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新思想、拓宽新语境、描绘新时代
——当代漆画宏大主题性创作思考
2021-10-31黑龙江大学
张 雷 黑龙江大学
一、宏大主题性创作是一个画种成熟的标志
宏大主题性题材创作是指具有明确思想目标,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的作品创作。其要求创作者不仅要善于洞察和捕捉现实生活中美的元素,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和艺术形象,还要深入挖掘历史题材、现当代题材,从而创作出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发扬现实主义传统,彰显国家精神、塑造国家形象。宏大主题性创作是创作者造型能力和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史积淀,具备通过形式要素进行内涵表现的能力。宏大主题性创作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画种所应该担负的国家使命,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漆画作为独立画种被确立时间较晚。由于复杂的工艺,神秘、绚烂的画面效果,加之脱胎于古代漆器的前世背景,使漆画创作与装饰性、唯美化、图案化特征无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此外由于早期漆画创作者多为漆工匠,受艺术修养的制约,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受到束缚,渐渐与其他画种拉大了距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自省,特别是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漆画已渐渐摆脱小品形式,作品表现范围不断拓宽,创作维度不断延展,表现语言愈发成熟,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工艺装饰画的特征。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是关注视角和表达语境的扩大,一些创作者开始将创作触角伸向社会生活、人间万象、时代变迁、家国故事。作品题材开始多样化,技术不断突破,可以说一个画种正在从青涩走向成熟。正如漆画艺委会主任陈金华所说,是否能够表达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气派,产生具有重大历史题材宏大主题性创作的作品,是一个画种成熟的标志。
二、漆画发展历程中主题性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
梳理漆画历史不难发现,漆画家很早便开始了宏大主题性创作探索实践。《中国现代漆画文献论编》中就收录了20世纪20年代吴埜山创作的一批金漆人物漆画《孙中山像》《林森像》,这是目前已知的以漆为媒材进行主题性人物漆画创作的最早个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漆画吸收了越南磨漆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结合千年悠久的传统技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六七十年代,以蔡克振、乔十光为代表的漆画开拓者结合时代特点,革新工艺技法,为漆画创作和教学体系的形成积累了经验。这一时期典型作品有乔十光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草原新兵》《红色娘子军》《独立》,蔡克振的《劳动组》《丙辰清明节》《他在丛中笑》《功成不必在我》等一批现实主义漆画作品。与此同时,四川美术学院漆画创作组创作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时代特征浓郁的经典之作,杨富明等创作的《寻医》《长征路上》《遵义》《火车头工人》等作品是重要代表。在1984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美展成为漆画开门立户的重要标志。乔十光的《泼水节》、唐明修的《曝日头》、郑立为的《拉网》等作品受到广泛赞誉,现代漆画已经从工艺小品画逐渐发展成熟。正是这些漆画前辈的积极探索,为后辈在创作上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此后产生的一大批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带有主题思想性的作品占了相当大比重。如陈立德的《皓月红烛》(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以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为主题,表达了海峡两岸难以割舍的血肉亲情;李永清的《永恒的记忆》(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致敬了那些长征途中长眠于草地中的红军英烈;张玉惠的《盛世花开》(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表现了新时代的少年风华正茂,像花朵一样盛开绽放,寓意着强国大业后继有人。这些作品或以鲜明主题,或以宏大的场景,或以唯美的叙事传递着时代声音,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动形象,代表了当代漆画创作的最高水平,成为漆画宏大主题性创作的优秀典范。
在创作实践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有很多艺术家和学者指出了漆画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指明了未来的创作方向。蔡克振在《漆画刍议》中指出:漆画艺术功能虽有局限,但同样可以产生重大主题性、历史性的经典之作,如越南磨漆画在表现军事、历史题材,讴歌英雄人物,描写宏大场面等方面值得借鉴。张世彦在《回归自我、回归父老》中讲道:漆画在壁画领域可以有更大作为,应该加强大幅面、大体量的创作研究,漆画的语言特征需要开发和挖掘,创作应该从甜美小品走出来,回归父老,远离功利。尹呈忠在《漆画的绘画性及其人文表达》中提出:漆画相较于其他画种的当代表现而言,显得有些自成一统,虽然没有某些当代艺术的玩世和颓废,但是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或是注重生存体验,自得其乐,陶醉于材质的美与技巧的巧。漆画应该更多地浸淫于唯美、华丽与富贵,以及精神层面的表达、艺术图式的构建与形式语言的探索。
