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绘本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四部曲”
2021-11-04蔡明珏
【摘要】英语绘本是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文书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英语绘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本文通过笔者对英语绘本教学课堂实践的深入反思,提出了把握绘本阅读精髓,积极开展多维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观点,并就教学实践中融入感官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体验式阅读
【作者简介】蔡明珏,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英语绘本是以图画为主,并附有简单词句或较长篇幅英文文字的书籍。近年来,随着丽声、牛津树等英语分级绘本的推广,绘本读物已然成为新兴的语言类教材,绘本阅读教学也由此获得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自觉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但是,教师如果不能把握绘本阅读的精髓,而采用以往语篇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将很难真正挖掘出绘本的魅力,更无法带领孩子们品味出绘本教学的余香。
绘本教学,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在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深层次思维活动;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丰盈的精神世界,培养文化品格。因此,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孩子认知特点和规律,以课堂为舞台、以感官媒质为道具,通过创造情境和机会,触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轻松完成语言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内在升华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塑造文化品格。归根到底,就是要在绘本教学中深入开展体验式阅读,让学生与绘本展开互动,体会绘本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文字画面所隐含的情感。
笔者以译林出版社跟上兔子系列绘本Home is best!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基于绘本资源的多维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感官体验,直观感受教学内容
小学生生性活泼,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自主性不强,在学习活动中常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性往往决定于当时的情绪、兴趣的影响,且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对具体表象的认识往往更为直观,擅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外在特点。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绘本教学中尽量鼓励孩子们用眼、耳、手、脑多感官去深度体验,依靠直接的感官刺激更快地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内容。
在Home is best!一书中,有诸如wet、dirty、windy、dangerous、far在内的一系列抽象形容词,这些形容词都是四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且这些生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这时,如能给予孩子们直观的感官体验,通过看听读演来学习这些单词,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在教授绘本P8-18时,教师提问“Can Mr·Parrot move in? Why?”,学生们自读课文,很容易找出wet、dirty等关键词。在初次教学时,笔者就按照词汇教学,出示音标,带领学生读一读、拼一拼。改进后,在处理wet and cold这个词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小坑里布满水和落叶,Mr Parrot身处其中瑟瑟发抖,学生们边读边演,形象又生动;windy这个词,教师在课件中插入大风呼呼的音效,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单词的意思;讲到dangerous和noisy时,又不失时机地给出落石、鸣钟的声音及画面,让学生细细感悟……这种润物无声的小细节,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轻松习得这些形容词。更有意思的是,在后续表演环节,学生自带“抖音”,用颤抖、时断时续的语音语调读出对白,以图表现他们对于windy这个词的理解,更触类旁通的演绎出了dangerous和noisy那种摇摇欲坠、吵闹头疼的感觉。
可见,感官体验利于化虚为实,能够较好地弥补以往词汇教学中体验缺失造成的难点和漏洞,且通过体验促阅读,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乐学善学,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为后续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情境体验,适时触发情感共鸣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情境创设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英语交际情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特色。但是,仅仅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得不偿失了。有时并不是所有的绘本故事都适合或者都能够创设情境,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将故事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设置成恰当情境,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独立感知的方式融入角色中,学会以绘本中“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让情境体验触发情感共鸣,才会让情境体验走出生搬硬套的“花架子”。
Home is best!这一故事中,Mr Parrot因为不喜欢自己又小又破的家,到处找寻新家。每一次都是满怀欣喜地找到新地方,可是每次又都是伤心地离开。在最初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仅仅让学生们自读课文找一找“Why can't Mr Parrot move in these places?”,而學生往往通过简单阅读文字,就找出了dirty、windy、far等,此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答案逐图讲解单词,的确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为了避免让绘本教学流于形式,成为传统语篇教学的翻版,教师适度调整了教学环节,增加演一演环节,以期帮助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如在精读P6、7两幅图时,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想象表演对话,深度感悟鹦鹉和松鼠的内心情感,接着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家要被人侵占,自然产生主权意识,说出了It's my home. Go away! ,再伴随朝鹦鹉扔东西驱逐的动作,学生顺其自然理解Poor Parrot! He has to leave.的真实含义。事实表明,真实的感情来自自然流露,情感的得当处理不仅能为整节课增添亮点,更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故事情感和主旨,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情景体验,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将绘本教学的情境体验做好,必须从绘本教学“从图入手,由情而出”的宗旨入手,将教学活动的目标落实在孩子的情感体验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人物的内心感受,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只有将孩子们引入到一个思维开放,想象力丰富的环境中,绘本教学才会充满发现、充满乐趣、充满实效。
