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庆元教育诗词的主要内容与教育价值

2021-11-05黎利云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

内容摘要:优秀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热爱语文、热爱诗词,撰写了上千首诗词,出版《生命的吟唱》《生命的跋涉》等诗文集两部。其中,有近100首是教育诗词。他的教育诗词涉及的题材广泛,反映了求学与讲学、备课与上课、与师友及学生之间的唱和、指导学生实习与开展交流、为母校或工作单位点赞、教师节抒怀、记录教育人生之多艰、告别过去继往开来等多方面情况。周教授的教育诗词奔涌着大江东去的浪漫,也渗透着人生如诗的情怀。他的教育诗词记录了历史瞬间或片段、抒发了真情实感。阅读周教授的教育诗词能受到诗词格律美、人生意境美等多方面的熏陶。周教授的教育诗词是我国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研究诗歌、研究教育、研究语文教育、学习诗词写作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周庆元 教育诗词 教育情怀 教育价值

周庆元教授(以下一般简称周教授),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974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社会科学处处长、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教学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省高等学校科研与科技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主持“语文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语文教育哲学研究》《语文教学设计论》《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等学术著作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中学语文教材概论》《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等教材90多部,发表《关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语文教育旨在提高语文素养》《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全方位突破》《浅论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构架》《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语文教学论科学化的不懈求索》等论文或序评160多篇,撰写了上千首诗词,培养硕士、博士以及访问学者200多人。周教授有一片诗心,以诗爱国,以诗爱教,以诗爱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教育诗词一览他的诗意风光、诗意人事、诗意情感,从而获得对近体诗学习、写作、教学的感悟。

一.周教授教育诗词创作丰硕

周教授出版了《生命的吟唱》《生命的跋涉》两本诗文集。《生命的吟唱》(以下一般简称:吟唱)于2007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1977-2007年间的相关作品,其中诗词425首,依照所作年月编排。诚如作者所言:“《生命的吟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镂刻了发展的轨迹,舒展了坦荡的情怀。”(吟唱,自序1-3。为节约篇幅,将引文的页码直接标示在诗词名称之后。)《生命的跋涉》(以下简称:跋涉)于2018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文共分诗词、联语、辞赋、致辞、序评和附录6个板块,主要收录2007年以后的作品,其中诗词335首,主要是绝句和律诗,也有少量的词。《生命的吟唱》收录的425首诗词中,与教育直接关联的有近40首,达到近10%。《生命的跋涉》收录的335首诗词中,与教育关联性较大的有39首,超过10%。“蛛丝马迹亦可辨,此诗可作年谱看。”这些诗词中折射的是时代的面貌、反映的是作者的心声。

二.周教授教育诗词题材广泛

周教授的诗词涉及面很宽,本文用“求学与讲学”等十条不同线索选择近30首诗词加以展示与阐释。

(一)求学与讲学

“才游辽鲁又游吴,人问风尘洗抑无?不畏道艰千万里,但求学富五车书。台风恰为消炎暑,深院尤宜造大儒。刺股悬梁长发愤,欲将寸木当中枢。”(赴华东师大进修,1981,吟唱,27)(说明:所有引用诗歌的写作年份及所在文本与页码直接用括号标示在诗词名称之后)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周教授求学途中以苦为乐、化苦为乐、苦中求乐的积极心态。周教授为该诗写了序:“参加大连讲习班,经山东等地于8月22日返回长沙;旋于8月31日离家,9月1日抵沪,赴华东师大进修。有感而赋是律。”不断东奔西跑,只为提升教学水平。忙碌与艰辛孕育了周教授的成功。

“申江幸谒正阳春,立雪程门教诲深。学行高山堪仰止,亦师亦友亦亲人。”(赠冯起德先生,1982,吟唱37)冯起德先生是当时的语文教育名家,周教授对冯先生的人格与学问是非常肯定的,对冯先生给予他的帮助是心存感激的。