可以说,当前漆画创作虽然也产生了一批现实题材的主题性创作优秀个案,但是大多数作品对于观念表现和情感诉求难以深入挖掘,多流于表象,未能触及精神层面的本质命题。具体表现在:其一,现实题材创作不足,城市建设、生活一角、优美自然等多见,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难以触及;其二,内容流于生活表面,都市生活、时尚人物等关注较多,行业人群、文化生活、老年群体等内容缺乏关注;其三,历史题材、英雄主义题材鲜有触碰。究其原因,一方面,市场因素的驱动,很多创作者注重个人语言和形式突破,对主题创作和挖掘缺乏热情;另一方面,漆画创作者中年轻人居多,普遍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历史人文知识的积累。宏大主题性创作中人物、场景刻画等对创作者造型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这些复杂问题让年轻群体望而却步;另外,漆画自身技术还需要有更大突破,以避免其他画种的复制和模仿。
三、当代漆画重大题材创作的优势和特点
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明确指出反映人民生活、关注时代变迁、颂扬时代英雄的艺术创作是新时期美术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一大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脱颖而出,掀起了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新高潮。现代漆画的主题性创作需要跟上时代步伐,需要深入研究,寻求新的突破,在主旋律创作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一)漆画在国家气派和民族精神塑造上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当代中国漆画已过而立之年,基本面貌已经日趋成熟,技艺层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过去的“小”画种已经显示出特有的视觉张力。漆画创作应该探索出与其他兄弟画种的区别,描绘、塑造出典型性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完成好彰显时代精神、提高思想水平的时代命题。
(二)中国漆画更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品格和人文底蕴,承载更多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想
中国大漆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品格、诗意情怀,更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由“技”入“道”,是具有本土意义的民族工艺形态。因此,在叙事铺陈、形象塑造、意境表达上,更需要探索适合本画种自身的主题性创作范式。要考虑个体的图示语言塑造,执着于技术的实验性和题材的多样性研究,对于观念表现和情感诉求深入挖掘,要解决流于表象问题,要有触及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图1)。宏大主题性题材创作并不是对已有漆画创作规律的形式束缚和硬性捆绑,而是探求表现空间可能性的实践,是实现更多不同风格面貌的有益探索,是诞生漆画“中国精神”作品的催化剂。当代漆画的宏大主题性创作要在主旋律创作中既保持画种的独立性,又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面貌,在传统形态的创作方法中实现新突破。
图1 《我们都是逐梦人》(漆画) 张雷/作
(三)新时代漆画主题性创作的理论和实践积累
对过去漆画主题创作经验和图示进行梳理,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再现式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可以借鉴中、西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在叙事、布局、人物塑造方面较为成熟的表现样式;间接表现通过借用物象,以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段进行具体形态的塑造,形成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二,意象式表现。这种表现形式更接近于中国漆文化自然属性,其表现形式为写意和象征,既能够观照传统,又能够体现当代形式语言的创新价值。有些内容已经具备现有图示经验做参考,有些内容暂时还无法形成图示语言,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和可能。
(四)宏大主题性创作图示和艺术语言的特点,既有国家形态的美学规范,又反映了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今天不能满足于对技艺的传承,不能止步于对前辈宝贵遗产的继承,而应该把握时代方向,着力于创造性地转化与发展。通过作品引导公众审美风尚 ,着力于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发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要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一带一路”、社会民生、美好生活的“中国梦”等多角度进行素材的选择。中国漆画创作纵向承接千年传统,横向参照其他画种的经验,造型严谨,技法多元,具有中国传统审美内涵。宏大主题性创作是新时期美术创作发展方向,是美术园地“百花齐放”中重要的一枝,也是一个画种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画像”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回望历史,着眼未来,漆画始终在摸索前进,一次次经历“凤凰涅槃”后“浴火重生”。今天漆画已经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从更多角度、更多层面推动创作的健康发展。可喜的是,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程向军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念馆序厅创作的大型漆壁画《长城颂》从主题性和艺术性上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树立了漆画主旋律创作的新标杆。王向阳创作的江西红色人文系列漆画作品《信念——党的历程》《信仰——方志敏》《邝任农将军》《城市琴弦》等为宏大主题漆画创作增加了鲜活案例,成为红色题材作品的新典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漆画创作中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重大题材的优秀作品,彰显国家气派、塑造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