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1-11-03王玉玲宋秀婧
王玉玲,宋秀婧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也称之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其病症属于非肿瘤性的弥漫性肺间质炎症性病症,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1-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干咳以及乏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泡腔与肺间质中的细胞数量会呈现降低趋势,且肺泡腔炎性渗出物会发生改变,肺间质纤维组织呈现增加趋势,引发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如患者处于晚期低氧严重状态,可引起发绀[3-4]。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常规治疗为抗感染和抗纤维化,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该研究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诊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数量为94例,对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比较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该院进行诊治的9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奇偶数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龄43~71岁,平均(58.14±3.79)岁;病程4~27个月,平均(15.49±1.85)个月;体质量60~83 kg,平均(69.45±2.43)kg。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42~70岁,平均(58.09±3.61)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5.44±1.91)个月;体质量61~84 kg,平均(69.37±2.5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加入研究组别,并在相关协议书上签字;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对研究中涉及药物存在过敏史者;精神异常者;近期内使用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者;存在其他肺部严重病症、肺部感染者;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差者;中途退出研究组。
1.3 方法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需接受吸氧、化痰、止咳以及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之后对照组借助环磷酰胺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选择环磷酰胺片(国药准字H22026738,规格:50 mg×24片),剂量为25 mg/次,用药方式为温水送服,每用药7 d增加1次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剂量为25 mg,单日最大用药剂量不得超过150 mg,持续用药时间2周后,需停药2周,再开始用药。
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联合泼尼松对患者施以治疗,具体方法为:环磷酰胺片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选择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1 000片),剂量为0.5 mg/(kg·d),连续用药4周后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减至0.25 mg/(kg·d),再连续用药4周后再次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减至0.125 mg/(kg·d),并将用药方式更为用药1 d,停用1 d。
两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指标情况予以比较。其中临床治疗效果基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当患者呼吸困难、干咳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在影像学X线的检查下各项指标显示正常时,视为显效;当患者呼吸困难、干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在影像学X线的检查下各项指标有所好转时,视为有效;当患者呼吸困难、干咳等临床症状、影像学X线的检查下各项指标均无好转迹象或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视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第一秒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3个方面的内容。炎症因子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两方面。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值P值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VC(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0.87±0.23 0.90±0.21 0.660 0.510 1.03±0.25 1.45±0.28 7.670<0.001 1.45±0.36 1.47±0.34 0.276 0.782 1.84±0.48 2.37±0.52 5.134<0.001 52.19±3.44 52.22±3.41 0.042 0.966 61.24±4.79 67.01±5.42 5.468<0.001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g/L]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g/L]
组别IL-6治疗前 治疗后TNF-α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值P值63.58±5.79 63.49±5.82 0.075 0.940 54.46±3.97 40.18±3.86 17.680<0.001 23.39±4.01 23.42±4.08 0.035 0.971 16.18±1.44 11.57±1.37 15.900<0.001
3 讨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形态学特点为肺间质结缔组织呈现弥漫性增生,并出现弥散性间质纤维化,目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得到明确,临床对于其病症的治疗以抗炎、抗纤维化为主要目标,临床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6-10]。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国内外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抗炎,一方面为抑制免疫应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延长效果。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烷基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与免疫抑制效果,患者口服药物后在1 h即可达到药物浓度峰值,能够改善患者肺纤维化异常组织,作为抗肿瘤药物,其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能够与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类型发生烷化作用,干扰细胞转录和复制,促使其凋亡,在免疫抑制和免疫亢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但环磷酰胺属于细胞毒性药物,会引发患者出现脱发、头痛和恶心等不良反应。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效果,对于降低毛细血管壁与细胞膜通透性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控制炎症渗出,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对组胺和其他毒性物质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概率;同时,环磷酰胺与泼尼松之间的结合,能够在调控患者临床症状基础上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11-18]。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72.3%,说明联合用药不论是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还是X线影像学检查方面的情况,其数据比较均显著优于单一用药;研究组患者FEV1为(1.45±0.28)L、FVC为(2.37±0.52)L、FEV1/FVC为(67.01±5.42)%、IL-6为 (40.18±3.86)ng/L、TNF-α为(11.57±1.37)ng/L,其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在联合用药下,其肺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武成文[19]研究中表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方式,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其数据显著高于常规用药组别;张学勇[20]研究中表明,利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其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为(85.49.01±29.12)%,其数据显著优于单一用药组别。该研究在临床治疗效果和FEV1/FVC肺功能指标方面的数据分别与武成文和张学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体现联合用药的临床优越性。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