三、情感体验,深度唤醒读者思维
对于英语绘本教学,北师大王蔷教授曾有过全面的诠释;“语言的学习和人的认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把语言和知识的建构结合在一起,同时融入情感,融入价值取向,融入立德树人的因素。”是的,儿童语言行为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交流作为主要动机,他们会依靠思考去理解成人的語言,竭力以成人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又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情感体验中表达了他们思想,锤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见,在绘本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完全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合理给予孩子们情感体验,对于绘本教学尤为重要。
故事中,Mr Parrot历经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房子,最后又累又饿的他一头撞上自己原先的小屋,这时原先又小又破的小屋在他眼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变成温暖又漂亮的家。于是教师出示鹦鹉“家”先后两张图的对比,提出问题:It is the same house. At first, Mr Parrot thought it was old and little, but now it looks warm and nice. Why does Mr Parrot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磨课前期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于应付教师关注的词句教学,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出现冷场现象,被点名后只能照本宣科读出绘本最后一句“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效果很生硬,远远没有达到绘本教育预期的效果。后期改进中,教师加入大量的情感体验环节,并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不断抛出开放性、递进性的问题,鼓励孩子不断思考,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在P19-21的教学时,教师围绕故事的情感主线,用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递进式提问“How is Mr Parrot? How does the house look now? Why does Mr Parrot have different feelings?”,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自主解决一系列细小问题,深刻感受Mr Parrot一路的心情变化,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感体验,有机融入文本语言,将Mr Parrot找到新地方的欣喜、无可奈何离去时的伤心失落演绎得惟妙惟肖,也让孩子通过情感体验,亲身体会家的可贵。此时,再抛出最后的提问“为什么鹦鹉前后有不同的感受?”时,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虽然他们使用的单词比较浅显,语言朴实,有的尚存在语法错误,甚至有的学生积极举手却只能使用中文来回答,但这一刻,语言是次要的,学生基于情感体验所开展的思维才是最动听的声音。
绘本,融入了作者创作时内心最温柔、最亲切的情感体验,寄托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情感,极易让孩子在阅读中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在品味中深化情感体验,在体验中锻炼思维能力,正是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让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共鸣,才能让思维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四、文化体验,有效塑造文化品格
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也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能提升人的品质。绘本虽简单,但内涵并不简单。绘本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着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孩子们在阅读中也能得到心灵的滋润,习得情感智慧,学会判断是非、丑恶,实现精神的成长,可以说,绘本教学所赋予的文化体验,对于塑造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Home is best!是一篇出色的绘本故事,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爱家是它的主题。教师在绘本阅读课教学过程中,依靠表演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寻找新家的艰难和重新回家的喜悦,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经历丰富的情感变化,为最后的主题升华奠定基础。
在最后的情感提升环节,教师设计Think and say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概念,并由“小家”过渡到“大家”:We are Chinese, China is our home. When we are in trouble or in danger, China is our strong backing. Look!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East or west, China is best!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对话中,逐渐理解,无论是谁,无论在何处,Home永远是所有人心里最温暖甜蜜的地方。此时,播放电影《红海行动》片段并配以音乐《我和我的祖国》,教师巧妙地将爱国教育融入课堂,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了绘本教学最重要的主题升华。
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以其特殊的载体形式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体验、生命感悟和审美个性,它能传达出比现实更真实的哲理,教师如能在绘本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文化体验,为懵懵懂懂的孩子打开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对于改变孩子社会情感、日常行为习惯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绘本阅读体验式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将绘本作为载体,依靠直观的感官体验,将文本阅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孩子自主阅读、自主实践、自主感受,在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绘本的意境和内涵的同时,开拓孩子思维能力,塑造文化品格。作为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积极挖掘绘本内涵,在实践中思考,在摸索中改进,通过强调感官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以及文化体验,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绘本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