“一年两度入京华,学海从来无际涯。万寿山前辟蹊径,花园村内放奇葩。千秋伟业风云会,四海英才勤勉加。敢颂拓荒多壮志,行看旭日映朝霞。”(学科教育学理论研讨会咏怀,1988,吟唱64)这个时候的周教授,行走于长沙与北京之间,能与很多语文教育专家同台论道,他大开眼界,为日后学业、道业的精进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术基础。

“当年小屋起歌弦,五载韶华炼洞仙。休问其间甘苦事,胸怀早字着先鞭。”(绍兴纪行十章之三味书屋,1989,吟唱71)周教授与鲁迅先生的“早”字,是同一个,都体现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四月芳菲染夕阳,未名湖畔溢春光。京师盛会交新友,笑洒湘音大学堂。”(在北京大学校园演讲,2014,跋涉,66)能到中國的最高学府学习、工作或讲学,是很多人的梦想,是人生的幸事。带着浓浓的湘音,周教授有机会被邀请放歌未名湖,是他人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重要体现。

(二)备课与上课

“不在讲台站,哪懂教书难;半月苦钻研,堂上汗透衫。缘因教书难,才识此心丹;为铺万丈锦,终身效春蚕。无赖白痴徒,岂知园丁苦!昼夜心不闲,终岁餐粉土。乐尝园丁苦,闪光一蜡烛,献身新中华,照亮四化路!”(第一次讲课,1978,吟唱,6-7)此诗共有四节,四句一节。请教周教授“无赖白痴徒”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样的细节可以忽略不计,要写也可模糊一点处理,你看全诗的主题和意境是什么呢?歌颂辛勤育人的园丁嘛!那么,这里揭露、批判甚至鞭笞的便是那种轻视、蔑视甚至污辱辛勤园丁的宵小吧!……当然,若要知人论世,鞭辟入里,其中也还是有掌故可以考证的,但那样做未必太细、太深、甚至略显玄妙了。可以意会,不必言传。如有机会,我们再来面聊吧!”看来,在打拼教育事业的途中,周教授并非一帆风顺,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周教授顽强拼搏,不计较惠誉,做到了对自我的超越,因此成就了博大。

“樨香今又是,回首气如山。受命中兴世,投身大治年。临溟观潮汐,入嶂察妖仙。几许坎坷路?飞腾赖祖鞭!”(毕业留校一周年,1978,吟唱8)周教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是敏感的、对积极的变化是欢欣鼓舞的、对路在何方还是有些许担忧的。他也许还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包括教育在内的百废待兴的国家局面得到尽快改观。

(三)与师友及学生之间的唱和

“志怀鸿鹄下东吴,一马平川本也无。昂首街衢看眼脸,埋头馆舍读诗书。顽愚长足凭深造,幼稚牵引赖硕儒。强挽韶华毋我负,终教坎坷变通途。(拜读于老师和诗步韵再和,1981,吟唱28)此诗后附录了于亚中老师与1981年9月23日的和诗:“壮志宏图东入吴,何计困难有与无!心诚原可填沧海,志笃定能遍群书。立雪偷光学教艺,提要勾玄胜先儒。笑看教坛新一代,二十年后是中枢。”(吟唱28)于亚中老师是很优秀的人,其诗纵横捭阖气势很足,最重要的是他将对周教授的爱护、鼓励与期待之情跃然于纸上。有了王亚中邓老师等人的提携,周教授成长得很快。

“师生同事几经年,岳麓山前薪火传。有志能攀峰萬仞,皇天不负苦行仙。(和周敏,2010,跋涉24)周教授附上周敏的原诗为:“一入周门十四年,师恩如海化无言。寒窗苦乐付谈笑,折桂蟾宫一梦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感赋,2010,跋涉25)周敏博士论文答辩,是人生大事,值得大书。这种唱和,记录的是历史,寄语的是感激、是祝福、是希望。周教授给学生(也是同事)和诗,不是简单的应酬,更不是吹牛拍马,而是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的肯定与鼓励。

