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讨及研究
2021-11-04吴玉玲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还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而且间接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因此作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和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吴玉玲(1978.0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项目(项目编号:KCPY1671)的研究成果。
引言
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在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方面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和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情感因素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客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无不渗透着双方情感的交流。然而,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少等),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外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它表现为语言知识的单一传授成为师生间交流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意义重大。
一、情感教学研究
1.情感教学。造成语言学习个体差异的因素通常可划分为三大范畴,分别是认知、情感和个性。客观地说,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果。那么如何定义情感?《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语言学习的情感影响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学习动机等;一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和课堂交流等。基于上述分类,本文所探讨的情感因素,主要涉及第二类,指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2.情感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中、西方的教育中,人们过度重视大脑的认知和理性功能,忽视大脑的非理性发展,从而导致了“情感空白”。因此,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忽视了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了认知因素对学习者的作用和影响。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保证学习者认知活动和情感因素二者的统一。为此,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代表如埃里克森、马斯洛、罗杰斯等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教学。同样,本着人本主义的原则,在英语教学史上出现的教学法如沉默法、暗示法以及社区语言学习法等,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因而它也充分体现在了语言教学课程大纲制定和教材编写中。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有所变化,人们关注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因此导致学习者结果差异的学习者个体因素是从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題。在那时,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西方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如Jane Arnold、 Douglas Brown、Rebecca L. Oxford以及Earl W. Stevick等,纷纷产出了一些有关情感问题研究的成果。
在国内,人们对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研究还有待继续探究和深入。在80年代至今的几种主要语言教学期刊中,有关情感问题的语言学文献并不多。总体来说,人们对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而且现有的一些相关文献,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的基础,有待深入。因此,笔者基于情感因素的角度,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造成大学英语师生情感交流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此达到深入探讨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问题分析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问题存在背后的原因在哪里?是否在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原因如下:
1.忽视课前准备,对教学对象缺乏相关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适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即所谓“备学生”。因此,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识缺乏,往往会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缺乏。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人多班大,这让教学负担本已很重的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似乎并不现实。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传授知识,所以无意识间忽视了与学生们的课上情感交流。此外,在课余时间,教师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与学生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即使有些教师有意为之,但总体来说,他们做得还不够细致和深入。事实上,由于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性,因而他们与教师交流的意愿和想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向老师倾诉内心的想法,有的学生由于害羞、内向等原因,很难把真实的学习想法透露给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最终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目的。
2.忽视个体差异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教学对象不加分析,一味采用一种方法教授不同的学生,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不佳。如果不同的学生遇到过难或过易的知识,往往造成对知识的轻视或畏惧,从而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如果教师仔细留意和分析学情,就会找到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或把握学习内容的具体原因——学习基础不好或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的负面情绪。换句话说,因为基础不好,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或胆怯心理,从而削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比如学生曾这样吐露自己的心声:老师,我英语成绩本来就不好,又怎么可能学好呢?长此以往,由于师生对所教和所学知识上的差距以及学生个体对象的差异,从而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因此,这也使得师生双方的情感融合程度不高,甚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从中学到大学的特殊转变阶段,学习方法和策略与之前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向他们积极传授课堂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就很可能沿袭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习惯在课堂上等待。因此,学生课上参与意识不强,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沉闷。即使教师准备了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仍然很难发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事实上,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学生,要使他们在课堂中变得主动起来,需要时间的保证。如果教师缺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耐心,课堂效果就难以保证。这样不但教师的教学情绪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学生也因为长期的被动学习,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因而对学习存在消极的不良情绪甚至抵触情绪。
三、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对此,作者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认知中的作用。既然学习心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教师应如何调动师生间的情感因素,从而使教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知识情感化,将教学情感化。只有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使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针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呢?总之,教师应利用课间和课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克服困难,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想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情感交流。长期以来,作者采用了让学生写纸质或电子小纸条反思的方式,让学生们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见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们上交的反思,教师不但及时了解了不同学生的个性,而且准确把握和知晓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由此附着的学习情绪变化,从而不断调整教学中的不足,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超星学习通、We Learn随行课堂、We Chat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拓宽大学英语教学沟通和交流的路径,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情感沟通。客观地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师生间的彼此交流,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成长和发展,影响很大。反之,如果缺乏一定的情感交流,难免会造成师生间彼此的误解,从而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成效。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挤出时间海绵里的水,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笔者曾经教过的德语班和艺术班的大学英语课,笔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待这两类班级学生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德语班学生很想学好英语,但由于德语课业负担重,德语学习与英语学习时间上的冲突以及学生自身的基础和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不能很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学英语学习的效果并不好。于是,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经历了从热望到失望的过程。对此,教师应及时了解这一现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艺术班学生,他们的问题与德语班学生略有不同。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英语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更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部分学生反馈道:他们内心确实很想学好英语,但由于以前的英语基础太差,所以显得不知如何是好。针对这一现状,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外,作者还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试图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改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作者鼓励学生们学会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更要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既解决了学习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3.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方法的重视,挖掘和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虽然内心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意愿和想法,但总的来说,能够自觉、主动了解学习和改进学习的学生还有所欠缺。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于他们过去的不良学习习惯。学生们习惯了高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因而在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中,他们还不能很好的实现“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意识的探究。否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很难实现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另外,针对个别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课后访谈的形式深入调查其原因,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强调高中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些好的机会,不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且积极唤醒学生们的灵魂,使他们拥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
结语
从上述分析和探討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于缺乏一定的情感交流或情感交流的不顺畅,从而影响了真实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在于传授知识。然而,教师的职责除了教授知识,还在于“育人”。因此,教师应尝试了解学生的课堂言语和行为,并作出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成效。总之,作为教与学的主、客体,师生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效,并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在国家教委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7(2):53.
[2]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4]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1994(4):1-10.
[5]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 Bantam, 1995.
[6]Williams M, Burden R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7]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23-26.
[8]王初明.影响外语教学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 (6):8-12.
[9]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