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益气方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11-06李丰涛刘丹丹

中医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益气丹参阴阳

李丰涛,刘丹丹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密 45237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血压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1]。常规西药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但需长期用药,不良反应也较多,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2]。近几年,中医药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在增效减毒方面有良好的运用前景[3]。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可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主要辨证分型有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肝火亢盛等[4]。有研究报道,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严重,危害较大[5]。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采用当归益气方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40例,观察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64.17±6.38)岁;病程1~12年,平均(5.52±1.77)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82岁,平均(64.35±6.44)岁;病程为1~12年,平均(5.61±1.8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7]相关标准,辨证为阴阳两虚型。主症:眩晕,头痛,腰膝酸软。次症: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经24 h血压动态监测确诊者;②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型者;③入选前2周内未接受过其他方案治疗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头痛者;②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史者;③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有脏器移植或心脏手术史者;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⑥依从性差,无法遵医嘱用药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由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81004,规格2.5 mg/片),初始剂量为2.5 mg/次,2周后剂量增加至5 mg/次,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益气方,药物组成:当归10 g,生黄芪15 g,丹参15 g,山药15 g,党参12 g,茯苓15 g,钩藤16 g,生石决明15 g,炒白术10 g,白芍10 g,甘草6 g。1剂/d,由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制成150 mL/袋的药汁密封包,1袋/次,2次/d,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期间合理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中医证候积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对眩晕、头痛、腰膝酸软等主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次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表明证候越严重。②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③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aggregation index of red blood cell,ARBC)、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PAR)及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④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心悸、腹胀、下肢水肿。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标准。显效:SBP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或DBP下降>10 mmHg,或SBP和DBP均降至正常范围。有效:SBP下降≤20 mmHg或DBP下降≤10mmHg,且SBP与DBP均未降至正常范围。无效:SBP和DBP均无明显改变,甚至升高。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治疗后,两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8.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ARBC、MPAR、HB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8.5 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 例

9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国内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9]。《灵枢·口问》最早记载该病,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10]中医学家认为,阴阳平衡为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若阳损及阴即阳虚无法继续化生阴液导致阴亦虚,或阴损及阳即阴虚导致肝肾阴阳互根互用失调而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虚,则最终引起阴阳两虚[11]。也有专家认为,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多由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因久病不愈而损伤肝肾之阴,导致肝肾两脏阴虚,继而阴虚影响阳气化生,形成阴阳两虚之证,脉络受阻,血瘀气滞,导致血压升高[12]。董雪等[13]研究指出,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致使脾胃虚弱,或年龄过高引起气血阴精日渐亏虚,或久病耗气伤阴、虚而不复导致阴阳两虚。临床治疗该病应以补血益气、健脾补虚、调和阴阳为主要原则。

当归益气方是根据从脾入手、肝脾同治的辨证原则创制。方中当归为君药,补血和血。生黄芪、党参为臣药,补气固表,辅助君药调和阴阳平衡[14]。山药、钩藤、生石决明、炒白术、白芍、丹参、茯苓共为佐药,其中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两者合用可加强益气助运之力;钩藤、生石决明镇肝息风,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三者配伍有平肝潜阳的作用;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15]。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补气健脾、镇肝息风、阴阳双补之效[16]。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黄芪、丹参、党参、钩藤、生石决明、白芍等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17],当归、山药、茯苓、炒白术、白芍能增强机体免疫力[18],钩藤、生石决明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19],丹参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20],当归、丹参、茯苓、甘草等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当归益气方既能治疗阴阳两虚之本,又能兼顾眩晕、头痛之标,标本兼治,优势明显,增效作用显著;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和ARBC、MPAR、HB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当归益气方在降压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控制病情;此外,治疗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当归益气方能够有效缓解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良好的减毒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当归益气方中多种中药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有关,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当归益气方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益气丹参阴阳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