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综述

2021-11-03钟家伟蔡丽华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钟家伟 蔡丽华

摘要:学界从不同维度着力厘清大数据概念及其特征,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载体、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角度研究;从思维困境、技术挑战、人才队伍、伦理难题方面进行了创新面临困境研究。学界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施路径的基本观点是:(一)强化大数据意识,树立大数据创新思维;(二)建立大数据管理机制,提升数据实效性;(三)加强人才合作,组建高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四)加强隐私保护,建立健全大数据法律法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展望在于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实践应用有待加强;价值研究有待深化。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084-0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抓住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对自身进行创新,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哪些创新,如何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内容

(一)大数据概念及其特征

不同机构和学者对大数据的概念有不同界定,尚无定论。具体而言,较权威的界定有以下几种:(1)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是指对其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能力范围的一种规模巨大的数据集合。(2)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将大数据归纳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增强其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3)数据科学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是指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所能完成的事情,而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则无法完成,并给人们带来新的认知和价值,并且能改变市场、组织机构等的一种方法[1]。(4)涂子沛指出“大数据”之所以为“大”,是因为数据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将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利用,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新的知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2]。尽管不同机构和学者对大数据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其都存在着一个共同认识,即大数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价值,并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大数据的特征,学术界有相对一致的认可。2001年,美国麦塔集团分析师莱尼在其研究报告《3D数据管理:控制数据容量、处理速度及数据种类》中首次提出“3V”模型,即大数据具有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和规模化(Volume)。随着时代不断地往前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多且愈发复杂,此时大数据的特征已经不能用“3V”来概括。IDC(国际数据公司)提出,大数据还应具有价值(value),IBM①则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特征作了补充,认为大数据还应具有准确性(Veracity),由此构成了“4V”和“5V”的结构。

(二) 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机遇与挑战

1.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邓国峰、庞智指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群体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对学生群体中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出预测,从而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为实现预测教育提供新思路[3]。曹银忠、邹琴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能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与分析学生在网络学习留下的数据信息,据此来为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新途径[4]。

2.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挑战

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邱启照、孙鹏认为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如何有效地解读和辨别出有用的数据信息,提高数据的真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面临的一个技术挑战[5]。张锐、董志与夏鑫指出,学生的数据信息在被用作创新时如果泄露或被他人窃取,则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影响,如何防止隐私泄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6]。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角度的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大数据的运用,突破了其自身固有局限,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赵浚认为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定性研究、局部分析以及模式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融合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取而代之的是定量研究、全样本分析以及多样化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地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7]。李小平、姚芳指出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存储和筛选,精准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借鉴“数据挖掘技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专业数据人员合力探寻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监控、干预和综合分析的方法[8]。王寿林认为,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体,通过对其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适时推送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预测性,有效预防各种不良问题的发生[9]。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其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借此相互作用时形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胡子祥、余姣认为大数据作为一种新载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具有数据化、海量化、动态化和复杂化等特征,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即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10]。何蓓蓓、李岩指出,大数据载体除了具有以上特征,还具有全面化、种类多、传输快等特点,高校通过自媒体等新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11]。梁海娜、李俊奎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技术赋能”,不仅能丰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拓展其载体空间,还能对载体合力的形成和载体效度的有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持[1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