“弘扬国学建奇功,浅唱低吟赋大风。胜水名山飞域外,秦皇汉武寄笺鸿。交流喜藉一桥跨,融洽欢歌四海通。放眼环球声琅琅,新朋旧雨共争雄!”(次韵张会恩先生,2010,跋涉25),张会恩先生原诗为:“廿年兔尾见初功,赖尔寰球唱汉风。址设东南融海气,刊行欧亚聚霄鸿。讴群已沸频倾爱,吟首忘疲敢罄衷。上下同心精德艺,中庸大道百秋雄!(七律祝贺全球汉诗总会成立二十周年,2010,跋涉,25-26)正在唱和的是两位写诗高手,被唱和的是重大事情。全球汉诗总会,他们一块坚守了20年,影响无数人,当然值得庆贺,值得诗赞。

(四)指导学生实习、开展校际交流

“人事沧桑五度秋,汨罗江畔喜重游。习文练武声犹在,耘水耕山歌未休。平屋蛛丝嫌冷遇,高楼足迹拒寒流。伫听小草渠边长,又有红花映碛丘。”(重返时丰坪,1979,吟唱19)这是周教授才参加工作不久写的诗,成就感溢于言表。周教授的心很细腻,小草生长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就是诗人,多愁善感!(时丰坪是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师范学院的学农基地,周教授1974-1975年在此学习、工作了一个学年。旧地重游,颇多感慨。)

“莫道深秋叶正黄,葱茏一路岭连冈。敢辞鞍马千般累,但奉丹心一瓣香。绛帐须为村寨设,杏坛待把仁义张。且呼丘壑论优化,苦辣酸甜自品尝。”(赴安化为益阳地区教师作讲座,1988,吟唱61)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周教授等人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不辞劳苦去偏僻的湖南省安化县,为的就是村寨的学生能多学文化、能多成才,为的就是村寨的老师愿教书能教书。30多年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是缺乏师资的,优秀的师资更缺。周教授等送教到乡下、送教到县城,功莫大焉!

(五)教师节抒怀

“教师佳节喜临门,九月秋阳亦可人。奋斗多年奔事业,连颁双奖慰丹心。是非令我添肝胆,毁誉由他费齿唇。红烛一台长不灭,清光如豆照黉门。”(一九八七年教师节抒怀,1987,吟唱53)诗赞的是全国第三个教师节。周教授对教师节的到来是欣慰的,在参加工作的十年中,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看得见。对于或毁或誉,在欣喜之后变得淡定。

“教为文明至道,师者家国瑰宝。节庆深情恭贺,好梦诚心筑造。”(教师节好,2017,跋涉136)。这是一首藏头诗。在中国梦、民族复兴的语境下,周教授也与时俱进,做着好梦,并为此身体力行。周教授偶尔戏谑:前世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前世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尽管教书、教语文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坚持教了,并且教好了。周教授用灵动的、深情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做教师的艰辛与光荣。

(六)为母校或工作单位点赞

“烽火映蓝田,五十年前,血浇大木拄残天。一路风尘磨岁月,不尽辛甜。教泽被湘涟,五万中坚,澧兰沅芷秀无边。谁使楚材长拔萃?赖我歌弦!”(校庆五十周年,1988,吟唱63-64)周教授对母校湖南师范大学颠沛流离的过去、老师们救亡图存添砖加瓦的伟绩、为国育才舍我其谁的担当,用寥寥数语就表达清楚了,这就是诗人的本领!“赖我歌弦”,这似乎是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积极应答。

“惊天喜讯走京华,万里湖湘溅泪花。几代终圆拼搏梦,九重不负苦行家。且挥热汗耕新圃,更播忠诚育奇葩。明日麓山秋色里,嫣红姹紫映云霞。”(庆贺我院喜获博士点感怀,2000,吟唱113)这诗写的是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获博士点的大事、喜事。周教授等人真心想干大事,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干成了一件件大事,怎能不“溅泪花”?一功才成,一事又起,周教授及其同仁,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他们的努力重在为一方热土谋事业,为三湘学子谋前程,为中国教育谋发展。

