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谷马西钾盐矿区卜育矿段盐系地层沉积旋回划分

2020-10-17栾元滇田宁刘东义岳伟佳王宏伟

化工矿产地质 2020年3期
关键词:薄层页岩沉积

栾元滇 田宁 刘东义 岳伟佳 王宏伟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卜育矿段位于布谷马西钾盐矿区西北部,刚果(布)西南沿海奎卢省黑角市以北约70km 处,矿区西邻大西洋(图1)。该区区域大地构造属于加蓬-安哥拉滨海盆地之下刚果盆地[1],下伏厚度巨大的早白垩世盐系地层。自上世纪50年代,加蓬、刚果等国家就开始在该盆地开展钾盐矿勘查。上世纪60年代,法国人在黑角市东约80km 处的霍利一带勘查开采钾盐。自2008年以来,加拿大曼格矿业公司于曼格矿区(2008~2009年)[2]、澳大利亚的元素矿产有限公司于森图科拉矿区(2009~2012年)[3]、中国的刚果鲁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于布谷马西矿区(2008~2015年)[4]分别开展了钾盐矿勘查,于下伏的盐系地层中均发现了钾盐矿。

该区盐系地层岩性主要为光卤石岩和石盐岩互层[5]。下部光卤石岩岩层相对较厚,KCl 含量较高,为光卤石型钾盐矿主要含矿层位;中部岩层较薄,沉积韵律变化频繁,KCl 含量较低;矿段中南部(ZK01-ZK251)盐系地层上部发现了2~3 层含钾石盐石盐岩层(钾石盐型钾盐矿层),为后生淋滤成因[6]。盐系地层在沉积和成盐后不同位置的地质环境有所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卜育矿段盐系地层沉积环境、沉积旋回、钾盐矿层的分布等进行研究,以便指导在下刚果盆地寻找不同类型的钾盐矿。

图1 卜育矿段位置图Fig.1 Location map of Buyi ore block

1 区域盆地特征

1.1 盆地基本特征

区域上加蓬-安哥拉滨海盆地分布范围较大,从北向南自喀麦隆至安哥拉,从东向西由陆地延伸至大西洋海底。该盆地进一步可划分为4 个次级盆地,即Douala 盆地、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Cuanza 盆地,盆地中普遍发育盐系地层,其中下刚果盆地钾盐成矿条件最好,卜育矿段即位于下刚果盆地的中部。

下刚果盆地地表普遍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下伏依次为新近系、白垩系、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古元古界。白垩系埋深150~3000m,厚度较大,可进一步划分为三部分:滨海相沉积、泻湖相盐类沉积(盐系地层)、陆相沉积[7]。

1.2 盐系地层特征

据以往资料介绍,加蓬-安哥拉滨海盆地中盐系地层是在非洲-美洲大陆形成裂谷期后沉积的[8],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为泻湖相蒸发沉积而成。

钻孔资料显示,盐系地层底部为薄层沥青页岩,局部夹硬石膏岩,碳酸盐及硫酸盐沉积很少,这与正常的泻湖相沉积有别。可见,该区盐系地层沉积初期,进入盆地的海水经过了沉积分异[9],随着地面沉降,海水不断补给,蒸发量大于补给量,盐类物质不断沉积,向上依次沉积了石盐岩-光卤石岩-溢晶石岩。

盐系地层呈红白相间,岩性以石盐岩-光卤石岩互层为主,夹沥青页岩和溢晶石岩。自下而上,岩层厚度不一,局部见含钾石盐石盐岩,但分布位置局限。

该盆地自盐类沉积后未见明显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地层整体连续性较好。据以往钻探、物探资料编制的区域盐层顶板等深线图(图2)可见,等深线深度值由陆地向海洋逐渐增加(即盐层埋深渐趋变深),但各条等深线平面上基本为平行线。

图2 刚果盆地推测盐层顶板等深线图Fig.2 Conjecture salt roof isopath in Congo Basin

2 矿段岩性特征

布谷马西矿区卜育矿段地表被第四系覆盖,下伏为新近系、白垩系。钾盐矿床赋存于白垩系盐系地层中。盐系地层上覆岩性为硬石膏岩及白云岩,下伏岩性为砂岩、白云质粉砂岩。盐系地层呈光卤石岩和石盐岩交互沉积,二者颜色上有明显的区别,呈互层状分布。中间夹多层沥青页岩、溢晶石岩。以ZK01 孔为例,将野外观测资料按地层自下而上描述如下。

ZK01 钻孔剖面:总厚度620.95m。第四系松散沉积:(1)土黄色粉细砂。 164.05m整合新近系半固结碎屑岩沉积:(2)灰白色(半固结)粉砂岩。 19.18m-------------------------平行不整合-----------------------

