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致残率中的效果
2021-11-03张延丽
张延丽
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延边 133000
急性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因脑部供血、供氧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甚至缺血性坏死,为患者脑组织带来不可逆损伤,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1]。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涨,年发病率达到150/10万,生存患者约有一半左右存在不同程度残疾,如偏瘫、痉挛、异常运动模式、丧失运动控制等,为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方式,能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控制、按摩、康复训练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生活与运动能力,降低患者残疾率。基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致残率上的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内的标准,经过头部CT与磁共振成像检验,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初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意识无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在8~25分间;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完全性失语、四肢偏瘫患者;伴随脏器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伴随出血性脑病。将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3~82岁,平均(67.58±6.34)岁;发病时间24~38 h,平均(31.06±3.61)h。常规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2~83岁,平均(67.64±6.27)岁;发病时间25~39 h,平均(32.14±3.7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嘱咐患者清淡饮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忌食烟酒,遵守医嘱用药,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出院后,嘱咐患者养成规范生活作息,保障睡眠充足,适当进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定期展开电话随访。
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可直接开始护理工作。①加强健康教育:若医院存在移动护士站,可通过移动护士站对患者进行床旁教育,教育内容包含疾病发生原因、注意事项、康复护理重要性、康复案例等。②重视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通常会导致语言、肢体等功能性障碍,当患者发病后,感受到自身发声困难、四肢移动困难等时,极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甚至失去信心,影响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③加强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构建优良饮食习惯,以低脂、低盐、低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软食为主,戒烟戒酒,规律作息。④肢体功能活动:为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致使肢体功能退化,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持功能位,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肢体活动。⑤按摩护理:定时对患肢按摩,促进患肢血液流通,避免关节僵硬、压疮、肌肉萎缩等,注意在按摩期间,应严格遵循大关节-小关节模式。⑥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开展肢体康复训练,逐渐由被动训练过渡到床上训练最终到床下训练,循序渐进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致死率对比: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残疾的概率。
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NIHSS变化情况:生活能力利用Barthel指数评价,总分在0~100之间,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运动能力利用FMA量表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运动能力越强[5]。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共包括11项,根据损伤程度不同给予评分,总分42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③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分别利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两个量表均包含20项,总分20~80分之间,数值愈高,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
④患者护理满意度: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100分,共分为3阶段:满意(81~100分)、相对满意(60~8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相对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致残率对比
康复组患者的致残4例,致残率为6.67%。常规组致残12例,致残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均提升,康复组得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下降,康复组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对比[((±s),分]
组别运动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NIH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康复组(n=60)常规组(n=60)t值P值59.86±6.04 60.47±6.25 0.544 0.588 80.36±8.54 74.69±8.87 3.567 0.001 52.45±5.63 51.06±5.57 1.360 0.177 76.39±7.64 70.14±7.73 4.454<0.001 20.41±5.69 19.86±6.04 0.513 0.609 10.41±4.25 15.36±5.17 5.729<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与SDS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下降,且康复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与SDS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与SDS情况对比[((±s),分]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康复组(n=60)常规组(n=60)t值P值54.36±5.94 55.14±6.02 0.714 0.476 36.87±3.69 41.16±4.16 5.976<0.001 56.36±7.24 55.87±6.98 0.377 0.707 42.69±5.68 49.57±6.14 6.371<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康复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常规组为83.33%,康复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主要是因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因供血、供氧气不足坏死,患者神经组织受到较大损伤,进而影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该病的发生,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导致,使管腔狭窄、闭塞,引发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甚至坏死。该病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等[6-7]。患者突发急性脑梗塞后,极易导致嘴歪眼斜、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医学实践表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情况,降低致残率。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肢体功能摆放与功能位变换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关节情况。具体锻炼方式:将患者肢体放置在功能位,患者侧卧,患侧肢体放在下方,头部前驱,躯体后倾,以枕头支撑整个后背,患侧肩膀前伸,肘部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指自然伸展[8-9]。健侧卧位:待健侧的肢体处于下方,头放于枕头上,躯体正面和床面呈直角,患侧上肢以枕头垫起,肩关节呈100°屈曲,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自然舒展。患侧下肢以枕头垫起,屈膝、屈髋。仰卧时,头放于枕头,躯体平展,患者臀部到大腿上外侧放置长枕垫,避免侧髋关节向外旋。肩胛上方放置枕头,肩膀上抬,膝关节屈曲。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致残率,训练内容包括主动翻身,患者由护士协助主动翻身,向健侧,持仰卧位,两手叉握,护士协助患者患腿屈曲,健腿主动放置于患腿下方,嘱咐患者看向健肢,双上肢伸直并左右摆动,患侧肩膀、臀部在护士协助下向健侧翻身,健腿带动患腿。向患侧,仰卧位,两手叉握,直举向上水平摆动,上臂与前臂伸直,患者健侧主动在床上屈曲,头看向患侧,通过摆动惯性上下肢向患侧翻身[10-11]。坐位运动。1周左右,可通过主动翻身向健侧,以健侧肢体使患侧腿移动到床边,慢慢坐起,在臀下放置坐垫,膝下放置软枕。之后逐渐由床上过渡到床下,由护士、家属协助锻炼到主动锻炼。注意应控制锻炼时间,避免过长增大肢体压力,不利于肢体恢复。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增强患者依从性;加强饮食护理,为患者补充充足营养,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出院后加强电话随访,保障患者居家仍保持良好训练习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降低致残率。该次研究表示,护理干预下,致死率比较,康复组6.67%低于常规组20.00%(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康复组95.00%高于常规组83.33%(P<0.05);运动能力对比,康复组(80.36±8.54)分高于常规组(74.69±8.87)分(P<0.05);生活能力对比,康复组(76.39±7.64)分高于常规 组(70.14±7.73)分(P<0.05);NIHSS评分对比,康复组(10.41±4.25)分低于常规组(15.36±5.17)分(P<0.05);SAS评分对比,康复组(36.87±3.69)分低于常规组(41.16±4.16)分(P<0.05);SDS评分比较,康复组(42.69±5.68)分低于常规组(49.57±6.14)分(P<0.05)。在蒋艳[11]的研究中,康复护理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在干预14 d与30 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康复护理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吕玉华等[12]的研究中,观察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Baethel(生活能力)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84.9±7.3)分高于参照组的(67.8±7.0)分(P<0.05),两组患者FMA(运动能力)均升高,观察组(89.6±5.7)分高于参照组(78.6±5.4)分(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可见,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降低疾病致残率。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落实,患者情绪稳定,护理满意度较高,在积极配合下,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升,降低了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