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盐盆岩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2021-11-05张善进刘兆成
张善进,刘兆成,江 辉
(1.淮安市地矿建设工程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2.淮安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江苏盆地盐矿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盐矿产地之一,主要包括淮安、淮阴、金坛和丰县四大岩盐矿床,远景储量估计为2.71×1011t[1]。其中,淮安市盐矿是中国特大盐矿之一,主要包括淮安盐盆和洪泽盐盆[2]。本研究以淮安盐盆杨槐块段岩盐矿为例,对淮安盐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为后续岩盐矿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1 区域地质概况
苏北盆地北临鲁苏隆起,西接郯庐断裂,南邻通扬隆起,向东伸入黄海,属于苏北—南黄海盆地西部的陆上部分。盆地总体走向北东,西窄东宽,西缘宽110 km,东缘宽 220 km,面积约3.5×104km2,呈“两坳两隆”的格局,从北至南分别为滨海隆起、盐阜坳陷、建湖隆起和东台坳陷,淮安盐盆属盐阜坳陷的次一级构造单位淮阴凹陷的西南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具多期性、方向性和继承性的正断层,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苏北盆地的构造格局。区内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纪内陆盆地沉积最为发育,局部产有丰富的盐类矿床。
2 矿区地质特征
淮安盐盆杨槐块段位于淮阴凹陷的西南部,区内含盐段地层发育,矿床构造简单,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矿层厚度大,矿石质量较好[3]。
2.1 地层
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东台组(Qd)、新近系盐城组(Ny)、上白垩统浦口组(K2p)。其中,浦口组可划分为 3段,区内仅钻至中段。
(1)东台组:厚110.00~190.00 m,下部为褐色含砾黏土层,上部为灰黄、土黄色粉砂质黏土。
(2)盐城组:厚265.00~375.00 m,底部为砾岩,下部为灰黄色中细粒砂岩,中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上部为灰黄色夹灰白色粉砂岩与中粗砂岩互层。
(3)浦口组:厚度大于2 500.00 m,区内可划分为3段,但钻探仅揭露至中段,且未穿。上段:厚670.00~1 281.35 m,下部为灰褐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局部夹钙芒硝条带;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夹硬石膏团块。中段:厚763.91~1 117.41 m(未钻穿),烟灰色岩盐、钙芒硝岩、泥岩呈韵律层产出,是块段内主要含矿层位。
2.2 构造
矿区未遭受大的断裂破坏和复杂构造变动影响,构造简单,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7°~10°,局部倾角变化较大,近乎垂直,疑似构造运动引起的岩层弯曲褶皱现象。
2.3 岩浆岩
岩浆活动以火山喷发作用为主,喷出的凝灰晶屑、玻屑等落入盐盆,与砂质、泥质、岩盐、膏质等同时沉积成岩,形成了凝灰岩、凝灰粉砂岩、含凝灰质细砂岩。
2.4 含盐系地层
区内含盐系地层为白垩纪浦口组中段,主要由碎屑岩、硫酸岩及石盐岩组成;表现为正常沉积岩和石盐类相间产出的沉积层序;显示在成盐期,水体溶液反复出现淡化→咸化→淡化作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韵律从下至上为淡化层(泥岩、粉砂岩)→下相对咸化层(硬石膏岩、钙芒硝岩)→咸化层(石盐岩)→上相对咸化层(钙芒硝岩、硬石膏岩),矿区韵律频繁,但大部分发育不完整。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表现为一单斜构造,矿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为7°~10°,矿层累计平均厚度为320.59 m,NaCl平均品位58.69%。岩盐矿体总体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变深,含盐系矿体沉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可划分为10个工业矿层(见表1)。岩性以烟灰色、灰白色为主,少量肉红色、蓝色;以中粗晶结构为主,少量中细晶结构,层状-团块状构造;晶体以立方体晶形为主;主要由石盐及泥质组成,次为钙芒硝及石膏;矿体大部分呈层状产出,厚度较稳定,属均匀矿体。