白垩系滨海相沉积:

(3)灰白色白云质粉砂岩。 63.07m(4)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粉砂岩。 9.86m(5)灰白色粉砂岩(松散状)。 13.88m(6)蓝灰色泥岩夹灰色白云质粉砂岩。 3.26m(7)灰色细晶白云岩。 3.11m

(8)角砾状硬石膏岩。 4.30m(9)沥青页岩夹硬石膏岩薄层。 1.50m(10)白色石膏岩。 1.70m(11)沥青质石膏砾岩。 3.02m整合白垩系泻湖相盐类沉积(盐系地层):12~21 层为Ⅶ旋回(12)灰黑色石盐岩夹沥青页岩。 3.83m(13)青灰色石盐岩。 5.85m(14)灰黑色石盐岩夹沥青页岩。 5.17m(15)青白色石盐岩。 5.72m(16)钾石盐质石盐岩。 1.26m(17)青白色石盐岩。 2.96m(18)含钾石盐石盐岩(Ⅳ-5 矿层)。 1.01m(19)下部青白色石盐岩,上部夹薄层深红色光卤石岩和钾石盐质石盐岩。 5.74m(20)深红色光卤石岩,上部为含钾石盐石盐岩(Ⅳ-4 矿层)。 2.31m(21)青白、青灰色石盐岩。 31.84m 22~46 层为Ⅵ旋回(22)深红色光卤石质溢晶石岩。 0.51m(23)橙黄色光卤石质溢晶石岩。 3.26m(24)淡黄色含光卤石溢晶石岩。 1.23m(25)深红色光卤石质溢晶石岩。 4.75m(26)淡黄色含光卤石溢晶石岩。 2.41m(27)橙黄色光卤石质溢晶石岩。 4.42m(28)淡黄色含光卤石溢晶石岩。 7.75m(29)深砖红色光卤石岩,上部为含钾石盐石盐岩(Ⅳ-2、Ⅳ-3 矿层)。 6.58m(30)砖红色光卤石岩与青灰-青白色石盐岩互层。12.34m(31)青灰色石盐岩。 1.10m(32)砖红色光卤石岩与青灰-青白色石盐岩互层。11.64m(33)青灰色石盐岩夹薄层砖红色光卤石岩。 3.62m(34)砖红色石盐质光卤石岩。 0.86m(35)青灰色石盐岩夹薄层砖红色光卤石岩。 1.72m(36)砖红色光卤石岩。 3.29m(37)青灰色石盐岩夹薄层砖红色光卤石岩。 3.98m(38)砖红色光卤石岩。 2.35m(39)青灰色石盐岩(薄层状)。 4.25m(40)砖红色光卤石岩夹青灰色石盐岩薄层。 5.06m(41)青灰色石盐岩(薄层状)。 3.31m(42)砖红色光卤石岩(Ⅳ-1 矿层)。 3.63m(43)青白色薄层石盐岩。 1.35m(44)砖红色光卤石岩。 1.25m(45)青灰色薄层石盐岩夹薄层沥青页岩。 11.82m

(46)灰黑色沥青页岩偶夹薄层石盐岩。 3.72m 47~54 层为Ⅴ旋回(47)橙黄色含光卤石溢晶石岩夹薄层光卤石岩、石盐岩及沥青页岩。样品H100~H104。 6.41m(48)黄色溢晶石岩,取样品H105、H106。 2.13m(49)砖红色光卤石岩。 2.11m(50)砖红色光卤石岩与灰色石盐岩互层。 11.42m(51)砖红色光卤石岩。 2.86m(52)灰色薄层石盐岩。 1.57m(53)砖红色光卤石岩与灰色石盐岩互层。 18.00m(54)灰黑色沥青页岩夹薄层石盐岩。 6.89m 55~59 层为Ⅳ旋回(55)砖红色光卤石岩与灰色石盐岩。 12.00m(56)灰色薄层石盐岩。 1.21m(57)砖红色光卤石岩夹青灰色石盐岩。 4.00m(58)灰色薄层石盐岩。 4.99m(59)黑色沥青页岩夹薄层砖红色光卤石岩、灰色石盐岩。 6.37m 60~62 层为Ⅲ旋回(60)灰色薄层石盐岩夹薄层光卤石岩。 5.26m(61)砖红色光卤石岩夹薄层灰色石盐岩。 2.57m(62)灰色薄层石盐岩夹沥青页岩。 3.92m 63~65 层为Ⅱ旋回(63)砖红色光卤石岩(Ⅱ-1 矿层)。 4.63m(64)灰色石盐岩。 3.94m(65)青灰色石盐岩与沥青页岩互层。 3.33m 66~72 层为Ⅰ旋回(66)砖红色光卤石岩夹薄层青灰-青白色石盐岩。9.57m(67)青灰色薄层石盐岩。 1.03m(68)砖红色含石盐光卤石岩(Ⅰ-1 矿层)。 12.67m(69)青灰色石盐岩。 16.82m(70)灰黑色沥青页岩夹薄层硬石膏砾岩。 0.62m(71)灰色白云岩。 1.31m(72)灰黑色沥青页岩。 1.10m整合白垩系陆相沉积:(73)灰绿色白云质粉砂岩与白云质中的砂岩互层(未见底)。 >15.40m

