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2021-11-03巩卫东王昱丹
巩卫东,王昱丹
1.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咨询室,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吉林 长春 130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为乙肝)患者一般情况下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等。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乙型肝炎作为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具有多种传播方式,而母婴传播则是传播途径中的一种,其所占比例可高达50%左右,因此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对患者和社会来讲均具有重要意义[1-3]。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是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法,但是其干预时间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争议,为此,该中心对其展开研究,现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分娩的76例孕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均为阳性,观察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乙型肝炎传播的阻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将长春市妇产医院分娩的76例孕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均为阳性,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为23~32岁,平均(27.5±0.6)岁;分娩孕周39~41周,平均(40.2±0.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研究组年龄为23~33岁,平均(27.8±0.7)岁;分娩孕周39~40周,平均(39.5±0.5)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0例。该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情并且同意研究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文件,报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被调查分娩孕妇的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符合该次研究前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乙型肝炎孕妇除患者症状,体征外,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诊患者;孕妇孕周在28周上者;患者同意参加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研究。排除标准:乙型肝炎检测假阳性孕妇;孕妇孕周在28周以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孕妇。
1.3 方法
研究组孕妇在孕28周、32周以及36周时给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20040089,规格:100 IU/支),200 IU/次,产前共计注射3次。婴儿出生后的1 d内注射1次乙肝疫苗,0.5 mL/支,每1次人用剂量0.5 mL,(国药准字S10980007),在出生后的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一次乙肝疫苗注射。在婴儿出生后的首日内需要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用法用量标准为10μg,1次/d。
对照组,在婴儿出生后的1 d内注射乙肝疫苗,0.5 mL/支,每1次人用剂量0.5 mL,并且在1个月和6个月再次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同前。在婴儿0岁和1岁时分别检测肝功能以及乙肝两对半检查,检验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和酶联-紫外连续法。
1.4 观察指标
观察婴儿在0岁和1岁时的HBsAg阳性率与抗-HBs阳性率[4-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0岁和1岁时,研究组的抗-HB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HBsAg阳性率的检测结果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i-HBs positive rate and HBsAg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n(%)]
3 讨论
乙肝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传染疾病,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虽然临床和社会对乙肝进行了严格的防控,但是相关报道指出,仍然有10%的孕妇感染了该病,而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病毒的概率较高,可占全国婴儿乙肝感染的30%左右[8-12]。对于孕妇来讲,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3个,即生产时传播、宫内感染以及产后传播,其中宫内感染传播途径所致发生率较低,仅为2%左右[13-16],生产时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发生率则较高,一旦婴儿出现病毒感染,则直接威胁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工作有较为明确的方案,即通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对于高危乙肝新生而来讲,出生后仅以单纯性乙肝疫苗注射,婴儿可能出现抗-HBs,但也存在不出现抗-HBs的可能,因此仅以此种方法进行预防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彻底清除血液中的乙肝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一般情况下是从健康献血人群中进行精选的操作选取出,是一种除去部分溶剂的单元操作提取的预防乙肝的被动免疫药品。这种免疫药品通过患者被动地接受外源性抗体,可以有效地使机体立即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注射免疫药品能够在较短的一定的时期内起效,并且可以中和与清除患者的血清中游离的乙肝病毒,大大地降低了患者乙肝病毒定位感染机会。到现在为止根据有关专业人士研究数据表明:若健康人体一旦受到乙肝病毒侵袭,在几天后可以在肝细胞内检测出核心抗体(抗-HBc)。假设只有使用乙肝疫苗,要经过4 d的时间可以产生循环抗体,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单独注射乙肝疫苗的时,在没有建立人工自动免疫功能时,感染在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就会在肝细胞内繁殖。这样在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过程中,应该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注射是收到理想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药物,在妊娠20周以后,IgG会通过胎盘的滋养细胞转移给胎儿,因此在整个孕期通过注射3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其可以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以达到降低胎儿感染率的目的[17-26]。同时在婴儿期,乙肝病毒可能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而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可以对其造成的免疫缺陷进行有效调节,并促进Th1型细胞的活化,加快体内γ-干扰素和白介素-12分泌,清除产妇体内的病毒,降低HBV-DNA的水平,降低胎儿的感染率[27-29]。同时基于出生时HBsAg呈高滴度状,因此在婴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可达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在该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在0岁和1岁时,研究组的抗-HB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0岁HBsAg阳性率研究组据为2.63%,对照组为21.05%,1岁HBsAg阳性率研究组为2.63%,对照组为23.68%;在0岁抗-HBs阳性率研究组据为86.84%,对照组为65.78%,在1岁抗-HBs阳性率研究组据为94.73%,对照组为76.31%,研究结果与温春花[30]在0岁HBsAg阳性率研究组据为6.0%,对照组为20.0%,1岁HBsAg阳性率研究组为2.0%,对照组为14.0%;在0岁抗-HBs阳性率研究组据为86.0%,对照组为64.0%,在1岁抗-HBs阳性率研究组据为94.0%,对照组为76.0%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方法正确,结果可靠,此结果再次验证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母婴乙型肝炎的传播率,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