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务管理视角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试点发展路径探索
2021-11-01周燕妮
周燕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十四五”发展任务更重、挑战更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离不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而人才培养供需相对脱节的情况仍存在。文章以教务管理的角度思考产教融合,探讨职业本科高教融合试点的经验做法,以期培养的人才能够“人人皆成才,人人尽其才”。
关键词:职业本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职业本科试点产教融合重要地位
反思以往产教融合的实践,认识有模糊、责任有落空、政策有空心、实践存乏力。[1]继“职教20条”出台后,确定了职业教育重要地位。马培华主席在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而职业本科教育正走在致力解决“有技能没学历”这样一个痛点的路上,能更好地赋能产业,让实体经济发展得更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进一步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的重要路径。
(一)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致力于借助企业资源提供一线的操作实践学习环境,着手培养更多兼具学历和技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能工巧匠及大国工匠服务产业,为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坚持产业伙伴型大学特色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与产教融合办学,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积极创新建树。围绕区域产业技术进步、生产变革、社会服务等专业群岗位的需求,进一步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大批具有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劳动者,使中国服务有新优势上新台阶,使“中国制造”迈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大学培养和在职教师教育齐头并进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二、职业本科试点与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
学校坚持走与职业本科教育相适应产教融合试点之路,围绕专业群服务行业产业需求,锁定关键产业伙伴,构建“校企双元、基地双元、师资双元、学生双元、课程双元、资源双元”的双元人才培养体系[2],联合优质企业资源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项目融入课内实践、集中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竞赛集训等实践教学各环节。
(一)紧抓城市试点契机,改革协同育人模式
结合国家产交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契机,校政企联动建立区域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及时发区域各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联合,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3],建设具有辐射引領作用的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同时建设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4]以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深度合作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
(二)遴选关键产业伙伴,开展重点项目建设
各专业群根据专业定位,梳理合作伙伴,按合作密切程度,分为ABCD四类,校院联合二级管理,引导阶梯式发展。
A类:深度合作的模式是产业学院、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要求深入挖掘校企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全过程多方位参与。
B类:密切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共建课程、共同举行大赛等参与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校企双方进一步洽谈合作,推动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C类:一般合作,见习、实习、就业 ,校企进一步洽谈合作,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择优开展密切合作或深度合作。
要求二级学院遴选至少3个以上可供深入专业群合作且可持续的TOP企业,要求必须是世界或全国500强、区域上市公司、规模以上企业或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教育企业。在此基础上,各学院至少培育1个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具有“泉大”DNA的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安踏产业学院、NO.9健身馆等典型合作模式,集教学、实训、社会服务、考试、竞赛等于一体。
(三)建立六“1”责任体系,跨多部门协调保障
根据各级政策导向,结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实际及时修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及对应的程序文件等,明确业务流程。建立6个“1”责任体系模式,即一个校企合作项目要有1个一线教师、1个专职业务人员、1个分管领导、校级1个专职业务人员、校级1个协调部门、1个校领导进行项目推进的业务指导与对接。逐一落实学院产教融合分管领导及专(兼)职业务对接人员与教师,与校级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建立直接的业务渠道。针对具体项目,跨部门协调支持,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激励学院对标省市级政策导向做好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年度规划与预算,特殊项目需及时报备。
(四)年度规划整体部署,有序达成阶段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结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情况制定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明确产业伙伴型大学的年度建设规划。各行政职能及业务部门结合校级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制定本部门可落地能出成效的年度计划,有序开展校企合作重点工作,突出成效。当年3月份前确定当年拟发力目标企业。3-5月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共同修订新年级课程体系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为行业指导、企业选择、学生学习、同行交流、社会监督提供便利。同步按时间节点有计划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中项目。学院按季度汇报与企业对接情况及项目合作情况,截止年底培育至少1个现代产业学院和至少1个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五)双方共享实践资源,校企合作联合育人
