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峙岩山寺文殊殿佛传图像人物首服浅考

2021-10-31王婷婷赵建中

天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髻壁画佛教

王婷婷 赵建中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繁峙岩山寺地处五台山北麓,原始建筑修建于唐宋之际,宋宣和七年(1125年)被金占领,归为代州管理。金太宗为安抚民心和获得宗教支持,组织重修岩山寺并举办水陆法会时绘制了壁画。岩山寺现存壁画集中在文殊殿内134.42平方米的四壁,所占面积总计97.98平方米,是一堂罕见的大型壁画。[1]潘絜兹先生对于岩山寺壁画艺术价值给予超高评价:山西省南有永乐宫,北有岩山寺,堪称寺观壁画的“双璧”。[2]这是对岩山寺壁画艺术价值的极大肯定。金代留存的绘画作品较少,岩山寺壁画是其寥若晨星的珍宝。

首服自古就是等级的象征,《释名·释首饰》记载 :“士冠,庶人巾。”“冠”在我国古代是关于等级地位的尤其重要和特殊的形制符号标记,它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它是贵族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平民百姓没有戴冠的可能。本文通过梳理壁画里不同场景的人物冠弁可以更好地领会岩山寺壁画艺术和宋金人文历史的发展。

一、 壁画人物首服特色

岩山寺现存壁画绘制于文殊殿四壁,东壁为鬼子母揭钵图,北壁是五百商人入海坠罗刹国,南壁两侧描绘殿阁楼台和供养人,侵蚀严重。关于佛传图像则主要是集中于西壁,内容为佛本行经变,以一座宫殿为主体,其上下左右描绘了一些体量较小的建筑物和山石树木,反映了释迦牟尼乘象入胎、蓝毗尼园诞生、沐浴灌顶、太子学艺、宫中娱乐、出游四门、逾城出家、山中苦行、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双林入灭等一生的行履法绩,其间还绘有反映宫廷生活的场面。

古代首服分为三类:冠、巾、帽。三种首服用途不一,扎巾主要为了敛发,戴帽为了御寒,戴冠为了修饰。岩山寺佛传图像中这三类都有绘制,在百官朝贺图(图1)中官员呈四列四排附身朝拜,第一排官员头戴进贤冠,冠梁后翻,顶缀翠珠,额前虽未完全展示出来,也应有博山、金蝉,冠后有高高的颜题。释迦牟尼说法图(图2)中释迦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位手持笏板、头戴通天帽的天官,但壁画脱落较为严重,依稀可以看见两个通天冠有宽宽的冠额,从冠额及笄两头悬挂一蓝色细纮经耳后至额下为一封闭环,直垂而下。左边的天官帽身饰有等距离的直线纹,就是通天冠的梁数,右边的天官梁数不太明显,但可以看见有一绿色条状、两边角形的装饰物,绕于冠前,角外翻。宫廷生活中太子在宫中与王公贵族骑马射箭、用手掷象等宫中生活场景(图3)中,头戴束发的小冠,在壁画上被绘以沥粉贴金,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商贾和平民百姓头上多为裹巾和折帽,分散在净饭王宫城门外,尤其是南隅上的酒楼市井图(图4)中居多。幞头是由巾发展而来的,西壁中下处题记“此是生下太子挝鼓报喜之处”,旁边有一仪仗队,8位侍从头戴交脚幞头,有额花装饰;2位举幡侍从头戴硬裹乌纱帽。下处的百官朝贺图中后面三排的官员头戴硬裹直脚幞头。穿插在太子离宫出游(图5)、朝廷议事等场景里戴直脚幞头的官员众多。而在戏婴图中鬼王半支伽身着宋朝官服,头戴软脚幞头,鬼子母在旁一身官宦之妻打扮,梳高发髻,怀中抱着小儿。壁画中也有很多其他女性形象,身姿婀娜,发式繁多。西壁左上角题记“摩耶夫人攀无忧树降太子处”(图6)有三位贵妇人作王妇装扮,最前方装扮华贵的为摩耶夫人,头梳高发髻中的蟠发髻,双根扎彩缯,发髻饰以鲜花。大袖长裙,人物姿态雍容华贵,上身微微前倾,左手扶领携的一众侍女发式简单,梳高发髻,髯根扎彩绳。总观壁画中宫娥、侍女、仙女、乐妓等这些女性形象,发型种类众多,有螺髻、棰髻、双髻、旋髻、插花髻、双环髻、抛家髻、飞仙髻等,以花和彩绳装扮。在太子苦行牧女献乳场景中,牧牛女也是发髻高竖,并梳有两根发辫。总体来看都是高发髻,以花为配饰。

图1 百官朝贺图

图2 释迦牟尼说法图

图3 太子骑马射箭图

图4 酒楼市井图

图5 太子离宫出游图

图6 题记“摩耶夫人攀无忧树降太子处”

二、首服的文化内涵

“冠”这个字不是指一般的帽子,它是礼帽的总称。在我国,帽子远古就有,中原人戴帽,到魏晋南北朝才流行,便帽的总称叫“帽”,而“冠”虽然偶尔可以指便帽,但是仍有一定的礼仪色彩。进贤冠(图7)的冠框轮廓多变,在汉代进贤冠上的梁数就已经有了严格的“级别分等”,宋代冠分七梁、五梁、三梁和无梁,以七梁为最高官级,戴五梁或七梁进贤冠的在额前饰博山、金蝉。为文官和儒士所带的朝冠,因文职官吏有向朝廷引荐能人贤士的责任,故以“进贤”之名。宋史也明确记载进贤冠搭配红衣红裳。在百官朝贺图中,第一排官员身穿红衣,并结合宋朝重用文官这一史实来看,应为高级文官或帝王封爵者。

