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探寻

2021-10-31陈静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英语

陈静芳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理念指导,将从课内和课外入手,探索英语教学中 “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从而为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提供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思政;路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与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日剧增,这意味着国家需要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所有学科课程教学中,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初中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明确指出: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各学科教学的新理念。在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深化学科核心价值观,促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及创新教学方法。英语课程作为基础主学科之一,是青少年的必学科目,它将伴随青少年很长一段时期。而且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另外,初中英语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社会人文、国家、科技发展、人際交往、环保、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活动,那么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英语教学发挥主学科优势,融思政教育于日常教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政素养也能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英语教学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

英语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必修学科。学习英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国际视野,理解西方文明,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然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其背后承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会极大影响学生的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对学生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掌握。同时,课程内容设置以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为主,呈现的是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忽略了中国本身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崇洋媚外,以追捧西方文化为荣,甚至全盘西化。但是对于本该熟知和认同的中华传统节日及优秀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微,更不用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甚的是,不加批判和甄别地输入西方价值观,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出现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观念,从而动摇学生的理想信念或扭曲其价值观,阻碍学生在新时代下的个人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不用说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英语教学要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这样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深化对祖国文化的理解,热爱祖国,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之为祖国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

二、探寻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以育人为主旨,思政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即从课内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活动,两者可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下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课内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要实现英语课程思政,就要抓好课堂教学。

1.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不同课型目前广州市所用英语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ENGLISH》,共6本教材。教材内容的每个单元以一个中心主题呈现,包括Reading、Listening、Grammar、Speaking、Writing、More Practice等课型。教材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这套教材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也有相应的文章与之对应。这些主题涉及思政教育的很多方面,例如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孝敬父母、热爱科学、乐于探究、诚实守信、热心公益、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交际、热爱文学艺术等。教师可以整合整个单元的内容,开展单元主题教学,将主题贯穿于不同课型之中。而每个单元主题都可以融入与之对应的的思政资源。例如,7A unit 4 Save the trees(保护树木),主篇章讨论了树木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指出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其思政教育资源就是激发学生爱惜树木的意识,培养学生环保生活的态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做地球的朋友。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可以将该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开展阅读课型时,可播放有关树木重要性的视频,以及展示图片关于学校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破坏树木的行为,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我们可以做哪些去保护树木,从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这就是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环保的有效途径。开展语法课时,可以展现种树的图片,提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规则,在情境中领会语法知识而不是生硬地讲解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同时,学生可以认识到怎么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开展听说课时,学生学习课内松树的相关知识后,可以介绍其他不同的树木及其不同作用,进一步了解树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保护树木,人人有责。开展写作课时,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制作一份宣传保护树木的海报,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去制作海报全过程。将课堂的写作任务成果线下线上展示,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树木,保护地球。在整个单元教授的同时,可以引入并让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这些当代重要的思政观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念。这就是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思政让英语教学有了灵魂主线。该套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这样,英语课程思政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又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借助新兴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融思政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得益于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多媒体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加入视频、音频、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进行学习或依托互联网平台如微信、腾讯会议、QQ等开展线上教学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教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又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认同,更有效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8B 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阅读课时,课前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介绍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技艺,让學生认识并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然后进行头脑风暴,谈论学生各自知道的中国传统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技艺,并利用图片或动画,用英语复述传统技艺,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传统技艺的价值与传承,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技艺的时代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挖掘传统技艺的现代元素。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视频介绍一种中国传统技艺并发布到学生app人人通空间,让更多学生了解到更多中国传统技艺,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引发对优秀传统技艺如何传承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融思政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二)课外学习活动

课外学习活动也是实施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

1.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寓思政教育于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和思政理念,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加强学生的文明素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教师可以开展英语周一系列活动:以“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为主题的英语书法大赛,以“Sing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为主题的英语唱歌大赛,或以“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my heart”英语演讲比赛,或以共产党伟人事迹的阅读知识竞赛,或者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英语手抄报大赛并展示等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了解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认清自己的理想抱负,从而为祖国的发展发奋学习。又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初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为主题的英语辩论赛。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当代社会时政热点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写作等英语活动,或组织开展与中西方传统文化相关的戏剧表演等。学生可以从这些主题鲜明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并培养创新和批判精神。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团队日,假期时间等参加志愿活动如垃圾分类、去养老院探望老人等。从而将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志愿活动中,增强社会和公民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践能力。

2. 利用互联网,开发英语课程思政新阵地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线上教育兴起,教师应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由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及资源共享等优势,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和甄别,向学生推送最新鲜的思政材料,在微信或QQ班级用英语开展话题探讨;也可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推送有思政主题教育意义的资源,让学生观看后用英语写心得体会;或借助英语学习APP进行阅读、朗读打卡,丰富课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利用学科微信公众号,推荐一些精美的英美文章,进行线上诵读展示等;也可在寒暑假,给学生提供线上互动直播课,组织学生跨地区交流,甚至跨文化交流,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其文化差异意识。教师也可以自己开发设计一些英语思政专题,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英语课程思政新阵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其获得有效的思政熏陶。互联网让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政功能,使其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

我国现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更加注重“为谁培养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形成英语“课程思政”是势在必行,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作为英语教师,应积极在英语教学中探寻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玲玲.“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究[J].品位·经典,2021(10):136-139,153.

[2]马路倚,宋红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1(02):112-115.

[3]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黑河学刊,2019(05):105-108.

[4]孙光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1):168-169.

[5]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7]闫虹,杨玲玲.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7):56-57.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