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之道

2021-11-03姬卫国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思政元素大学英语

姬卫国

摘要: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通识课程加强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主要包括:(一)以教学设计为融合切入点,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二)以教学内容为融合立足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三)以教学方法为融合着力点,在大学英语中落实思政元素;(四)以教学实践为融合支撑点,在大学英语中深化思政元素;(五)以教学评价为融合突破点,在大学英语中升华思政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高素质综合外语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元素;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094-03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职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大学英语教育对于大学生展现中国风采、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通识课程,对于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领学生世界眼光,培养其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全球化时代下,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牢固树立大学生坚强的思想政治防线,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必须要紧密融合思政元素,大力传播思政教育,避免大学生在频繁接触西方文化时“崇洋媚外”,不能承担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使命。同时唤醒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大学生的职责与使命,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大学英语教育融合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6年6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首次创新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并获得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为高校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指明了方向,要求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配合、同向同行,构建“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课程体系。2020年5月,教育部下发指导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思政理念在各类课堂教学中的全方位融入提供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要求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进课堂的广泛覆盖。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必修课程,加强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也进入到新的里程,在与世界的融合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中国独有的魅力与风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一代年轻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旨在让大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视域下,具备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擔其责任与使命。然而,大学英语学习必然要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这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的思想防线受到一定冲击。为防止学生以全盘接受的姿态面对西方文化,缺乏国家意识和国家使命感,最终导致“崇洋媚外”,必须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其为大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引领,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维护大学英语教育的“思想性”和“德育性”,避免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从而维护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二、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以教学设计为融合切入点,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指导,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合,需要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融入教学设计各个阶段,从而实现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点滴融入到学生的心中,有意识地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应将其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进行“Culture Shock”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时事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进英语教学全过程。教师在课前可以创设思政话题,让学生收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开始到全中国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期间的中方与西方各国的媒体报道,并从中找出不同。通过讨论和分析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西方某些国家在有关中国新闻报道中的虚假隐瞒、混淆视听和歪曲真相,以及他们在世界舆论中的“双标”态度,从而揭开西方“言论自由”下的真实面目,引导学生独立客观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课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如以《纽约时报》对中、意两国“封城”措施而采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述为素材来设计教学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方所谓“媒体自由”“言论自由”,也不过是立场决定观点,罔顾事实、任意“加工”出来的新闻报道。这能够让学生认清西方所鼓吹的民主与自由的本质,从而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更使其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认真学好英语,积蓄对西方媒体污蔑的反击能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思政反思环节,通过整理英语课程学习内容,同时整合思政话题资料,让学生从西方主流媒体中选取中国与西方国家抗疫报道,并选取任意角度进行对比评价,并作出总结。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达到大学英语课堂思政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思政元素大学英语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