3 沉积旋回划分及特征

3.1 旋回划分

卜育矿段共施工8 个钻孔,其中ZK371、ZK372、ZK251、ZK01 等4 个钻孔揭穿盐系地层底板。由ZK01 可知,该区盐系地层岩性呈石盐岩和光卤石岩韵律沉积,其间夹7 层沥青页岩和2 层溢晶石岩。沥青页岩为水体较深、陆源碎屑影响少、表层生物生产力高、缺氧还原环境下的产物,为水进体系域末期[10],代表一次大的海侵事件结束。根据盐类矿物的沉积演化规律,溢晶石为盐类沉积演化末端的产物[11],表示盐类沉积达到晚期。

经对各钻孔岩性特征横向对比、分析研究,把沥青页岩和溢晶石岩作为标志层,将卜育矿段盐系地层划分为七个沉积旋回(图3),沥青页岩作为每一个沉积旋回底部岩性,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而溢晶石岩则作为沉积旋回的终结岩性,代表一沉积旋回的结束,位于沉积旋回的顶部。每一个沉积旋回即代表一次大的沉积事件。

图3 沉积旋回划分FIG. 3 Division of sedimentary cycle

由北向南盐系地层厚度渐趋变厚(图4),其中Ⅰ、Ⅱ旋回相对稳定;Ⅲ、Ⅳ旋回岩性变化较大,ZK371 孔在Ⅲ旋回出现多段碎屑岩沉积,缺失Ⅳ旋回;Ⅴ、Ⅵ、Ⅶ旋回北部明显变薄(ZK431孔缺失Ⅶ旋回)。Ⅰ、Ⅱ旋回光卤石岩较厚,发育2 层光卤石型钾盐矿;Ⅶ旋回上部,发育含钾石盐石盐岩(钾石盐型钾盐矿)。反映该处盐系地层下部是寻找光卤石型钾盐矿的有利部位,而盐系地层上部是寻找钾石盐型钾盐矿的有利部位。

3.2 各旋回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3.2.1 Ⅰ旋回

该旋回总体上呈两层石盐岩与两层光卤石岩互层沉积。底部为沥青页岩,沥青页岩之上为一层厚度稳定的石盐岩,厚度16.69~20.89m,晶体自形程度高;中部为一层厚度6.03~12.67m 的砖红色光卤石岩,KCl 含量较高,为矿层Ⅰ-1 赋矿层位;光卤石岩之上为一层0.80~1.03m 的薄层石盐岩;顶部为一层厚度6.99~10.05m 的薄层光卤石岩与薄层石盐岩互层。

图4 钻孔岩性对比FIG. 4 Comparison of borehole lithology

该旋回早期岩层厚度较大,反映早期沉积环境稳定,水体补给量大。至晚期,水体补给不稳定,水体化学成分开始动荡,因此上部出现薄层光卤石岩与石盐岩互层沉积。

3.2.2 Ⅱ旋回

该旋回下部为一层粗粒的石盐岩,上部为一层粗粒的光卤石岩沉积(Ⅱ-1 矿层),石盐岩与光卤石岩层厚均4m 左右。反映该旋回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3.2.3 Ⅲ旋回

该旋回底部为一层厚1.82~3.92m 沥青页岩夹石盐岩,石盐岩呈微层状,细晶结构;沥青页岩之上为2~3 层薄层光卤石岩与石盐岩交互沉积,岩性较杂,石盐岩中多夹薄层沥青页岩。

反映该旋回沉积环境动荡多变,补给的海水量及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出现薄层石盐岩和光卤石岩交互沉积。

3.2.4 Ⅳ旋回

该旋回下部为一层4.17~5.59m 的石盐岩,厚度较稳定;中部以薄层石盐岩为主,夹多层薄层光卤石岩;上部为薄层光卤石岩与薄层石盐岩互层,平均厚度9.50m,光卤石结晶较好,而石盐岩则呈细晶结构。反映该旋回沉积时期,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水体补给量与海水中化学成分多变、不稳定。

