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
2021-11-03孙晓燕
孙晓燕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家庭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艺术,家庭教育对学生情感认知、德育品行等方面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落实“五育”并举,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教学架构,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意义;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想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刚刚步入校园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夹杂着大量的主观情感,由于自身辩证意识的不足,他们在情绪、心理、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缺陷。相比于传统的通识教育,家庭教育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从基本文化知识到艺术素养、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家庭教育逐渐向“现实化”转型,然而,方式方法的不正确,使得学生备感压力,情感认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现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向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个性化发展。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想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年龄、认知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局限性。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家庭教育,不仅能丰富课堂内涵,而且在多种教育方式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在强化自身情感认知的同时,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品行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家庭教育中,父母和教师应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感恩、创新、爱小家、爱大家等多个层面入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使其发现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良好学习氛围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策略的具体路径
(一)依托主题活动,提高教育工作的指向性
相比于传统“知识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家庭教育中依托主题活动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多种活动的驱动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德育品行,从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合理开展主题活动,提高教育工作的指向性,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家长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基本的家务,如擦地、收拾碗筷、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家长记录学生的劳动成果,并与学生共同制作活动体验相册,以周/月为节点进行班级评比,由班级学生共同挑选出优秀作品,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确保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衔接。
其次,教师要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作为家庭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亲子活动不仅能有效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多种活动的驱动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在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質,强化自身的情感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年》《爱的教育》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家长共同阅读,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对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梳理,共同制作思维流程图。与此同时,家长要充当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根据活动目标,以图片、影视、情景剧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作品的写作风格及其蕴含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语文素养,从而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教师要与社会单位打好配合,带领学生、家长前往实践基地进行活动,全方位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向社会需求的人才过渡。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扮演“环保卫士”,对自己小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环保宣传,并利用废弃物品制作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从主题、形式等方面向其他人介绍作品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凸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
(二)完善教育机制,打造新时期的教学架构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亦是促进学生德育品行综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之优势,对原本的教育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构建新时期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教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小学生的思想认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从日常行为、人际交往等层面入手。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校结合课程标准,设置了三个子任务:(1)领着走,即教师、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模仿;(2)陪着走,即学生做,家长、教师看,给予鼓励与肯定;(3)独立走,即学生做,家长、教师评,并制定后续目标。教师通过阶段性的任务引导,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学习压力,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自控意识与学习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每学期组织家长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聘请专业学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制订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案,并由家长、教师共同组成监管小组,对家长、教师、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全面性,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分享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从而构建多种形式的育人渠道,提高教育成效。
(三)立足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把握时代内涵、立足学生发展,唤醒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家风家训”为主题,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教学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优秀作品,培养学生明事理、知善恶的优秀品质。
其次,教师还要借助传统节日,进一步弘扬优秀家风。例如,在“重阳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家长前往敬老院拜访老人,并开展联欢晚会,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同时,充分体现民主、文明、和谐、平等、自强、自立等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革新家庭教育形式,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全面性。不仅如此,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渗透,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造契合当代小学生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的育人模式,使其在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杨.小学班主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12).
[2]周莉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小学中段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
[3]赵丽苑.谈小学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21(09).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