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2021-11-03杨佰选
杨佰选
[摘 要] “教学做合一”思想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三个环节的统一,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小学语文属于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对于学生之后的求学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将“教学做合一”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好地进行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渗透
“教学做合一”思想来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顾名思义,“教学做合一”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和做。其中学与做的主体都是学生,而教的主体则是教师。这里面的做指的是学生离开课堂后把知识变成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实践环节。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从理论上说很容易,但是在实践中容易造成脱节,尤其是“做”与“教”“学”两个环节的脱节。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主要学科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系统学习,相比起需要大量公式和运算的数学以及作为舶来品的英语来说,语文属于学生比较喜欢和更容易接受的学科。因为,语文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以非常熟悉的母语作为教学对象。但是,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拼音和汉字的认知,以及对部分课文的精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学生之后的求学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很多时候语文也属于一种工具学科。同时,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对学生整体性格的塑造都有奠基作用。小学处在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因为学生年龄的限制,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在之后的求学和生活中都会逐渐转变成常识,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小学阶段培养的学生学习习惯却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科学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努力将“教学做合一”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也会对教学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与小学语文教学
很多情况下,教与学的不一致来源于教师与学生沟通方面的缺乏,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自己讲课的规划和对学生的每一点要求背后的道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这个思想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教、学两个环节与做的统一,因为在学校教育的体制下,教与学两个环节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是做却始终被忽视。在应试教育和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环境下,学生通常对知识只是在能听懂会做题的阶段,但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非常缺乏。陶行知先生提出这个理念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教育误区,这个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很适用。现在的语文课堂如果不加以改革也很容易引导学生走进对课文和知识点死记硬背的误区,因此要将“教学做合一”思想渗透进来,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应用价值和思维培养作用。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如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贯彻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要求教师不能因为教学进度的要求就不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味进行填鸭教学,而要让学生在课上有更多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很多时候阅读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这种答案是为了在考试中有评分的标准。但是如果只用标准答案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渗透“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就要让学生针对阅读材料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及自己看法形成的思路,因为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答。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放松,教师要掌控课堂的整体节奏,并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合一。
(二)利用多种方式教学,创造生动的课堂环境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某些描述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比如课本中会收录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这类写景的文章的关键就在于对景色的实际观察,不同的人会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但是小学生因为阅历较少,而且对事物的观察也缺乏技巧或者缺乏观察的意识,因此在面对这类课文时并不能有直观认识,久而久之就会下意识地背诵写景的“万能”语句,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编造和想象。这样的文章没有实际观察和感受为基础,当然也就没有内涵,这也是这个教学环节欠缺的体现。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作者描写的内容有直观认识,就能在文章的语句间揣摩作者的心理,不断总结作者描写的思路和技巧,并逐渐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做到学与做的合一。再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就像不同学生面对同样的阅读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而通过小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更好地进行阅读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参考现代管理学中的小组讨论方式,以合适的人数和合理的时间为基础组织课堂的小组讨论,最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推动教与学的统一。
(三)提高课堂丰富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重点还是在“做”方面,因为教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过程,如果没有做,就没有学的效果,只有学生通过“学”进而会“做”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有限,实践环节可以从生活中入手,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实践环节的接受度,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完成实践过程,并潜移默化的养成实践的习惯。以识字教学来说,这是小学生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语文的启蒙教育和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汉字为载体,经过六年的积累,学生掌握的汉字数量依然是很有限的。在识字教学中,单纯教给学生某个字念什么,不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如何学会自己原本不认识的字。比如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学生如果出于兴趣要进行某个故事的阅读,但其中有部分生字不认识,这种时候学生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查字典、查询电子设备或者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推测某个不理解的词的意思。学生通过这样主动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同时也是“做”与“教”“学”两个环节合一的体现。
(四)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包罗万象,并不是一本薄薄的教材可以涵盖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课外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同时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实践情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小学生要进行部分基础古诗词的背诵,期末试卷通常情况下只会考核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因此很多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或者熟读成诵的方式学习的,对于诗词中的各种意向并不了解,这都是缺乏思考的表现。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以回答计分或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诗词进行运用。通过考核过程让学生明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进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单纯在意分数。因此,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具有“教”“学”与“做”合一的意识,不断进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来说,教育的重要性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但是如何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终身受益确实值得不断思考和探索。要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并不容易,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可以通过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与实践这三个环节的结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晖.“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J].语文知识,2017,000(008):43-44.
[2]张晓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7,000(020):27-28.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