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1-10-31王丹谊卢巧莉

天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线织物技艺

王丹谊 卢巧莉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蚕桑丝绸在文化的河流中熠熠生辉。中国的织造业十分发达,从已发现的人类群落遗址中发现,中国手工织物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千年之前。宋锦是我国的三大名锦之一,至今仍焕发独特魅力。苏州宋锦以图案精致、色泽华丽、气质高雅为特色,独具传统韵味。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历史、政治、经济的共同影响下,而造就的具有富丽典雅美学特色的织锦。①吴玉青:《苏州宋锦的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成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2013。宋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工序繁多复杂,制作精细讲究,融于道道工序中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其不仅仅只是一项技艺,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一、苏州宋锦的概念与分类

(一)苏州宋锦的概念

“锦”是一种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的纺织品,锦类织物是古代最贵重的织物,在丝织品中是最精巧华丽的品种之一。宋锦形成于两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带有宋代上层社会的审美特征。宋锦指以经纬线同时显花的织造技艺,在继承宋代织造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以经面斜纹作地、纬面斜纹显花的特色锦,又称为宋式锦或仿宋锦,统称为宋锦。②钱小萍:《宋锦的研究与传承》,《丝绸》2015年第1期,第1-7页。苏州得益于地域优势,经济富饶,丝织技术发达,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由于当时苏州地区的织造技术水平较高,所生产的宋锦质量上乘,在此时期宋锦逐步兴起,故又称为“苏州宋锦”。

(二)苏州宋锦的分类及特征

宋锦根据工艺的粗精程度、品质的优劣、织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可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类,各具风格,各有用途,其中大锦又分为重锦和细锦。③荀德麟、刘志平、李想、贾新:《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第108页。因此,也可将宋锦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

1.重锦

大锦中最为贵重的是重锦,织物厚度最厚、工艺最复杂。最初,它与蜀锦的经线相同,以精炼染色的蚕丝作为经线,后经发展有所变动。明代时期,重锦的织物结构开始采用两组经线,其中一组是精炼染色的桑丝股线作地经,又称底经;另一组是单根生桑丝或较细的浅色蚕丝作面经,又称接结经。④朱艳:《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研究与仿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2008,第14页。它的特色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纯金线,一般用来装饰主花纹或用作花纹的包边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在花纹的主要部位作装饰。①陈小萍:《中国宋锦》,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35页。其结构精密考究、质地密实透气、层次分明。重锦中的图案类型丰富多彩,大多为仿古图案,其中较为常见的图案有植物花卉、龟、八宝等,主要适用于装饰宫廷、殿堂里的巨幅挂轴及各种陈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乾隆时期的《彩织极乐世界图轴》(见图1)就属于重锦,《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堪称宋锦的极品,在画面中除了有人物佛像,还有瑞气氤氲、巍峨宫殿和奇花异草,画面表现力强,充分展现了重锦高超的艺术技巧。

图1 重锦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

2.细锦

细锦(见图2)是宋锦中最常见的品种,其织造技艺、织物结构和装饰图案风格与重锦类似。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底经原料的不同及图案花色表现手法的不同。底经原料方面,细锦底经采用精炼染色的蚕丝线,而重锦则采用蚕丝股线;花色表现手法方面,细锦常用短跑梭来表现主体花纹,用长跑梭来织造纹样图案的包边线,而重锦的花色表现手法则与之相反。细锦在选材、纬线重数上要比重锦简单一些,厚度适中,容易生产制作,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贵重书画的装裱和贵重礼品的装饰等方面。例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柿红盘绦朵花宋锦由明代苏州地区织造而成,是细锦中的精品。整体图案布局均衡,画面平衡,运用恰当的几何花纹展现出古朴之美。

图2 细锦 《龙纹球路锦》

3.匣锦

匣锦(见图3)属于宋锦中的中档产品,与重锦、细锦相比,其在织物结构、经纬材料等方面要简单得多。从织物组织结构来看,匣锦为纬二重或纬三重结构,其中地部表组织为经线与地纬交织成的六枚经面变则缎纹、背衬纹纬纬浮;从经纬用料上看,经线一般采用精炼染色的桑蚕丝股线,而纬线则用染色的桑蚕丝线、棉纱或真丝色绒。②沈慧、朱艳:《苏州宋锦的演变及其价值》《四川丝绸》2006年第4期,第49-51页。在织造过程中,匣锦多采用一把短跑梭和二把长跑梭,其中短跑梭用来更改花纹的色彩,起到装饰作用;长跑梭用来织造地纹与花纹,起到铺垫作用。匣锦是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而成,花纹连续并左右对称,用于装裱屏条、书画立轴等,通过匣锦的点缀可以增添物品的古典气质。

图3 匣锦

4.小锦

小锦(见图4)是宋锦中派生出的中低档产品,生产结构简单,工艺精简,制作工艺与宋锦有所差别,常用于装裱。小锦多数采用单经轴织造,经线采用彩色精炼桑蚕丝,纬线采用生蚕丝,组织多为缎纹、小提花或变化斜纹等,与经锦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以经线显花,如月华锦、水浪锦等。因小锦的经纬密度较小,故其所织造的织物手感轻薄,可用于装裱或制作锦盒等。此外,小锦质地柔软、布料坚实,通常是用天然蚕丝织造而成,在近代常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

