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探究

2021-11-03李栋刘嘉敏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区块链

李栋 刘嘉敏

摘 要 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面临着外部评价主体缺位、评价标准单一阻碍个性化发展、对政策落实缺乏刚性要求与教育评价结果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止篡改、全程记录和公开透明等特点,有助于破解教育评价的顽疾。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运用策略包括: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破解评价标准化和发展个性化的矛盾,提升政策落实力,搭建区块链信息数据平台。在教育评价中运用区块链技术时应注意数据存储容量的限制,高信任度数据导致的低效率,以及去中心化带来的数据风险。

关键词 区块链;中小学教育;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8-0071-03

在比特币兴起后,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教育评价能更好地实现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全域性、价值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主体的多样性等,有助于实现精准的科学评价。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教育评价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错误倾向依然存在,对标《总体方案》的具体要求,现阶段教育评价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评价主体缺位

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该教育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指出要“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参加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2020年,《总体方案》再次强调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但一直以来,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与企业参与教育评价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社会评价得不到及时反馈,家长评价得不到重视,第三方评价流于形式,业内同行评价发展不均衡。这些导致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以行政性教育评价为主,由政府、学校、家长、企业和社会机构等联合参与、共同打造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二)评价标准单一阻碍个性化发展

部分区域为了追求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绝对公平,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方式,违背了个性化教育发展的要求。这首先体现在评价标准单一上,部分区域为了达到表面上的公平,片面地以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忽视了学校的生源质量、建校时间等客观基本情况,违背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规律。还有区域的评价方式过于统一,如使用定量评价对学校的生均面积、师生比、获奖数量等进行定量统计,分级打分,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高低论成败。事实上,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区的学校生均面积很难跟中西部地区的学校相比,人口外流大的乡村师生比又会远远高于城市,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考试分数也很难跟普通学生相比。在不同的办学环境下,学校需要更具特色的办学方式,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敢于破旧立新,打破常规。但那些符合国情、契合实际的个性化办学方式,会被过于统一的评价方式所制约,因为它们很难在绝对统一的评价方式中脱颖而出。

(三)缺乏刚性要求与过程性评价

一方面,在教育评价相关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部分“硬指标”可能被弱化为“软任务”,导致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例如,学校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具体措施,再加上政策在具体实施层面的刚性要求还亟待完善,因此仅依靠行政指令让学校落实破除“唯成绩”“唯分数”等评价要求难以实現。另一方面,当前教育评价中缺乏过程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进行全面评价,例如用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作业来评价交互学习质量。[3]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以纸为媒介,数据采集和监控的各个环节都比较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如数据收集难、处理难、反馈难和效率低等,都不利于开展需要收集大量数据的过程性评价[4]。

(四)教育评价结果认同度低

评价结果认同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在以省为单位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完成的,由于它是由考生所在的学校进行操作,为了不影响名校录取,一些所谓“优秀”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往往都被控制在“A”等层次。[5]二是实质性评价不足。《总体方案》发布后,部分地区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依托“互联网+教育评价”的平台优势,从个性化发展的维度对学校学生展开评价。但大部分流于形式,只是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唯升学率”“唯分数”的评价换汤不换药。各地虽然想方设法地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迫于现阶段中考、高考的压力,评价结果如不能与考试成绩有机结合,又很难得到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

二、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运用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数据的发送、接收、传输、审核和保存都是基于分布式数据结构,而非以某个机构为中心。区块链的每一个区块,就像电脑硬盘的每一个扇区。通过加密技术,区块链可以防止保存的信息数据被篡改。区块链与个人电脑硬盘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块“硬盘”并非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私有,而是所有人公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读写数据,每一个人又都能看见其他人读写数据的情况。整个区块链更像是一个共享账本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类似在共享账本上“记账+认账”的过程,具有去中心化、防止篡改、全程记录、可溯源、数据信息集体创建、所有信息全体维护和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一)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

在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中,每一个评价主体都是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可以单点发起、点上发声和链上评价,让教育评价工作形成多方合力。在教育评价区块链中,每一个评价主体都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其中写入数据,不再有外部评价主体和内部评价主体之分。例如,对学生开展评价的主体可以从教师扩大到家长、同学和实习的企业,甚至可以扩大到学生经常坐的公交车司机,经常吃饭的食堂窗口的打饭阿姨;对学校开展评价的主体可以从教育主管部门扩大到家长、学校所在的社区工作者等。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都可以加入教育评价区块链,都能在其中留下自己的评价。

