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2021-11-03戴新刚
戴新刚
溧阳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溧阳 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短、胸闷等症状[1]。在临床中,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患者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能在无创条件下为患者提供机械通气的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关文献报道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治疗价值非常高[2]。基于此,现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进行分组,组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中有关诊断标准;②无药物过敏史;③签订《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存在无创呼吸机禁忌证者;②合并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合并间质性肺疾病者;④伴有恶性肿瘤者;⑤存在精神异常或者认知障碍者;⑥未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50~78岁,平均(65.37±3.57)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年龄51~77岁,平均(65.12±3.38)岁;性别女17例,男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予以营养支持,同时给予抗感染、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纠正等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即采用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取患者半卧位,参数设计如下:氧流量3~6 L/min,频率15次/min,呼气压4~12 mmHg,吸气压8~20 mmHg,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调节呼吸压力。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患者症状显著减轻,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属于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血气指标有所恢复,属于有效;患者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属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气指标: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③并发症:呼吸急促、意识不清、心率减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HR、PaCO2数值明显减小,PaO2、SaO2数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R、PaCO2、PaO2、SaO2与对照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指标研究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HR(次/min)PaCO2(mmHg)PaO2(mmHg)SaO2(%)112.36±9.36 76.67±7.85 50.01±3.24 78.65±1.65(82.12±8.68)*#(51.78±6.56)*#(60.56±4.86)*#(95.79±2.31)*#113.16±9.16 76.82±7.91 50.05±3.19 78.19±1.43(92.68±8.67)*(62.67±6.23)*(55.78±4.64)*(88.12±2.34)*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变,多数患者发病之后均伴有营养不良、交叉感染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威胁[4]。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易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增加了治疗难度[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因为患者长期处在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状态,导致患者呼吸肌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患者肺泡通气功能,最终引起呼吸衰竭。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现今,在临床治疗中,抗感染、吸氧等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因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导致临床效果有限,未能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近些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呼吸机作用越来越突出,有助于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7]。
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吸气运动有助于增大肺泡通气量,减小气道阻力,同时有助于氧气扩散,减小无效死腔气量;呼气运动有助于预防肺泡萎缩,调节弥散速度,加快肺泡中二氧化碳排出,以此提高血氧分压[8-9]。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能让患者自主呼吸,采用高流量低压力模式进行治疗,若管道出血漏气状况,可经由自主呼吸予以同步检查,以此避免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患者语言、进食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此外,相较于保守治疗和有创呼吸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痛苦更加轻微,加之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0-11]。该次研究表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R、PaCO2分别为(82.12±8.68)次/min、(51.78±6.56)mmHg,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SaO2、PaO2分别为(95.79±2.31)%、(60.56±4.86)mmHg,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降低(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其数据如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HR、PaCO2、PaO2、SaO2分别为(83.0±14.6)次/min、(50.9±6.4)mmHg、(61.4±3.7)mmHg、(95.8±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降低(P<0.05)[12-14]。由此证实,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必须严格掌握相关禁忌证,若患者出现昏迷、神志不清、排痰障碍、严重肥胖、自主呼吸减弱、上气道机械性阻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症状,则不能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15-18]。除此之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为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还要加强呼吸训练的指导,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同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以此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19-20]。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可以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的治疗方法。当然,该次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病例数量较少、研究范围较小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代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所有情况。所以,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应适当增加研究病例数量,扩大研究范围,以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提供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