.08 g/dL)、动脉瘤位置(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吸烟史(吸烟指数≥4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介入治疗方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单纯支架置入)。

1.2.2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具体检测方法如下:分别于两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8 mL,于室温下静置60 min,以3 000 r/min 速率离心10~15 min(离心机型号:TG16-WS 型离心机;厂家: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取血清,置于-80℃环境下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试剂盒由美国R&D 公司提供;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F-8000型]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性别、合并高脂血症、动脉瘤位置、吸烟史、介入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FIB 水平、TNF-α 水平、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酗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n=59)

2.2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基线资料分析结果得到可能作为影响因素的二分类变量及连续变量分别作为自变量,并对自变量说明赋值(见表2),将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2=未发生)。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将其他性别、合并高脂血症、动脉瘤位置、吸烟史、介入治疗方案均纳入作为协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酗酒史、FIB 及TNF-α 过表达均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1,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说明

表3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主要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但研究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仍有32.4%~42%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发生脑缺血,是目前颅内破裂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发生残疾或病死的重要原因[6]。因此,分析患者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较为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经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与未发生脑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酗酒史、FIB 及TNF-α 过表达均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

分析其原因:①年龄大。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年龄较大的人其血液发生浓缩,血液黏度增加,将导致血液凝集继而会增加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风险[7]。此外,有关研究指出,相较于年轻患者,年龄大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更严重,易导致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加重血液凝集程度[8]。对此提出建议,针对年龄较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包括控制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等,以降低介入治疗后脑缺血风险。②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不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且可增加侧支血流障碍风险,进而增加介入治疗难度[9-10]。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体内细胞糖代谢明显异常,可增加血液高凝风险,使脑供血不足,可进一步增加脑缺血发生风险[11-12]。针对这类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医护人员在重视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介入治疗前血压、血糖变化情况,并制定合理、准确的干预计划,如积极给予患者降压、降糖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一定的体育锻炼,并告知低脂、低钠饮食,以减少因高血压及高血压导致的介入治疗后脑缺血情况的发生。③有酗酒史。长期酗酒已被研究证实可加速肝脏细胞凋亡,使肝脏组织形成硬痂,增加肝硬化发生风险,进而导致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发生紊乱,可引起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脑部血管血流灌注量减少,进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13-14]。此外,酗酒时间较长的患者,其心率也相对较快,可使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发生风险,而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也可增加脑缺血风险[15]。对此提出建议,对于有有酗酒史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详细询问是否有有酗酒史,尤其是酗酒时间应受到重视,对于酗酒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指导其正确认识到酗酒的危害性,协助患者逐渐减轻对酒精的依赖性,并戒掉酗酒习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继而降低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风险。④FIB、TNF-α 过表达。FIB 主要由肝细胞产生,是参与凝血和止血的重要纤维蛋白[16]。研究指出,当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体内FIB 的水平升高时,易增加一期、二期功能紊乱风险,进而增加患者脑缺血发生风险[17]。作为常见的致炎因子,TNF-α 不仅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血管内炎症反应程度,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且能够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产生速度,导致内皮素-1 呈过表达状态,进一步加剧机体内血管收缩程度,影响脑供血,增加脑缺血发生风险[18-19]。对此,应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原有疾病的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体内FIB、TNF-α表达情况,并对FIB、TNF-α 异常过表达的患者积极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改善FIB、TNF-α 表达情况。此外,应积极治疗引起FIB、TNF-α 升高的疾病,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脑缺血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脑缺血可能受有酗酒史、FIB 及TNF-α 过表达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评估,并对患者实施控制血压、血糖,改变生活习惯等干预,可能对降低介入治疗后脑缺血发生风险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脑缺血年龄资料
变小的年龄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