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真正发生 让数据自己“发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1-11-02执教评析倪芳华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复式统计表男女生

执教|陈 对 评析|倪芳华(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发内需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统计表。(板书课题)

谈话: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五年级1~4 班男女生人数,收集好了吗?和大屏幕核对一下。

追问:为什么要核对呢?

(数据要准确)

师:你能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填到下面的表格里吗?

要求:组长分工,小组合作,整理数据,每人完成一张统计表。

2.展示汇报:从表中你能看到哪些信息?

3.观察比较:这四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结:统计表的形式相同,都是统计男女生人数情况,只是统计的小组名称不同。

师: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呢?

(板书:标题、日期、表格)

4.引发内需。

谈话: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快速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五1 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2)五2 班一共有多少男生?

(3)哪个班女生最多?

(4)四个班一共有男生多少人?

提问:为什么前两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而后两个问题回答起来慢了些呢?怎样方便我们观察?(前两个问题只要关注一张表即可,后两个问题需要同时关注几张表,寻找数据很不方便)

明确: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一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这样的统计表正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单式”(补充板书)统计表。

【评析:新课伊始,陈老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五年级1~4班男女生人数”,这样切入教学,亲切自然,简洁明了,所选素材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组织学生填写表格、比较四张单式统计表异同的活动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唤起了对单式统计表的构成要素和填写方法的回忆,也为教学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和搭建了有效支架。在“根据表中的信息快速回答问题”时,引出“怎样方便我们观察”的思考,启发学生在对数据比较和分析过程中,感受到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合并”成一张大表的心理需求,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谈话: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清楚地进行比较,也能反映四个班的整体情况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合作完成。

要求:(1)试一试:把四张统计表合成一张表;(2)改一改:小组商量修改统计表。

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介绍(略)。教师用PPT 演示表格拼、改的过程。引导学生划分表头。

提问:“性别”的下面对应的是班级名,合适吗?(课件隐去)

那么这一格究竟该怎么填呢? 同桌讨论一下。请学生上来试着分一分、写一写。

师:这一格看起来很复杂,统计表中叫表头。表头很重要,它起着引领作用。这张统计表有三大块区域:上面区域的这栏,我们把它称作横栏(这里表示性别);左面区域这栏称作竖栏(这里表示组别);中间区域称作数据栏(这里是每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所以表头要分成三块,分别对应三部分内容。

如果横栏写班级可以吗?竖栏呢?

师:看合并好的表格,能一眼看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再次出示:(3)哪个班女生最多?(4)四个班一共有男生多少人?

谈话:表中还是不能一眼看出四个班一共有男生多少人,所以表格还需要再完善。

(1)在第一行增加“总计”。男生下面一格填什么?(四个班男生总人数)怎么计算?女生下面呢?(女生总人数)

(2)在第一列增加“合计”。这格表示什么?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小结:表格左上角的那个空格,纵向看是“合计”,横向看是“总计”,可以通过竖栏的4 个数据求得4 个班级的总人数;也可以通过横栏的2 个数据求得4 个班的男生总人数和4 个班的女生总人数之和,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检验统计的数据。

师:通过表中数据我们还能知道什么呢?(4 个班男生共多少人、女生共多少人,4 个班各有多少人、4 个班共多少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追问:表中有一个数“23”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几个“23”表示的意义相同吗?(PPT 出示行列交界)

思考:从每个班的人数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班人数差不多,一般都是四十几人)能根据表中的信息估一估五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吗?

提问:四个班男生举行拔河比赛,要求每队人数相等,每班最多派多少人参加?为什么?

观察比较:这四张单式统计表和合并后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刚才我们列出了四张单式统计表,感觉分析数据不太方便,于是我们尝试着进行合并修改,不知不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复式统计表就形成了。

师:与单式统计表比,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势呢?(内容丰富、便于比较、便于从整体上分析)

师:单式统计表比较简单,信息量小。复式统计表比较复杂,信息多,当然表格也复杂。我们再来看看复式统计表由哪几部分组成?(表头、横栏、竖栏、数据)

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可延展性:表格的边框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增减一些内容。还可以把其他几个班的男女生人数也统计到这张表上来。怎么添加?哪些地方要修改、变动?小组商量商量。(标题、总计、合计)

师:对于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你掌握了吗?有哪几部分组成?制表时要注意什么呢?

【评析:复式统计表的栏目含义、结构特点、填写方法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领学生经历“尝试-分享-交流-思辨-建构”创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学生在观察、操作、展示、比较、优化、完善统计表的活动中,清晰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尤其在表头的设计和改进、“总计”和“合计”栏目的增设中,教师适时点拨,合理删减,恰当调整,不断优化,帮助学生体会每一个栏目的意义与必要性,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接着,教师巧设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表中几个23 表示的意义相同吗”,教师相机运用电脑动态演示,让学生学会纵横交叉地识别数据的具体含义,学会正确填写数据到相应的栏里。最后,在与单式统计表的比较中,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势和价值;在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可延展性中,丰富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练一练1(填写、分析)。

(1)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同学们的个性特长,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最近准备增加4 个乐器小组: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学校要根据报名情况去购买各种乐器,每人选一项,你想参加哪个小组?

(2)出示复式统计表:再次引导学生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出示小组统计表:这是什么统计表?

请班长和一名同学上来统计:现场举手,两人分别数男女生人数,填好小组统计表,记录好后贴在黑板上。

(4)根据分类统计好的单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

(5)分析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想跟学校提什么建议?

2.练一练2。

下面是收集的某小学近视人数数据。

(1)出示:某小学2016年一~六年级近视人数如下:

一年级:男生3 人,女生2 人;

二年级:男生8 人,女生10 人;

三年级:男生15人,女生13人;

四年级:男生32 人,女生32 人;

五年级:男生39人,女生36人;

六年级:男生40 人,女生43 人。

(2)你打算用什么统计表统计?为什么?

(3)填写、核对数据。给出统计表,你打算先填写哪些数据?

同桌合作:右边的人报数据,左边的填数据,同桌合作完成一份统计表。

(3)分析数据。从一年级看到六年级,你发现了什么?

预测一下:到了中学,近视人数会怎样?

PPT 出示2020年有关青少年近视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师:数据再次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视力。

【评析: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不仅是落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当前大数据时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学情,陈老师精心设计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引领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再创造过程,巩固复式统计表的“长”法。首先,从学校配备乐器入手,放手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完整过程。体会数据是有用的,数据中蕴涵着我们想要的信息,统计活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接着,提供一组关于“收集的某小学近视人数数据”,在学生填写复式统计表,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后,再出示《2020 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要保护好视力必须从现在做起。这样既提升了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又增强了数据的分析观念,还学会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发声。】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2.依次出示下面两张表:

(1)出示第一张表:对比中国和美国,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第二张表,2019年虽然我国GDP 仍然排在第二,但是对比增速,你又有什么感想?

师:一张统计表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情况,还能反映一个班、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情况。所以我们统计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让数据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评析:陈老师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精心选择了复式统计表,真实问题的呈现,教学活动的优化,启迪学生主动亲近数据,不断丰富数据感知,主动联系生活、联系互联网、联系现实世界,提升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猜你喜欢

复式统计表男女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珠海仁恒滨海中心复式样板房
澳门复式住宅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