“七旬风雨不寻常,漫漫征程日月长。涟水波兴烽火路,麓山翠映早霞光。萦怀九六严评审,挺进百强新远航。化雨春风三十万,五湖四海播芬芳。”(湖南师范大学70大庆感怀,2008,跋涉13)对于湖南师大的发展变化,周教授是见证者、建设者、贡献者,多少不眠之夜就在为学校攻坚克难。“九六严评审”,说的是该校进入211工程国家初评的事。那是一场大考,周教授参与了过程,见证了成功。

(七)庆贺自己或他人事业有成

“愧对昭彰不尽言,忍将沸血涌丹田。半生起舞闻鸡后,快马征途挥祖鞭!”(看表扬书后,1980,吟唱21)周教授回忆说:“1979年冬到1981年夏,奉学校之命,在当时的湖南师范学院附中兼教了两年初中语文课并兼副班主任,附中领导认为我工作卖力,成效明显,就用一张大红纸,写了一封表扬信——那个时候不兴发奖金、送红包,在党的生日那天张贴在湖南师范学院语数楼西头楼梯口。当时确实让我激动了好一会儿。”能得表扬,因为为单位、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人是需要鼓励的,一个表扬,就为周教授打了鸡血。周教授感性与理性融合,获表扬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也体现他的率性或常情,这正是人之为人的动人之处。

“蓝衫筚路力传薪,风雨兼程五十春。叶老题词昭愿景,茅公翰墨长精神。催生美论化甘雨,培育新人仰北辰。万里江天何浩淼,百年期盼尽归仁。”(祝贺《中学语文》五十华诞》,2007,跋涉4)一本语文教育研究的刊物,有它的成长史,叶圣陶等人为此付出了心血。周教授是学者,也需要发表文章的阵地。《中学语文》成全了他,他也成全了《中学语文》。周导赞美《中学语文》,也就是赞美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

“匆匆黉舍四旬年,饱览诗书读变迁。曾跳农门成士子,几经风雨炼神仙。半生耕播培才梦,一路修参脱俗禅。暮霭秋深凭逝水,长空寒雁啸霜天。”(大学四十年,2014,跋涉70)诗前有序:“一九七四年十月八日上大学,后留校任教,迄今四十周年。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因有吟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周教授进入大学四十年,做过多少事情?遇到过多少艰难?即使不说经历沧海桑田,蓦然回首,肯定也是感慨万千!周教授行走着,思索着,修炼着。在诗中,他不是悲叹时光易老,而是提醒应“啸霜天”,发挥余热,实在大气!

(八)记录教育人生之多艰

“赴会:赤兔追风未下鞍,代师赴会敢辞难。席间已少一锥地,长座无眠汗渍斑。出席:初夏犹如三伏天,京师聚首磋耶研。座中笑靥春风暖,会后人心巨浪翻。滞留:羁旅京华几许天,此心早赴洞庭南。无边疆土应无憾,何日不呼行路难。返程:三呼万岁脱笼樊,一路风光不忍看。如此旅途如此怨,几多坎坷几多烦。”(京华四绝句,1988,吟唱59)周教授代师北上京城开会,收获满满。但因买不到返程票,滞留北京好几天,急得冒火。周教授很少怒形于色,很少指桑骂槐,此诗却说“如此怨”“几多烦”,可见被一张车票折腾得够呛。此组诗看似格调粗俗,实际很文雅。周教授用诗记录跌宕起伏之历史、表达喜怒哀乐之真情,正是诗歌兴观群怨功能的具体表现。