表1 主要矿层数据一览表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组成
区内矿物组分主要为可溶性的盐类矿物岩盐、钙芒硝,难溶性的硬石膏,不溶性的泥质、粉砂质等碎屑物。
(1)岩盐(NaCl):主要为石盐,呈灰白色、灰色、灰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自形晶以立方体结构为主,在石盐晶体之间常有泥砂质、钙芒硝、硬石膏充填而使石盐呈灰色,块段内石盐多呈中厚层状及团块状,也有少量呈薄层状与泥砂质和钙芒硝混生。
(2)钙芒硝[CaNa2(SO4)2]:灰至灰白色,以细粒、自形菱板状为主,少数呈板状、短柱状、玻璃光泽,稍溶于水,常富集呈团块状、放射状、菊花状结合体形成钙芒硝岩。
(3)硬石膏(CaSO4):灰至灰白色,微细结构,条带状构造,常以薄层状、似层状夹于岩盐、泥岩、泥质粉砂岩岩层中。
3.2.2 结构构造
区内矿石类型主要为岩盐,由自形至半自形粒状、立方体状晶体紧密结合而成,细至巨晶结构,以中至粗晶结构为主,二组解理明显,后期交代呈镶嵌结构,次生盐呈纤维状或菱柱状晶体。
岩盐多呈中厚层状、厚层状及块状构造,少数呈薄层状、条带状。次生盐一般随裂隙的形态而产生相应的形状。伴生组分多以斑点状、团块状、条带状出现。
3.2.3 化学成分
矿石中离子成分主要为Na+、Ca2+、Cl-、SO42-、HCO3-,其次为K+、Mg2+,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Na2SO4、NaCO3、CaSO4、KCl、CaCl、MgSO4等,其中,NaCl、Na2SO4是矿石中的主要有益成分,Ca·Na2SO4是矿石主要伴生有益成分,CaSO4也是主要伴生成分,但因水溶开采中难溶于水,不具备工业利用价值。
岩盐矿石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般在51.70%~71.94%;伴生有益元素Br-、I-、B2O3均未达综合评价指标要求;伴生水溶性有害组分:Ba2+、Pb2+、F-含量超标,As3+与Fe(CH6)未超标。针对局部矿层超标的有害组分,在生产加工时应采取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相应措施处理。
3.3 矿石类型
根据岩盐矿的成因,可将矿石类型分为:(1)原生石盐矿石。大部分矿层均为原生沉积,具有原生沉积构造,可见明显的沉积韵律,呈浅灰色,以薄层(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质地不纯,常含泥质、粉砂及钙芒硝。(2)次生石盐矿石。颜色为浅肉红色、桔红色,极少无色透明,呈纤维束状或粗晶体块状,大多沿矿层顶底板裂隙分布,少数沿原生石盐裂隙分布,不见层位,分布杂乱,无规律、对比困难。 (3)改造盐。多呈灰色、浅肉红色,团块(角砾)状构造,改造后石盐矿石都可见到原生的沉积构造,在团块(角砾)中可见薄层(条带)状或残留的钙芒硝条带。
3.4 围岩与夹石
矿层顶底板围岩呈层状产出,产状与矿层的产状一致,倾向南东,倾角为7°~10°,围岩厚度一般在2.61~36.83 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棕灰色及咖啡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钙芒硝岩、含钙芒硝泥岩等。泥岩、粉砂岩中常含钙芒硝、硬石膏条带或团块,围岩与矿体(层)界限清楚。
3.5 伴生矿产
在岩盐矿层中,伴生的可利用有用组分为Na2SO4,主要赋存在钙芒硝中。在岩盐矿水采过程中,钙芒硝中的Na2SO4部分溶解于盐卤,钙芒硝常在盐矿层的顶底板或淡化亚段中构成钙芒硝薄层中,但更多地和岩盐矿石伴生,常呈条带状、团块段或斑点状产出。
4 矿床成因
本矿床是受古地貌条件、古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的断陷内陆湖相蒸发沉积型岩盐矿床,主要矿物组分为岩盐、钙芒硝、石膏等。块段东北方向为盐盆沉积中心部位,具备沉积厚度巨大、品位较高但埋藏较深等特点。
5 结语
淮安盐盆岩盐矿主要分布于上白垩统浦口组中段,可划分为10个工业矿层,累计平均厚度为320.59 m,NaCl平均品位58.69%,矿体沉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由西向东逐渐变深。岩盐矿多呈层状-团块状产出,厚度较稳定,属均匀矿体,主要为可溶性的盐类矿物岩盐、钙芒硝,难溶性的硬石膏,不溶性的泥、粉砂质等碎屑物,为典型的断陷内陆湖相蒸发沉积型岩盐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