图7 进贤冠

通天冠(图8)是皇帝专用朝服,其地位仅次于冕冠。其造型各异,《宋史》记载: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冠后没有像进贤冠冠后突出的纳言,多在上面饰有宝珠尽显华丽。

图8 通天冠(左边天官、右边天官)

小冠(图9)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隐士戴的束发小冠,另一类是武将戴的束发小冠,造型多变,装饰不一,难以考证其出处。[3]贵族们佩戴的小冠显示了他们高贵的身份,形状类似通天冠,卷梁向后旋转而下。

图9 小冠

裹巾(图10)又叫幅巾,历史来源悠久,中国汉族男子的传统发式是将头发向上梳起,然后以布包发,聚拢成一个顶髻。裹巾在宋代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社会风气流行淡雅恬静之风,服装风格崇尚简练、质朴,因此裹巾在一些文人、儒生的推行下重新流行,样式多样。南隅上的酒楼市井图中还有几位头戴东坡巾(图11)的人物,以苏东坡命名,又称“乌角巾”。其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装束为野老闲居服饰,和闹市中劳动人民服饰分开来。

图10 裹巾

图11 东坡巾

幞头大约形成于北周前后,就其功能而言,可溯及先秦甚至更早就存在的巾子。最初是由一开全幅黑色罗帕向后包裹发髻,两脚较长并系结于脑后,使之自然垂下,造型简单。发展至宋金时期,造型已经十分多样。岩山寺壁画幞头种类有直脚幞头、交脚幞头、垂脚幞头三种,材质有硬裹和软裹之分。直脚幞头(图12)为宋代朝服的创新,两边直脚很长,有“防上朝站班交头接耳”一说,是为宋代文官的官帽。宋代另有交脚幞头(图13)、曲脚幞头,为仆从、公差或卑贱者服用。[4]《宋史·礼制》规定:“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而皇帝二脚上翘,小官吏二脚下垂,一般中等官吏二脚平直。硬裹硬脚幞头为晚唐出现,在布帛等织物固定在巾子上,并在幞头脚中加入铁丝、铜丝、竹丝作为骨架,使幞头变得更加挺拔有型,硬裹硬脚幞头的出现使幞头结构更加倾向于冠类首服,在宋代这种硬裹幞头也更正式。[5]

图12 直脚幞头

图13 交脚幞头

宋代女性沿袭唐风,以高髻为美,并爱用花装扮,这与宋朝赏花风俗有关,在《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中皆讲述过北宋初期汴梁市街上有很多专卖花冠的铺子。造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宋朝“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趋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冠饰崇尚简朴,重视沿袭传统。这种花冠一般为仿生花,用各种丝绸绢纱仿照花的形态制成。[6]花冠中“一年景花冠”出名,即把四季花朵桃、杏、荷、菊、梅合插满一冠上。判断壁画中女性的地位就可以参考发髻的高矮以及难易程度,往往地位越尊贵的女性发髻越高,显得越飘逸。

三、金代壁画人物着宋代服饰释析

到了这里可以得出岩山寺壁画上人物都是佩戴宋帽,着宋人服饰,佛教人物造型也深受宋代服饰影响。因此,提出两点问题。

其一,金代壁画为何绘制人物着宋服?根据寺内碑文和西壁题记所示: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及王遵等人与金大定七年(1167年)绘制。潘絜兹先生就此又结合了宋金政治局势、壁画布局结构接近北宋卷轴画形式等多个角度推测出画家王逵应是被金掠去北宋翰林图画院的,1127年北宋灭亡时王逵应为28岁,在北宋学习绘画技艺已经成熟,因此壁画虽为金所绘,但受北宋的影响更多。壁画多处使用沥粉堆金进行装饰营造富丽堂皇的感觉,岩山寺壁画上各种人物造型以及画法注重写实性和装饰性,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明,这些都可进一步认为岩山寺壁画风格与宋代院体画极为相似。[7]查阅金代历史,可以得出金代对代州统治前期也曾推行过“易服髡令”,强制让汉人穿女真服饰、髡发,但遭到了汉人的强烈反对,几度发生流血政策。当时女真和汉族人口流动频繁,汉文化影响日益加深,后来几代统治者开始改变政策,主动学习汉文化,对汉族礼仪服饰也愈加推崇。因此,岩山寺壁画人物着汉服也并不突兀。

其二,佛教人物为何穿宋服?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就开始慢慢和华夏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艺术。佛教初传中国是在魏晋南北朝之时,在晋朝顾恺之时期,佛教艺术已经有了中国的民族色彩,发展至宋代受到中国文化大一统意识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壁画内容虽以佛教的经变故事为主题,用于宣传佛法威力,但由于宋代世俗化的影响,宗教题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现实的宫廷和闹市景象以及宋装的人物表现来讲述佛教传说。可以看出在此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儒家的行为礼仪规范、社会上的各种人物的活动都成为壁画题材,宋代的社会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可以看作宋代的社会生活风俗画。其目的旨在让普罗大众看懂佛教故事,推广佛教教义。在壁画中加入大量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也是为了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

四、结语

研究了繁峙岩山寺文殊殿佛传图像人物首服情况,发现岩山寺壁画虽是金代画作,但壁画上人物服饰与宋代的服饰也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宋代特点:偃武修文,即壁画上文官数量庞大,以及程朱理学影响下崇尚简朴的美学风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宋金时期文化交流繁荣,尤其是宋代对金代的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虽宋朝国力羸弱,但宋文化底蕴深厚。汉文化对女真族的影响力度逐渐增大,佛教艺术也呈现明显的本土化、世俗化的特点。

猜你喜欢

发髻壁画佛教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汉服美人独家
石榴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