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密关系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 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11-04吕潇潇
吕潇潇
摘要: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陪伴,父母关爱缺失、家庭亲密关系互动减少、亲子关系疏远,使留守儿童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对此,家长应加强亲子沟通,缓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给予情感关爱;学校应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政府应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政策、经济方面的帮扶。
关键词:家庭亲密关系;留守儿童;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0-0021-03
一、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且由父母一方或祖辈、亲戚、邻居等代为监管的6个月以上不满18岁的儿童青少年[1]。全国妇联2013年5月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其中健康开朗的留守儿童比例仅为30%,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高达70%。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他人的语言攻击甚至侵害而导致的犯罪和轻生事件频频上演,这些案件都反映出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庭教养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心理成长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源泉。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因素,特别是家庭亲密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2]。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长期缺席会使亲子沟通减少,亲子关系疏远,导致其不得不独自承受更多的压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庭亲密关系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社会适应水平较差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等。通俗上来讲,就是指某个人的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反映个体是否能融入社会、接纳社会的能力[3]。
在高亲密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十分紧密[4],儿童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信任和安全感,遇到困难时可以与父母谈论,舒缓压力,并在父母的协助下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因此,家庭成员间关系亲近亲密可以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然而,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在日常生活和行为处事中缺乏来自长辈的指导,需要自己来应对各种压力,其社会适应能力与高亲密度关系家庭的儿童相比会偏低。
(二)产生消极心理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人能够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因此平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学习压力无处消解,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厌学、自卑、叛逆、暴力倾向等。
儿童本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当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管人的监护力度不足,无法给予他们及时的关注时,留守儿童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恐惧学习,并逐渐产生厌学心理,最后直接放弃学习。部分留守儿童则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心理上遭受打击,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人在教室,但在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此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对学习非常恐惧,经常逃学,在逃学被批评后,更加厌恶学习,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与家人对着干,不听从教师和临时监护人的教诲。这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因为缺乏安全感,部分留守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和人产生了排斥和怀疑心理。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使得监护人要么放任不管,要么采取强硬手段,长此以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应对策略
(一)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的家长长年在外,不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部分家长出于“补偿”心理,一般会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生活费,但金錢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例如,王某,女,14岁,贵州省RS村人。父亲去世,母亲为了偿还债务常年在外地打工,王某与10岁的弟弟一同留守在家生活。母亲每月会给两个孩子1000元生活费。对于王某来说,虽然生活费比较充足,但是她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时刻困扰她的孤独感,特别是从学校返回家后,面对空无一人的房屋,心中的孤单和无助感尤其强烈。在留守一段时间后,她的日常行为越来越呈现两种极端倾向:在学校时和同学说笑、玩闹,回到家之后却沉默不语,将时间全部花费在玩手机上[5]。若继续放任王某这种不良倾向持续发展,会对她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从家庭亲密度方面来说,亲子接触的频率和规律性不仅可以缩小情感差距,还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投入,提供一种连贯感[3]。首先,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增强亲子联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沟通为留守家庭实现这种高频率的、有规律的接触提供了便利。然而,电子产品缺乏实际性接触的特点,也会限制亲子间对彼此现实生活的感知,因此定期探亲和家庭团聚仍然是必要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赚取经济收入与照顾孩子不能完全兼顾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放弃部分经济收入,因为金钱今天没有赚到以后可能赚到,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很难再弥补。
(二)学校层面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校应该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师德建设和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制订具体计划,实施具体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其次,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给予留守儿童及时的心理疏导,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再次,开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相关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最后,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给留守儿童送温暖,在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