“际会风云卅七年,语坛挥斥着先鞭。声名远播九州国,功业高标三代贤。抱憾终归五湖水,缘由只差六千元。花开花谢寻常事,人世沧桑无奈天。”(听闻学会将撤有感,2017,跋涉128)周教授注:“湖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论专业委员会1980年开展活动,1982年正式建会,迄今37年。历经磨难,几度沉浮。近年办会,实难筹款,举步维艰。最近因欠三年会费6000元,听说将被撤销。”真是无钱气死英雄汉!这么大一个湖南省,一个小小的学会也无力或无心扶持。苦心经营过的平台或阵地一旦被拆、被关,自己无力回天,悲伤与无奈的心情自然难以掩饰。

“学会操劳十数年,证书长久伴身邊。今随换届赴京去,鸿雁高飞留挂牵。(快递学会证书有感,2016,跋涉116)周教授做了23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或理事长,带领团结全国同行为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各级语文研究者与实践者。此诗蕴含了周教授对自己20多年为学会坚守与劳作的总结、不舍与祝福。

(九)告别过去继往开来

“其一:年年总见乳燕飞,今夏雄鹰飞得奇。翻动云空三万里,乘风挟电到瑶池。其二:朝夕相处忘年交,情亦欢愉心亦焦。难得人生知己众,前程联手共扶摇。”(欢送中文系八九级同学,1993,吟唱86-87)周教授与学生的分别似乎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淡淡忧伤,但更多的是快慰与欢乐,因为学生成才了,可以而且必须放飞了。周教授就像船工,在此岸彼岸的往返中成就学生、燃烧自我。

“小住田楼十六年,风花雪月久流连。倚窗风送莲荷醉,观岭花开兰桂鲜。申博雪飘夜归客,达标月照林噪蝉。青春有限情无悔,不枉人生走一圈。(风花雪月颂—赠别田家炳教育书院424,2017,跋涉12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周教授建功立业的大舞台。风、花、雪、月,是事物、是意象,是时间、是空间,是孕育事物的条件。424,是教学楼的一个房间号,周教授在此办公16年。从建设到使用再到离别,周教授在教科院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青春有限情无悔”就足以看出周教授的惜时、知足与自豪。他与同仁一道,开创了教科院的伟大基业,在此担任博导,培养了一批批硕士、博士,真是“不枉人生走一圈”。

(十)纪念教育中的人与事

“五岳三山仰北辰,杏坛席暖过程门。东风桃李花千树,果满枝头四海春。”(赠朱绍禹先生,1986,吟唱48)朱绍禹先生是周教授尊敬和仰慕的师者。朱绍禹,1922年生于吉林,于2008年5月去世。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国语文教育学理论的奠基者、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原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教授用多首诗记载他与朱先生的交往与受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是经久不息余音绕梁的。

“数亩方坪江伴墙,莘莘学子读书忙。求真为善办私学,培育中华好栋梁。”(虎溪学校,2014,跋涉64)这个私学位于湖南省沅陵县,是周教授的学生、笔者的大学同学舒支会先生创办的,紧邻沅江。2014年寒假,笔者与周教授到沅陵三日游,周教授一气呵成写了六首诗。这是其一。办私学,困难很多。能办下来,利国利民。周教授看到了私学的价值,肯定了沅陵县虎溪实验学校的贡献。这首诗,对办学者是一种鼓舞,对我国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是一种肯定。

“八旬烟雨写春秋,卌载扬帆争上游。名校名师名校长,湖湘教苑竞风流。”(邓日校长赞,2015,跋涉76)邓日是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的副校长,教育改革专家,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教改著作。桃李满天下的邓日校长不愧为湖南教坛的一代名师。这是周教授遵嘱为《邓日教育文集》所作序言的结束语,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概述了邓老的不朽贡献。

三.周庆元教授教育诗词颇具教育价值

周教授用诗词记录着经历的事,产量高,质量优,创造了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周庆元现象”。周教授诗词的存在价值是多方面的。

