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塑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1-04余乐
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从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来看,针对本节课的课型,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这三个核心素养。这三者的关系,是以文化理解为背景开展的,以美术表现为落脚点,以创意实践为发散方向,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贯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
在美术表现方面,希望通过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捏造泥塑的技巧的能力来创造漫塑形象,培养他们的空间、造型意识。在文化理解层面,会以漫塑的非遗背景为设计思路,以历史为依托,让学生感受漫塑作品背后的人文关怀。在创意实践环节,我会通过将漫塑与现代漫画形象相结合,对比不同漫塑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让同学们大胆想象,尝试创造与众不同的漫塑作品。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漫画与动物形象为背景,属于雕塑与工艺的交叉板块,其含义“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漫塑的诞生历史与相关的制作材料、风格,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运用相关漫塑中的技巧去分析生活用品,并运用相关美术术语对漫塑工艺品进行点评与赏析。
第二部分为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去理解漫塑是一门集材料性、雕塑性、立体性与文化性为一体的一种雕塑种类,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一系列的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对十二生肖里的鼠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并通过不同场景的变化对其动态进行调整,使作品看起来风趣诙谐、幽默又具有深意,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来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
三、学情、学习需求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数学学科中接触过体积的概念,再加上有前几次的泥塑基础课做基础,因此对立体造型有一定的视觉上的认知,但由于授课的时间限制及学生对十二生肖中老鼠的造型关注甚少,因此在进行创作时会出现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展示的案例作品以及手工技巧必须符合达成性目标,偏向基础性且在短时间内能把握基本造型特点即可。
21世纪的今天,电子影像无疑已经成为主要的视觉传播媒介,但是漫塑这种以单件手作风为特色的工艺产品设计,历经百年却仍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字的限制,让我们从生活工作中聆听到美育深沉而有力的发声。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担当起这份重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漫塑的概念,了解老鼠各个身体部位的基本造型特点及制作技巧,能够以漫塑的审美角度来鉴赏、评价相关作品,并能运用夸张、变形等捏塑手法创作出一只幽默可爱的老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老鼠的性格,现场示范讲授老鼠各个部位的造型特点及制作技巧并展示不同动态、场景的漫塑老鼠成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在学生动手实践时培养他们的立体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引起他们对漫塑这种非遗民间美术的关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漫塑的审美语言设计、制作出与老鼠有关的造型。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应用工具,掌握漫塑中夸张、变形、简易的制作技巧。
六、教具准备
泥、雕塑工具、漫塑成品、废纸、水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活动一:教师提问:“今年是什么年?明年又是什么年?”
教师活动二:讲解游十二生肖中关于鼠的生肖文化典故,介绍鼠的性格特征与生肖由来。
学生活动: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鼠这一生肖属相的由来。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一: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漫塑这一雕塑种类吗?”,展示漫塑实物具体分析解释漫塑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看作品后,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二:出示漫塑作品并提问:“漫塑作品有哪些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法?”
教师展示实物,并总结分析漫塑的艺术手法特点:
1.不讲比例。
2.夸张变形。
3.作品富有生活情趣。
教师活动三:现场示范,讲解运用漫塑的手法捏塑老鼠的一般过程及相关手工技巧。
1.把泥压成0.5厘米左右厚的泥板。
2.揉适量的报纸,并用泥板将其围起来,作为身体的基础形态。
3.抓住老鼠五官、身体各个部位的特点,配合以漫塑的手法进行适当的夸张,以简易快速的捏塑技巧进行制作,接着进行组装即可。
4.最后运用雕刻刀等工具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可以根据情境加一些场景道具,改变各部位的动态。
5.用水、工具对作品进行修缮。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巡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操作体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教师示范中运用到的手工技巧,明确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进行创意實践。
(四)作品点评,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说明自己的作品,先让学生自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接着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课知识点。
学生活动:进行自评、互评,能够踊跃地参与到评价环节、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八、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件鼠的漫塑作品。
九、教学反思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并结合学生生活来设置预期目标,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知识重叠、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讲授最高效简易、最具有漫塑特点的手工技巧,尽量杜绝畏难情绪的出现。在教学示范道具的选择方面,应选取最具漫塑特色的作品并与本节课的预期目标相结合,不应过于精细复杂,甄选出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相关作品。教学方法与过程要多元化,不要给学生和自己设限,要表现出课堂的灵动感。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应从导入部分就以一种具体状态予以呈现,例如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风俗活动、民间传说等作为学习背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内在动机、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营造一个“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的学习氛围。
笔者在观察整个教学过程时发现,在课程一开始学生迟到的现象出现概率很大,且对于漫塑这种传统手工艺兴趣不大。但是,当老师开始用一些民间的生肖故事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情境导入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到课堂中,整个教学氛围变得轻松融洽。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丰富自身的叙述表达能力,对于教学内容不仅要熟悉更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时刻保持一种讲授知识的冲动,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教师准备开始教授具体的制作步骤时,学生看着老师拿来的漫塑作品都在议论抱怨操作难度过大,有过半的同学出现了畏难心理,注意力开始逐渐转移。因此,教师在选择制作的示范样品时必须要考虑同学们的接受程度,最好是最简易且最具代表性的。当教师在示范制作过程时,条理必须清晰,每一个步骤都要以化繁为简的方式进行讲授,将一些复杂的形状比喻为一些相对规则的造型,这样一方面便于同學们更快地接受知识信息,一方面也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可发挥的空间。在同学们进行自主操作时,大多数同学都只记得老师一开始讲的3个至4个步骤,在进行稍后步骤的制作时就会出现知识的遗忘,这时多数学生还没开始认真回忆或者探究就会开始求助老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讲授制作的步骤时,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教师一味地推进教学步骤,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反馈。所以教师在讲授制作步骤时,可以放慢节奏,多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先从自己原本的认知制作方法出发,挑选一位学生让其先尝试自己制作,后再由老师讲授纠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知识点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也会减少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现象出现。同时,也可以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将制作步骤提前录制好,在学生进行实践时循环播放。其次,由于教师教学步骤具有统一性,所以学生的作品在造型、动态上也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如与节日、特殊风俗等联系起来,确定一个具体创作主题给学生发挥空间。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采取的是运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环节的参与度并不高,大多都是教师进行评价的环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进行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时,缺乏了一种仪式感,笔者在观察这一环节时发现,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有大部分同学仍在进行制作。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时可以尝试,将所有同学的作品都摆在一起,创设一个手工精品店的情境,让同学来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这样同学们就会有较大的参与评价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鉴赏一件作品的能力。
作者简介:余乐,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