(二)破解评价标准化和发展个性化的矛盾

教育评价主体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发挥其全程留痕的优势,记录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建立成长学习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展开客观综合评价,绘制每一个学生的“数据画像”。这个画像可以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方方面面的情况,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最真实的自己,又能在大学招生、专业分配与就业等方面给相关单位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也就是说,学校可以依据“数据画像”因材施教,用人单位可以凭借“数据画像”知人善用,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打破目前“唯分数”“一考定终身”“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格局。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教育部门可以建立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档案,从而开展个性化精准评估。

(三)提升政策落实力,消除评价盲区

区块链先天的分布式结构和拓展功能,能够让常规性监督评价触及盲区,破解过程评价监督难题。“区块链+智慧监管”模式有利于精准监控“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的苗头并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区块链技术还能有效扫除评价盲区,实现对学生学习轨迹的跟踪。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育平台上,所有收集统计的学习成长数据以分布式储存的方式存在于区块链上,包括学生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等。学生如果想获得更高的评价,只能认真进行每一次学习,并对自己的数据负责。

(四)搭建区块链信息数据平台

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信息数据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数据平台可以确保参加评价各主体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开展教育综合评价的基础。

不同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分布式结构的区块链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通过点对点传输储存在每个区块上,每个区块均可拥有一份完整的本地数据,实时更新后就能实现链上所有数据信息的如实记录,有效打通评价主体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分布式的数据结构可以真实地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步骤,记录学生获得的每一个证书、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完成的每一次作业、上课的每一次发言等。因为所有评价主体都参与了数据记录,且区块链的数据记录是不变并且永久保存的,即使修改单个单据也不能改变其他单据的数据记录。所以记录的数据可以完全杜绝弄虚作假。

三、教育评价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数据存储容量的限制

一是多元化评价主体分布式地写入数据,会导致数据的量相当惊人,这就需要极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保存起来,那将需要多么庞大的存储资源和电力资源。储存的数据量也会受到单节点的区块大小所限制。随着区块链系统的不断运行,它所产生的数据会不断累积最终到达一个不可存储的地步。二是不同区块之间的协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存储资源,一个学生获得的奖励需要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同时同步到所有区块上,让所有相关成员同时同步看到,依靠现有的网络技术并不容易。

(二)高信任度数据导致的低效率

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中,为了防止数据被篡改,也为了把记录的数据展示给每一个链上的人,相关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去管理,这也就意味着效率较为低下。例如,一个学生获得了一次“优秀学生”奖励,在常规的中心化数据库,只需要把这个奖励存在中心数据库中,任何一个教师或者学校要对这个学生展开评价就可以去中心数据库中查询这个奖励。但是这个奖励怎么来的,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员是否徇私添加了无中生有的奖励?这些都不得而知,难以令公众信服。然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这个奖励并未储存在某个中心数据库,而是在全体相关人员的见证下,储存在每个区块上。好比发一个文件公示和把文件抄送到所有相关人员处的区别,毫无疑问把学生的学习成长全过程抄送给其他人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将数据存储在每个区块上也将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导致较低的工作效率。

(三)去中心化带来的数据风险

去中心化虽然消除了信任危机,但是也为教育评价管理者、组织者带来了新的难题,管理者和组织者很难规范每一个读写数据的行为。去中心化意味着人人平等,管理者、组织者并没有更高的权限去修改数据,即便数据被非法利用,管理者、组织者也无能为力。试想,如果一个小学生因为偷了同学的五元零花钱被区块链真实记录并分发给所有区块,那么即便删除了数据,谁又能删除人们的记忆呢?技术是冰冷的,而教育评价需要温情。因此,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的时候,需要我们在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设计出更加适合教育评价领域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另外,

区块链不是法外之地,去中心化的前提是必须树立规则意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监管者必须尽快完善法律规则与技术规则,从而更好地抵御数据风险。

(李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武汉430079;刘嘉敏,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广东 汕尾 51640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 10/t20201013_494381.html.2020-10-13.

[2]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 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3] 藏鸿雁,梁晓琦,颜煜宇.成人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电视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2(10):59-60.

[4] 鄭秀敏,朱德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4):115-120.

[5] 刘源,谢先成.植根家乡,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访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杨明生[J].教师教育论坛,2021(6):4-7.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区块链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