图4 小锦

二、苏州宋锦的织造技艺

宋锦的生产工序复杂繁多,从缫丝、染色到成品,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宋锦的织造技艺在继承唐代蜀锦织造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组织结构上应用经纬三枚斜纹,经纬线同时显花;在工艺技术上经向应用接连经线,纬向应用抛道换色。宋锦织造主要有以下三大工艺。

(一)起综和压综工艺

根据传统宋锦的组织结构特点,它有地经和面经两组经线,故宋锦织机除了束综花楼装置外,还设有起综和压综装置。①钱小萍:《宋锦的研究与传承》,《丝绸》2015年第1期,第1-7页。

(二)双经轴工艺

根据宋锦面料的要求分为底经线和面经线两组,由于这两组经线原料的厚度、组织结构和织造缩织率不同。因此,需要分别采用两个经轴才能保持布料张力的平衡状态。

(三)抛道换色工艺

宋锦在继承唐代纬锦多重色纬显花的基础上,发展了抛道分段换色工艺,通过不断改变色线,使纬线色彩种数远超纬线重数,并跨越花纹循环的艺术效果。这是宋锦织造技艺的一大进步,通过该技术使得在不增加纬线重数和织物厚度的情况下,还能丰富织物表面的色彩,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增加织物的厚重之感,还使色彩更加丰富,甚至可以达到整匹面料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

三、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活态传承

对于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首先是对一系列宋锦传统技艺的挖掘、研究和恢复,包括织物结构、织机、工器具、原材料、产品、花色和加工工艺等。②同上。活态是指如今还存在大众生活中并且有人在带动发展的一种状态,而传承是需要依靠活态来进行下一步的发展。活态传承能达到保护非遗的终极目的,它是在非遗形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进行传播与发展的传承方式③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界》2013年第4期,第67-68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的审美情趣也随之变化,导致宋锦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苏州宋锦的传承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献记载中的大量宋锦已经失传,单靠文字的描述我们难以领略到宋锦当初的秀雅和夺目光彩,且如今出土的部分宋锦残片也因为没有得到合适的技术保护而逐渐碳化,增加了修复传统宋锦纹样的困难。

第二,宋锦的织造工序较为复杂,且效率低、造价高,导致其难以大批量生产、销售。即使目前快速发展的织造技术解决了很多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所织造的产品质量优越,但由于苏州宋锦自身织造工艺的局限性使其造价相对其他织物颇高,在商品社会的竞争中不占优势。

第三,除了宋锦自身因素外,还存在许多外部因素,如大众的审美倾向和消费环境的改变。在现当代,由于受到国外极简主义审美思潮的影响,无论服饰还是产品,人们更青睐于选择简洁舒适的风格,然而宋锦纹样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繁复多变且装饰性极强的特点,同大众审美喜爱的风格有所出入,使其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占比极小。

上述种种问题表明对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不能原封不动地搬运,而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其得以“活化”,在保留其内核不变的情况下对形式进行更新换代,用现代的语言讲好传统宋锦织造技艺的故事。我们不仅需要继承宋锦精良且独特的织造技艺,更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再创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延续。

(二)创新发展的路径

1.打造非遗文创IP,借力新媒体传播

利用新媒体手段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发挥。苏州宋锦织造技艺所展现的非遗文化具有很强的可探求性和动态性,需要通过合适的载体和新颖的表现形式重新去阐释苏州宋锦的文化内核,所以可以通过打造IP形象将其文化内涵的形式丰富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用大众所能接受的、新颖的方式提升大众对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认知和喜爱。同时,还可以形成各种衍生品,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以打破次元的文化传承形式为例,游戏《天龙八部》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共同打造了“千秋锦绣”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共创让宋锦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同时,游戏团队与宋锦制造技艺传承人钱小萍老师合作,共同将游戏中的宋锦布料实体化,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再现宋锦的独特风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游戏的结合,给传统文化的传承烙上“互联网+”和青年特色的烙印。

2.非遗跨界融合再创新模式

通过多种尝试,突破传统的传承形式,寻找创新点,以活态传承的理念动态地传承宋锦织造技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融合创新的新模式,苏州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人士合作,共同探索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文化力量。例如,可以与设计师合作,通过设计师的专业创作将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所描述的工艺过程可视化,并通过设计语言丰富其艺术表现性,在保证工艺准确可识别的情况下增强视觉美感,提高观众对其的兴趣。同样,传统工艺品需要创意来更换面貌,体现时代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将各类物质载体同苏州宋锦的象征符号相结合,以鞋包、服饰以及其他工艺品为载体,将苏州宋锦的文化内涵通过再设计、再加工的形式再现于大众生活中。

3.通过数字化再现苏州宋锦织造技艺

数字化展示的目的在于利用现代数字视听和互动交流来展示传承人的整体技艺状态,并且在不影响传承人正常生产生活的状态下,便可将相关技艺的表现形式及其流程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展现给观众,并且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展现苏州宋锦织造的整个动态过程,再配合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与观众产生互动,在丰富视觉效果的同时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增加参与度,加深对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线上数据库系统,收录关于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相关资料信息,作为再设计的素材库,为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奠定素材基础。

四、结语

苏州宋锦作为织锦中的典范,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织造技艺独具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但由于在传承的过程中,宋锦织造技艺相关资料缺失较为严重,很多技艺已经无法再现,只能通过一些图片了解其织造出的花纹样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传统技艺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途径,通过现代化的创新手段,可以使其焕发新的光芒。苏州宋锦在现代艺术语言的演绎下,已不仅仅局限于表现江南地区的风格特点及文化,而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相融合,提高宋锦产品的文化属性,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革新。

猜你喜欢

经线织物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