3.2.5 Ⅴ旋回

该旋回底部为沥青页岩,厚度2.69~9.01m,平均厚度4.89m;沥青页岩之上为厚度5m 左右的石盐岩,粗晶结构,多含泥质;石盐岩之上为一套10~20 层的薄层石盐岩与薄层光卤石岩韵律沉积,岩性较杂,KCl 含量普遍较低;顶部发育一层溢晶石岩,厚度在1.5~2m。该溢晶石岩成分呈分带现象。

可见,该旋回早期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沉积了厚层石盐岩;中后期水体动荡变化频繁,补给量不稳定,海水中的Na、K、Mg 物质成分交替变化,出现了石盐岩与光卤石岩薄层状交互沉积;晚期,蒸发量进一步增大,随着沉积分异,剩余水体中残留的Ca、Mg 含量较高,因此沉积了溢晶石岩。溢晶石岩沉积过程中水体中的化学成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溢晶石岩中部含有光卤石。

3.2.6 Ⅵ旋回

该旋回底部为沥青页岩夹薄层石盐岩(图5),厚度4.31~8.41m,平均厚度6.49m;沥青页岩之上为一厚层石盐岩,厚度9.50~17.01m,平均厚度11.30m;石盐岩之上为薄层光卤石岩与薄层石盐岩频繁韵律沉积,自下而上石盐岩层逐渐变薄,光卤石岩层逐渐变厚;上部为一厚层光卤石岩,厚度6.58~8.28m,平均厚度7.23m,该层光卤石岩KCl 含量较高,局部淋滤形成含钾石盐石盐岩,即钾石盐型钾盐矿层(Ⅳ-2 矿层);顶部发育一厚度较大的溢晶石岩,溢晶石岩内部呈分带现象,为4 层橙黄色含光卤石溢晶石岩与3 层浅黄色溢晶石岩交互沉积。

该旋回沉积早期,沉积环境稳定,水体补给量大,沉积了一层厚度较稳定的石盐岩。中期海水动荡频繁,且富Na 海水渐趋减少,而富K、Mg 海水渐趋增多,出现自下而上光卤石岩逐渐变厚的特征。晚期,随着海水蒸发,浓缩的海水中Ca、Mg 含量增高,沉积了厚层溢晶石岩。

3.2.7 Ⅶ旋回

该旋回自北向南逐渐变厚,矿区北端(ZK431)缺失该旋回。旋回中下部为一厚层石盐岩,厚度31.84~38.39m,平均厚度36.35m,结晶程度高;石盐岩上部发育三层光卤石岩,光卤石岩厚度较大,南部ZK251 孔厚度大于5m,上部的两层光卤石岩,局部经淋滤脱镁形成含钾石盐石盐岩(钾石盐型钾盐)(Ⅳ-4、5 矿层);顶部为厚层石盐岩,石盐岩中多夹薄层沥青质。

该旋回沉积早期,沉积环境稳定,因此沉积了厚层的石盐岩;中期海水补给量及成分变化,水体大范围退缩,矿区东北部不再接受沉积,中南部沉积了3 层光卤石岩;晚期,由于构造或者环境变化等原因,ZK251-ZK01 一带,局部光卤石岩经淋滤脱镁,形成了含钾石盐石盐岩。该旋回后期,海水的大规模入侵,盐系地层上部普遍沉积了厚层的石盐岩、硬石膏岩等。

至此,该区的盐类沉积告一段落。

图5 Ⅵ、Ⅶ旋回沉积特征Fig. 5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Ⅵ, Ⅶ cycle

4 结语

(1)卜育矿段盐系地层岩性呈石盐岩与光卤石岩互层韵律沉积,其间夹7 层沥青页岩和2 层溢晶石岩。沥青页岩为盐类沉积前期的产物,而溢晶石为盐类沉积演化末端的产物。把沥青页岩和溢晶石岩作为标志层,将卜育一带盐系地层划分为七个沉积旋回。沥青页岩作为每一个沉积旋回底部岩性,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溢晶石岩作为沉积旋回的终结岩性,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结束。每一个沉积旋回均为一次大的沉积事件。

(2)各个沉积旋回岩性成分、厚度、沉积韵律不同,反映其沉积环境及补给水体成分不同。其中Ⅰ、Ⅱ旋回分布稳定,光卤石岩层厚度大,KCl 含量高,为光卤石型钾盐矿成矿有利部位。Ⅳ、Ⅴ旋回北部缺失。Ⅵ、Ⅶ旋回自北向南呈渐趋变厚,Ⅶ旋回在矿区北部也出现缺失。由于后期构造影响或沉积环境变化,于Ⅵ、Ⅶ旋回顶部形成了含钾石盐石盐岩(钾石盐型钾盐矿层),可见Ⅵ、Ⅶ旋回顶部是钾石盐型钾盐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猜你喜欢

薄层页岩沉积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页岩气成藏及规律分析与探索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llium Magnesium Zinc Oxid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Films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