(一)周教授的教育诗词记录了历史瞬间或片段、抒发了真情实感。周教授的诗词承载着历史,可以说是史诗,也可以说是诗史。这些诗词记录的周教授上大学以来特别是从教以来的心路历程。每首诗背后都有丰富的写作背景甚至有曲折动人的故事。诗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是属于他个人的,又是属于这个不断奋进的时代的以及在敢于攻坚克难不断崛起的民族的。周教授在《自序》中说:“(这些诗)一点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氛围与心境,彼时彼地的时空依然真实反映了客观的背景与事实,使作品有意无意地铭刻上时代的印记,让作者有心无心地遗留下人生的轨迹,令文字有形无形地残存着情感的瘢痕,因之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串串生命的跋涉的足迹。或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谓‘诗似人生,人生似诗”[1]诚然,这些作品“折射的是生活的缩影,时代的印痕,反映的则是历史的脚步,生命的跋涉。”[2]

(二)阅读周教授的教育诗词能受到诗词格律美、人生意境美等多方面的熏陶。周教授在探讨“语文课程的情感熏陶”时所说:“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教学中,可根据这些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学生带到诗人所描绘的图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体地理解意境,受到美的熏陶。”[3]读者在赏析周教授诗词时,可以通过仔细品味、反复推敲,既理解字面之意,画面之美,又理解话外之音。笔者在阅读周教授的诗词时,尽可能设身处地,将自己穿越到写作这些诗词的时空当中,让自己与作者同呼吸,一定程度上实现领悟了中国近体诗的美丽、感受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苦乐。

(三)周教授的教育诗词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学习与研究的重要资源。阅读周教授的教育诗词,能激发读者对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读者如果愿意向周教授等前人学习,也可以写出的像样的近体诗。笔者于2019年8月写了一首诗《读周教授诗有感》表达我学习的感受:“吟唱跋涉四十年,诗词荟萃八百篇。遣词造句遵章法,泼墨挥毫有机缘。走南闯北沐新风,传道授业培俊彦。人生自古难顺利,酸甜苦辣撇捺间。”第二天,收到了周教授的修改稿。修改后变为《读周教授诗词有感》:“浅唱低吟五十年, 诗歌荟萃上千篇。遣词造句遵章法,泼墨挥毫写美签。北去南来求大道,耕云播雨育时贤。人生自古多磨砺,苦辣酸甜视等闲。”除了标题和内容都有改动外,周教授还把诗把一行行抄写后标示了平仄,就修改思路做了说明。修改后的诗,意境陡然开阔,意义更为深远。2021年元旦,笔者写了《迎2021元旦》:“腾挪跌宕二零篇,冠疫猖狂扰世间。泰来丕极需智慧,大同世界看牛年。”不久后,周教授发回修改稿:“折腾跌宕二零年,恶疫猖狂扰世间。否极泰来歌大智,公平世界谱牛篇。”导师担心我看不懂修改思路,还附上了对平仄、意境等问题的解释:“挪,疑是入声字,此处需用平声,要避开。第二句与第三句要粘,且‘否极泰来是固定语词,不宜轻易改动。最后的“牛篇”,是想出新,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2月31日在新年政协茶会上致辞连讲三个‘牛字,可见谱写牛篇是新的号令与使命!至于大同世界,不可能短期内达到,还是先求公平公正吧!”这一修改,让我初步知道向周教授学习诗词写作的困难与快乐。

笔者的大胆尝试与周教授的悉心指导告诉我们,写作诗词是劳神费力的事,是戴著镣铐跳舞的事,是“分娩”之后如释重负赏心悦目的事。只要对诗词有热爱之情,只要愿意向前人学习,愿意按照规律去尝试,人人都可能写出记录时代身影、反映自己心声的古体诗、近体诗。

参考文献

[1]周庆元.生命的跋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自序1-2.

[2]周庆元.生命的跋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自序4.

[3]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0.

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指导师范生学习名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20-0700。

(作者介绍:黎利云,教育学博士,现任职于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
挖掘课本例习题教育价值的几点体会
“绳”采飞扬 顿悟绵长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好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师生关系
浅析游戏在信息课堂中的使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