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2021-10-31陈增锋 赖仕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能力提升大数据

陈增锋 赖仕贤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利用好大楼据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数据思维,将有力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本文基于当下高校利用大数据的现实情况,结合高校治理对大数据的需求,分析二者契合的可能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数据治理方案。高校需在更新观念、优化平台、注重分析,不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9.2;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不仅是技术上的概念,已经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许多新的变革。按照学者的普遍观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同信息内涵基本相通,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信息均可以用数据来表达,所有数据均可能成为信息[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对高校治理中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运用,为改进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将是高校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大数据管理现实情况

(一)观念落后

高校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或大数据思维开展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观念的落后[2]。高校管理者已经普遍意识到大数据将为高校管理带来巨大改变,但是在思维观念上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理念推进高校治理,能促使治理体系和能力产生质的飞跃重视不够。这些观念上的落后导致高校现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及时改变,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大数据治理水平。

(二)信息孤岛林立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也更加趋于精细化,校内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边限也更加明晰。管理精细化在提升管理科学性的同时,也导致了数量信息的协调困难。由于校内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同,在服务师生的范围、内容以及收集信息的需求上也存在极大差异,因此,不同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各部门只关注本部门所需要的数据,缺乏全校数据信息的整体统筹。一些高校在校园内部的数据管理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人事处有人事系统、教务处有教务系统、学工处有学工系统,数据权属分割、数据标准不一。而且这些系统相对独立、难以互通,无法及时集成共享,最终让数据信息孤岛林立。不仅高校内部,在高校与高校之间,也缺乏互通共享的工作机制,这也极大地影响数据的整合应用。

(三)专业队伍缺乏

随着各高校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部分高校还购置了先进的大数据管理软硬件设施。但是与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却忽视了对大数据管理专业队伍的培养。这直接导致在各高校收集数据后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稍显落后,没能体现出大数据管理应有的内涵和实质,这种重技术而轻分析的做法,显然无益于高校管理的改进,使大数据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在高校治理中发挥不够充分。

二、高校治理能力对大数据的需求

(一)对大规模数据的需求

在网络大数据时代,大众只要采取恰当的搜索形式,便可以迅速获取海量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运行资料等数据信息。这种大规模收集数据的优势,正是高校提升治理能力所需要的。当前形势下,高校治理对大规模收集数据的要求更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在开学返校前,各高校需要跟踪统计散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师生活动轨迹和健康信息数据。这一目标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二)对快速度提供的需求

当面对时效性强的任务时,传统数据的呈现过程和传递速度不尽如人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数据的快速优势更容易突显。随时随地的数据更新,不管是对决策还是研究,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潜在价值。大数据时代快速便利的信息传递及更新,将对高校治理者产生巨大的资源支持。

(三)对真实内容呈现的需求

真实而客观的数据呈现方式,可以给治理主体提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宝贵资源。真实性是大数据的一项关键特征,在前期传递过程中,不会受到带有明显目的性的干预。先有数据后有目的的形式,增加了高校治理者对于数据应用的动力,这无疑又让需求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治理能力的路径

(一)更新观念,提升治理主体的大数据意识

应用大数据推进高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治理主体要更新观念,树立和培养大数据意识和素养。从高校决策层面上,高校领导层要树立起大数据思维和治理理念,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在全校推动形成大数据管理文化,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执行层面来看,要注重管理人员的数据思维和素养培养,要让参与高校治理的每位成员都具有较高素养,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有意识地收集有价值、准确的数据信息[3],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找出关联性,指导各种决策实现科学化。因此,要对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数据获取、分析、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不同的管理领域提升数据的应用水平。对于大数据各类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人员,更是要从专业角度不断跟踪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前沿,让高校大数据管理始终能够跟上时代脚步。

(二)创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调动智力参与者的积极性

大数据治理需要引导校內外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从被动的管理转为积极的治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从不同的主体利益考虑,建立起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互助多赢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一,打造统一标准、互通共享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是创建科学组织管理模式的前提所在。要在高校现有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用平台。校内各部门以及对外联通的数据都应该基于同一平台,通过同一标准和规范实现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系统互联互通,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问题,改善数据杂乱、互不相通的局面。同时,让被治理对象充分感受到使用大数据平台给个人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

第二,提供智能的数据应用,让被治理对象充分感受并乐于使用大数据平台。除了前者所言,让原先部门割据、分散的大数据应用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除了消除信息孤岛外,还要让被治理的师生乐于并熟练使用统一平台。只有被治理者的使用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积累足够数据,为之后做好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足够样本。比如,在智慧校园App上,既能用于每日健康申报,又能查看图书馆的借阅情况等。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校园所有学习、工作、生活的运用,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并乐于使用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的成果,为治理提供更多数据。

(三)增强数据分析处理水平,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提升大数据意识、优化组管理模式,收集治理数据,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办学治校的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增强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借助数据把握办学各项资源间的关联性。从根本上讲,高校治理是对高校校内及校际资源的合理分配过程。利用大数据的优点在于能主动发现不同办学资源要素及其支撑下的系统、业务等相关性,避免各单一要素在数据积累方面的片面性与有限性,在数据平台内,用全局性数据来分析并应用不同要素间的这种关联性。

第二,借助数据提升决策的合理性。作为决策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步是充分收集治理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步是在各类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方案,第三步是在不同的工作方案中择取最优方案。如果在此过程中融入大数据的内容及手段,可以让决策前的准备工作更充分,决策的准确度与实用性更强。

第三,借助数据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多维度的,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既有课堂又有实践,不同的评价对象以及信息要求的收集都能影响评价的合理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升评价收集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既可以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又可以提前自我评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借助数据实现管理扁平化。大数据的便捷性能让师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减少层级,打造扁平化治理体系。同时大数据的整体思维和统一的平台构建,也能让师生掌握更多全面的信息提升对学校治理的整体认同感,不断提升学校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参与文献:

[1]马中英.大数据时代大学治理能力提升的双重境遇与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1-35.

[2]汤贝贝,薛彦华.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转型:機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9,7(2):77-86.

[3]汤贝贝,薛彦华.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转型: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9,7(2):77-86.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能力提升大数据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