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探究

2021-10-31王蓓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课程思政

王蓓

摘  要:高职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基于此,本文以《烹饪营养学》为例,充分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如提升教师思政意识、提高思政育人成效等。

关键词:《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TS972.1-4;TS201.4-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課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一、充分挖掘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多方元素

(一)明确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烹饪营养学》课程是集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旨在运用现代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来研究食品的营养价值、选料搭配及烹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营养问题。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课程标准,按照“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理念,在多方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下,确立课程的思政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并在潜移默化下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健康中国从我做起的责任感。

(二)找准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契合要素

思政教育与教学设计并不是割裂的两条平行线,而是有机交融的共同体。本着见微知著的原则,通过梳理《烹饪营养学》的教学内容,将思政育人要素,多维度穿插其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成效,见表1。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一)提升教师思政意识

首先,对照标准,提升信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3]。教师要对照标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其次,用好课程,助力思政。《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阶段,应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用好课堂讲坛及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增强其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①。

(二)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要点。“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引领。找到前面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交集,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讲授的知识点中[4],形成“混合”。以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先明是非曲直,后明道路方向,再明如何作为,形成“化合”。通过不着痕迹的对接,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其次,用准课程思政的策略。在《烹饪营养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注重理实一体,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思政育人方式,采取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旁征博引法。比如通过经典事例阐述我国中医饮食养生在营养学发展史的重要贡献,讲述辨证施治与医食同源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二是头脑风暴法。比如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看望肝病患者合适送什么礼品;为了减肥,采用生酮饮食是否科学等。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找出正确的方法,并明白饮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是正确的,进而让学生把握重点,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人生观。三是任务驱动法。比如讲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时,让学生提前进入社区收集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了解其从事的活动,并测算出一日的能量消耗,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测算的结果编制合理的食谱,并利用周末时间进入社区进行实际宣传。以此增加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心,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优化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首先,加大对教师课程思政的绩效考核。课程思政绩效考核是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教师课程育人主体责任的重要推力,明确要求教师在教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中体现课程思政[2]。绩效考核应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育人导向,突出教学相长、思智相促、知行合一。具体的关注点包括:一是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程的自身特点;三是课程思政的视域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符合专业的发展规律;四是课程思政的时效是否得到提升,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课程思政的达成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社会期望。其次,完善对学生思政成效的考评体系。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即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课程思政的成效如何,还需增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具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校外评价有机结合;二是教师家长评价有效融合;三是学习与生活评价高度契合;四是过程与终结评价深度综合。

三、结语

作为高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背景下,要注重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烹饪营养学》这一职业发展平台的必修课程中[2],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孟庆瑜,阴冬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N].人民日报,2021-06-08(13).

[2]张要军,等.“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77-80.

[3]李方.助力“筑梦人”——聚焦“四有”目标做好教师培训[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5):7-10+32.

[4]李楚玉,等.卤代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1(3):202-206.

[5]李宝昌,国丽荣.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329-331.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