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思想照亮会发光的灵魂

2021-11-03曹建忠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价值思想

曹建忠

摘要: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一切工作才有方向。教育经不起折腾和内耗。办有灵魂的教育,校长要有一个能思想、会发光的灵魂。当一个人有了教育理想、教育情怀、教育追求,就能展示出教育精神和人格魅力。新时代教育需要教育哲思,用这种思想来提升办学品位、教育品质、文化内涵,去理解教育、诠释教育、预见教育,承担教育的使命,展望教育的未来。

关键词:思想;发光;价值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什么是思想?对于思想,维特根斯坦做了精辟的论述: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我们一般称之为“观念”,观念的形成和活动的结果属于认识。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校长需要不需要思想?试想,校长之间的交流如果只是停留在“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状态,那他研讨的内容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没有“道”的修为,也就没有文化的引领。行动从思想中来,尤其是对于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长而言,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是一流校长与三流校长的分水岭。

作为校长,首先要是思想的领导者,用思想去凝聚人心,去引领团队,去推动改革,去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芦苇,然而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纤弱的小草,但如果具有了思想,就能产生无穷的智慧和生命力。人的生命就如大海一样深邃辽阔,像雄峻的高山那样伟岸厚重,并因此成为生命之主宰。但要引起重视的是,思想要防止行政化、功利化、浅表化、标签化。好的思想不是为了思想而思想 ,不是外来思想的自我标榜。教育思想没有最新,只有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才最有生命力,只有正确而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推动教育越走越远。

新时代的校长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从批判中来,从研究中来,从创造中来。思想的凝练,是胆识的历练、精神的历险、文化的浸濡、心灵的陶养。良好的教育因有了思想的辉光而让教育关照人的精神活动有了双重的价值与意义。思想只有通过行动深入教育现场、教育实践,才能根植于教育的沃土。用思想去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是时代的内在需求。

一、用思想去引领教育发展

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从“知识育人”到 “文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这些都是教育行动的指南。新时代要赋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的内涵。德育,不只是道德,还要加上公民意识,培养做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智育,不只是智力,还有智慧。现代教育应由知识传递者向智慧的传递者方向转变,由平移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向。体育,不只是健康指标,而是体健、体美。体育重在育,育这种不屈、无畏、敢拼的精神!它更需要磨炼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美育,不只是美的知识,而是美的感受,既要艺术教育,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涵养终身受益的审美情操、审美体验、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当美无处不在、丑无处藏身时,美育才能真正落地。劳育,不只是劳动,而是有智慧的劳动。当信息智能成为时代的新宠,劳动需要被赋予新的意涵,它需要的是一种智慧的匠心。因此,我们要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本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力求实现德美双馨、智体并举、寓美于德、德体兼修、劳美共生。

二、用思想去关注个性发展

教育的价值和魅力正在于它会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思想的教师是一个有智慧、有方法、能洞察、能交心、能为孩子创设“不断拥有养分的根——成长的土壤”、具有社会责任和探索精神的人。教育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要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缩小差异,不能“只见分不见人”,应从物到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短板,还要关注学生的长板,不要恶补他的短,却忽略它的长,应扬其长、补其短。蔡元培先生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观,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从儿童出发,要求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觉”的学习习惯,自由、全面而个性地成长。学生如一棵树,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善于发现这棵树长得最旺盛的那一枝,要精心地呵护它,让它向天空生长、疯长。

三、用思想去展望未来发展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学校如何从容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明道而行。

未来教育要在传承、借鉴、融合中发展。未来已来,AI人工智能革命正呼唤新的教育变革。未来教育,不是学校教育推倒重来,而是从今天的学校教育出发,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做得实一点,抓得准一点。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从传统教育时代——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现代班级”授课,到现代教育时代下的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提出的“活动项目”教学(1902年)、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基于学科结构主义提出的“知识单元教学”(1960年)以及威廉F.派纳在《理解课程》中提出的生成教学(1990年),到OECD核心素养结构、学生中心能力教学(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再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构想。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之变,是基于时代之变,顺应历史发展之变,遵从教育发展的规律。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从传统课程、现代课程到未来课程,从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到未来教育,任重道远!

未来教育要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未来教育要生长在思想的沃土中,未来教育要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里。未来要靠好的教育去引领。展望未来,立足当下,只有明确现在的教育在哪里,才能坚定明天的教育要走向哪里。新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想清楚了,走向未来才有方向标。办好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从容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优秀的人才是能为国家挑大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主业是什么?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未来的人,不是为了出书、做课题、做理论、做研究。我们的主业是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精神成人,因此,我们要安下心来,做真教育,办好学校,育好学生。

四、用思想去实现教育现代化

未来已来,我们要为未来而教育。教育步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重构创生教育发展新样态,让时代变化与发展体现出学科融合的强大育人功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构想,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AI时代的到来,对学校教育的挑战是直接的,要将“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2.0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数据转变,从信息技术手段向信息技术认知工具转向,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向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方式,产生远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科学技术。智能时代,我们要正视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未来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教育强化一种自然、社会、时空、网络的关联定位融合,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形态的兴起,全景课堂将出现在教育的视野里,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情境和学习智慧。我们不要成为技术的附庸,而要在教育变革中从“应用融合”走向“创新融合”。

舞在云端,行于大地。问道,明道,修道,悟道,行道——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价值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块石头的价值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