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03张其龙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题小学语文

张其龙

摘要:学科相对封闭、缺乏整合、教学方式传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仍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创设开放式学习空间,进行融合式教学、项目式主题实践,并创新作业设计,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式教学;主题;小学语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课程的学科整合,提倡不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还是传统讲授式教学,学生在主要学习领域的学习方式没有产生实质性变化,普遍反映有各种程度的学习困难、效率不高、学习收获不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跨学科教学能够创设开放式学习空间,进行融合式教学、项目式主题实践,并创新作业设计,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跨学科融合式教学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跨学科教学以某学科为依托,融合各学科知识,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络,打破学科界限,灵活融通其他学科,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探究学习、整合见解,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有利于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跨学科教学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语文与历史跨学科融合,能够整合关联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落花生》中,有这样的内容:“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我们谈到深夜才散。”学生是不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的,一般教师也不会注意这些,自然也不会想到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会借花生教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就要進行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整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类似这样的教材内容有很多,如《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二)跨学科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与音乐跨学科融合,能够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感染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地进行跨学科整合,能够让学生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与美术跨学科整合,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同步得到训练,巧妙契合审美教育与语文素养培养。例如,在教学古诗词后,教师可让学生简单画一画诗中景象,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形象思维。以《詹天估》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开凿隧道示意图,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四)跨学科教学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已较为常见,但教师应基于语文素养培养优化课堂教学,通过融合式教学,可以适时呈现图文结合的影像、动画、教学PPT等,还可以引入一些新时代的智慧课堂模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习的便利和作用,学会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扎实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跨学科教学推动项目式主题实践

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实践是对以往专题学习的一种突破,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实践需要师生共同开发、确定主题,教师如果能以跨学科的视野,通过统整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项目主题,就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制作成长纪念册、设计毕业典礼、策划义卖活动、校门口交通优化设计、城中村卫生问题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年级应设定数量不同的主题,并形成系列化主题。有的老师反映,受现在教材的束缚,跨学科项目式主题不好确定,其实是还没有真正了解跨学科的内涵。

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实践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创设学习环境、协助、指导、观察记录。例如,组织“对国粹(茶)的看法”主题实践,就要引导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指导其进行探究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分析、小组研讨等活动。

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实践需要教师组织评价。教师主要是组织展评、作品展示等,要特别注意多组织一点具有语文特征的活动,如演讲、表演等。

三、跨学科作业设计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实践,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相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跨学科作业可以拓展知识视野、淡化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的变革,也是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理念的践行。

(一)设计配乐朗诵类作业

此类作业需要教师根据内容选配音乐,将音乐学科的知识渗透到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设计表达类的作业

此类作业整合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知识积累与活化运用,提高表达能力。例如编小报等,通过图文表达,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三)设计欣赏类作业

此类作业内容既涉及搜集和处理信息,又涉及鉴赏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各种文化。如学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后,引导学生欣赏异域风情。

总之,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创设开放式学习空间,开展融通、开放式教学,丰富语文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式跨学科实践,创新作业设计,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付阳玲.如何做好跨学科教学[J].考试周刊,2013(27).

[3] 田娟,孙振东.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主题小学语文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