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研究
2021-11-04程胥张哲
程胥 张哲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 无锡 214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灰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文件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理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化与细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的细化与层次化,突出强调学生能力与品格在人生长远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
1、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与核心素养是部分到整体的逻辑关系。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6大素养以及18个基本点(如表2)。通过对比表1与表2可以发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即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核心素养具有普遍的联系。这是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多种属性,而这些属性中包括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教育性等,这都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紧密相关。再细细比较两张表格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关联度最高,这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健身性。由此我们发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核心素养确定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所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与核心素养是部分到整体的逻辑关系。
表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基本点
此外,通过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中可以得知,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分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具体内容见表3。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基本目标还是发展目标都与运动息息相关。虽然领域相同但是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异,对比表2可以发现,不管是基本目标还是发展目标,其所包含的5个领域中的内容都与表2中的基本点很好的符合,这更加的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与核心素养是部分与整体的逻辑关系。
表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内容
表3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
2、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表现
2.1、深化认知——在认知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求实、求真的精神,是推动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对人的发展起着手段性、工具性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渴求知识、崇尚科学的风尚以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所以,从本质上说,科学精神是一种把客观对象及其规律作为最高认识与实践准则与目的的求真、求实的精神。追求真实的利益是科学精神的诉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中需要大学生具有怀疑精神,敢于对体育教师传授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需要大学生去验证真伪,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包容大学生的过错。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包含着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宽容精神等。
2.2、亲身参与——在体育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现代社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离不开法律。大学生作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承担着维护一个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如果缺失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否则大学生就会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行为约束,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威胁。所以,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法律元素,将法制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高校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信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引导大学生将法律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将体育权利与体育义务相结合,进而不断培育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与体育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心中与思想中种下社会主义法制文明的种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社会合格公民奠定结实的法律基础,同时大学生应主动自觉地要求储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2.3、自主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该纲要出台强调要普及健康生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为生活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教育,是展现人的生命活力,创造幸福生活的教育。《体育与教育》作为教育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弘扬与传播体育文化的教育活动,而且还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与技术,而且还可以从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程学习中获得健康生活的重要知识。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着其健身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生活观。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树立健康的成才观念、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养成健康的乐观心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健康生活意识。
3、影响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中的因素
3.1、教师因素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中,影响体育教师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从体育教师的情感智力与个人魅力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情感智力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体育教师的情感智力一般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体育教师的情感交流能力等;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起着基础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外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穿着、语言以及表情等方面。
3.2、学生因素
教师只是一个指引者和引导者,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本身。高校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接受、吸收以及理解。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喜欢程度及自觉锻炼的习惯都是提高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只有大学生自己充分认识与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才能调动锻炼主观能动性,喜欢体育课,喜欢课外活动,参加社团活动及体育竞赛等,养成运动习惯,提高技能,提升品德等素养。
3.3、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我国教学评价系统存在种种问题与弊端:评价目的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能,在评价观念上忽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评价内容未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平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单一。首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上,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进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拓展。此外,一次考试难以全面的评测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其次,体育评价标准不明确,我国现行课程标准虽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对课程主要学什么、学多少做了详细规定,而对大部分学科需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难以量化、分级,缺乏明确的能力表现标准;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技术落后,体育考试只能专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测,难以做到及时有效全面的获取学生准确的学情数据。
4、更好的发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路径
4.1、打造新型教师,彰显个人魅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体育教师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其自身必须具备,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此外,体育教师还需要有充足的能力应变课堂上突发的各种变化,只有提升体育教师的情感智力以及个人魅力才能更好的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培育作用。一方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情感智力,主要需要体育教师从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体育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能力两个方面来提升。另一方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能力。
4.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核素培育中的作用,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核素培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利用自己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式等。
4.3、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一方面,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为了发挥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核素培育中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为分数论的体育教学评价,要建立面向大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改变以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测评为主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转向以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测评,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道德等方面。最后,拓宽体育教学评价主体范围;另一方面,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实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以及结构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