结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校政企共享实践场所、师资、实践设备等资源,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教师逐步开始介入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有质量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5]。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考虑到企业师傅自身的情况,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从“一课双师”模式开始,开展相应的实践环节。鼓励校企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逐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与关键产业伙伴协同,积极将1+X证书试点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在校生通过实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校企双方协同结合行业动态发展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应全员育人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多元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鼓励教学团队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符合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特点且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专业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
(六)信息化手段助管理,校企协同多元评价
校企项目教学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借助教务处管理系统(强智)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工学云蘑菇钉系统)对教学实行信息化管理。结合岗位实践考核标准要求借助信息化学生、指导教师、企业教师等多元主体进行实践学习环节的考评。校院两级协同,督导全过程介入监控,在教学三期检查外,阶段检查专项督导反馈,根据项目进展灵活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企业和学生的反馈列出整改清单,逐项整改,确认项目的良性运作和有效开展,反哺校企协同教育教学。
(七)校企“三融”演化进阶,总结凝练打造品牌
一融,与区域行业产业及社会需求精准对接,融入技术进步、融入生产变革、融入未来发展。二融,在与产业或企业合作时打通人才培养、应用研究、职工培训等关键环节在实现“点”上的链接、协同与融通。[6]三融,在前二融的基础上,更宽、更大、更深的交集,实现二合一,实现“你我交融融为一体”,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相互共享与转化,形成一个良性互动闭环的新模态。[6]在校企项目推进过程中,各专业群深入开展产教科创融合,及时总结提炼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每年形成1个以上产教科创融合典型案例,包括提炼適应生源多样化特点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校院两级宣传与推广工作。每学期中组织一次校级经验分享,及时总结产教科创融合不足,分享优秀案例。树立典型,通过年终述职或年会分享,塑造品牌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宣传。
(八)校级项目持续培育,升级接轨质量工程
在校级培育的基础上持续建设,总结升华申报市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如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校企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等,同步推广建设,扩大校内影响面,反哺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输出。
三、职业本科试点与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校企合作是多元的,产教融合也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打破根深蒂固的“边界思维”,从而推动合作创新和繁荣。融合可以是技术、资金、人力等物质的融合,也可以是管理、理念、文化、精神的融合,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灵活多样性。不单一追求量与规模的融合、合作,瞄准产教、企业、学校供需的切合点,寻求突破,最后能形成培养的人皆可成才,到岗位上都可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试点职普融通,中高本一路通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纵向贯通、自成体系,也要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调发展。结合区域本科专业群教育联盟,在课程共享还是学生流动,都将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让职业教育轨道学生与普通教育轨道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也将享有更平等的机会。
依托职教高考制度政策导向,借助产业伙伴搭建桥梁,促进“校-企-校”模式的合作资源优势,拉近区域中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良好衔接。
(三)打通政策关点,调动企业积极性
李克强总理要求要用校企合作、产结融合的改革路径做强做大职业教育,联合企业加强教学实训条件建设,打造职教双师创新教学团队,培养符合岗位群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重构、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合作浮于简单的用工需求,无法有效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部分专业在开展课程体系重构和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对接的企业规模有限,企业融入度不高,合作广度、深度不够,项目单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消除政策壁垒,激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企业、学校、教师、学生都享受到融合合作带来的红利,实现共融多方共赢。
(四)瞄准变革升级,四链有效衔接
目前部分学院及教师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未能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协商开展项目;有部分项目因为人员离职或调岗,合作项目中断,企业联系也停止。基于此,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深挖合作项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人从事教育行业,让更多的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方泽强,黎旋.产教融合:新的学理释义与发展策略——兼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02):35-41.
[2] 孙永芳.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9):165.
[3] 黄景容.认真领会学习 破解难题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感[J].中国培训,2019(04):4-6.
[4] 谢俐.补短板 激活力 强内涵 增效益 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5-11.
[5] 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大视野,2020(03):6-7.
[6] 夏建国.深化产教融合 加快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