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2021-11-03龚洁婷
龚洁婷
摘要: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单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发展,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思维导图符合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促使孩子用联想形式记忆单词,提高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教育的关注点。本文经过阶段性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授课方式,探究思维导图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只用了4%~6%的大脑潜能。也就是说,我们大脑的大部分潜能都一直在“沉睡”。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大脑的潜能,让大脑尽可能多地唤醒“沉睡”的部分,让每个孩子都尝试挖掘自己无限的潜能。这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技巧,让每个运用它的人都更富有逻辑性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八种基本图形,它们分别是: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桥状图。每种图形都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圆圈图用于定义,树状图用于分类,气泡图用于描述,双重气泡图用于比较,流程图用于排序,多重流程图用于因果关系,括号图用于细分,桥状图用于类比。在新课或者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图形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目前,小学课堂通常一节课为35分钟,在这35分钟时间里,小学生最佳的听课时间为20分钟左右。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传授新知,让学生最大化地接受新知是大多数老师每天面临的挑战。假如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感到单调,就有可能进入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即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各种技能无法通过螺旋运动和生长的方式产生互动,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新知。而运用思维导图的板书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间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查尔斯·谢灵顿爵士曾说:“人脑乃是一台被施了魔法的编织机,千百万只梭往复翻飞于斯,织就的花纹转瞬即逝,图案寓意何其深远,几曾又有过驻留的时刻。小小图案似合若离、此消彼长,宛如银河欢舞九天。”这就意味着运用思维导图式的图表结合、图文结合的板书,可以让孩子们直观视觉化地了解课堂的核心内容。教师给予的图片及关键词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让孩子能够抓住关键信息思考、探索,甚至产生联想。一旦孩子们对于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其对于新知也会较容易吸收,在post-task activities环节,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所学内容进行语用输出,从而有效提高听课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口头表达,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家作反馈。
例如,在新授课4AM3U3 In the shop 这一课中,需要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理解与运用量词短语a…of来描述食物的数量,如:a packet of sweets, a loaf of bread, a loaf of bread等,同時要注意单复数。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量词还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加深他们的直观印象,让他们一眼就能识别生活中的许多食物是可以通过量化来购买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板书是以树形图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各种不同的量词所搭配的食物也不同。通过树形图,学生购买食物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浮现,对量词一一消化。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课堂新知的掌握情况,在作业反馈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量词与食物的搭配,自制一张思维导图。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抄写单词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学会逻辑思考、制作周密的图表。
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工具。当孩子们在创造思维导图时,他们会产生一些大脑能量,这些能量会激发他们产生通常处于思维边缘的一些想法。因为创造的过程是愉快的,能激发孩子们玩的天性,从而开放思维,产生创造无数观点的可能性。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增加了创造性联想和发现新联系的可能性,这就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4AM2U2 Jobs这一课中,孩子们自己整合已学的单词,用英文字典查找自己生活中所知的职业,绘制了思维导图。他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创造力,把“职业”这个单词用圆圈图来定义,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有哪些职业。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升,从而更加爱上创作的过程。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思维导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阅读时,通常我们会提议他们适当做一些笔记,如对重要内容画线、圈出关键词等。但埃克塞特大学豪博士的研究显示,简洁、有效率和积极的个人风格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具有个人风格的笔记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大脑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自信心。充满自信心的孩子会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增强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4AM3U1 Our school中第三课A visit to Rainbow Primary School时,教师尝试在预习课文环节中让孩子们独立阅读,抓住关键词,绘画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画线或者圈出关键词的方法。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导图图形,他们根据参观学校不同地点的顺序选择了流程图,先确定了文中布莱克先生的参观顺序是garden→computer lab→classroom,接着从这三个大地点入手,分别呈现各个地方拥有什么东西,如garden中有 swing, slide, flowers, plants.这些详细的内容丰富了garden这个单词,再配上荧光笔的勾框和涂色,使整个思维导图都充满了生机。这样的预习方式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他们喜欢画一画、写一写的形式,喜欢创作,让阅读变得有趣,富有童趣。由于完善的预习过程,课堂中孩子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单元的重点句型there is/there are…很快就掌握了,语用输出十分流畅。
六、结语
英语教学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活动的形式,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记忆工具,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它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鼓励他们讨论、进行活动。视觉化的思维导图融合了很多人觉得非常困难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呈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有无限的潜力。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挖掘他们无限的潜力,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做的。思维导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其拥有改变世界的可能性,让未来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宇飞.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技信息,2012(01).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